西藏高校区内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合班教学浅议

2017-12-20 14:01杨周相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杨周相

摘 要: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和浓郁的藏文化背景的综合作用,使得藏族大学生对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学习有一定难度。合班教学的实施和合班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难度。严格教学纪律规范教学秩序、以藏文化为平台宣讲主旋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任课教师多些付出,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就会取得应有的实效。

关键词: 西藏高校区内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合班教学 藏族大学生

随着西藏高校区内班(生源以来自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学员为主)合班教学的逐步展开,组织好区内生的合班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原理”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简称)教学实效性的一项重要议题。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首先应该分析西藏高校区内班“原理”课合班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西藏高校区内班“原理”课合班教学主要特点

西藏高校的区内班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自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学生。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和浓郁的藏文化背景,使得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的“原理”课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西藏自治区独特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特点,成为安排好区内班“原理”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考虑因素。首先,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使得广大藏族群众的祖祖辈辈与外部世界处于相对分离的生产生活状态。虽然高原人一直渴望与外部世界的先进文明交流学习,但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导致交通和内外交往不便。即使现在,依然有阿里、那曲的部分县乡还与周围未通柏油路或水泥路。要到拉萨或地区,这些路况条件较差的县乡牧民需要天不亮就乘车出发,经常需要耗费多半天时间艰难穿越砂石路。因为人口稀少,经常无固定班车,要出门就需拼车或租车。这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牧民子弟要到内地就学,上学路上来回就需半月之久。因为交通不便,农牧民较难看到外面的世界,内地人会因为交通不便而难以到达。加上羌塘草原和多康之地的高海拔和复杂多变的气候,更是让人望而却步。虽然截止到2016年全年前往西藏旅游观光的已达2315.94万人次①,但是这些人更多选择交通、生活、海拔和气候条件较好的拉萨、林芝,充其量再去山南、日喀则。区内外人员相互交往的不足,必然导致西藏边远农牧区藏族群众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水平相对滞后。刚走出高原进入高校学习的藏族学生,对于新思想、新观念还比较陌生。其次,西藏社会生产生活简单,消解了一些藏族青少年的求学欲望。羌塘草原、多康地区的一些比较偏远的牧区,初中毕业就回家放牧者居多。高中毕业后进入高校就读的藏族青年甚少。即使进入高校就读的藏族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求学欲望不甚强烈。一般来讲,农区的藏族青少年受教育程度较高,牧区的青少年文化程度较低。在一些牧区的村子里,村干部中会说普通话的都很少。在学校学过普通话的中小学生离开学校时间稍长,复杂点的普通话语言表达也会变得困难。来自牧区的藏族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很留恋西藏的蓝天、白云,很向往那些自在无忧地跨着大摩托在草原上驰骋的日子。简单的生产生活节奏和粗放的洒脱自在,比起早贪黑地寒窗苦读自然舒服多了,有些藏族大学生上学期间就会轻易提出退学。当然,随着西藏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不断加强,藏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

(二)“原理”课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成为藏族大学生学习该课的重要影响因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摆脱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探讨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也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更是对人类崇高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基本观点来自对世界万物的概括,抽象性最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在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一些藏族大学生往往停留于自然经济的思维而很难看到现代社会劳动者的应有地位。矛盾分析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等思维方法、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的方法能力,更让一些长期习惯于简单生产生活农牧民生活的藏族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

(三)“原理”课必须达到一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宣讲效果,使藏族大学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原理”课教学应该在思想上引导藏族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義信仰,从而维护西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健康持续发展。

二、西藏高校区内班“原理”课合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针对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的西藏高校区内班“原理”课的合班教学,要取得应有的实效性,就要在纪律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做得更细致、更合理。在此,笔者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学的长期经验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结合西藏高校区内班“原理”课合班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和意见:

(一)结合平时成绩考核,严格要求“原理”课的课堂学习。在西藏高校,“原理”课的考核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个部分。为了达成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更好理解和把握,需要加强藏族大学生该门课程的平时学习。对于教学的管理和效果的保障,即借助于平时成绩制定严格的教学纪律和要求。

来自高原的一些学子,习惯家乡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说话做事喜欢随意而为。在“原理”课合班课堂上,学生多(大多数时候教室还特别小),如果有人说话或读写,其他学生就会群起效仿。藏族大学生的感性模仿性较强,个性粗狂有余,更使他们的课堂学习需要严加约束。结合国家教育部、西藏教育厅的相关规定、西藏高校自身的管理规定、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原理》课平时成绩考核,特将平时成绩的30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作业成绩满分10分。该课程作业总共布置两到三次(如果有一次是小论文,就只有两次;如果都是材料分析题、简答或论述题,作业就会布置三次),每次作业就要求手写和认真装订。凡是写作不认真或装订不合格,打下去重做。每次作业实行百分制,几次作业平均成绩再乘以10%就是平时成绩中的作业部分成绩。一般来讲,区内班藏族学生作业成绩较差。为了保证作业质量,就需在作业之前课堂上详细讲解相关内容,甚至通过黑板练习规范。其次,笔记成绩满分10分。为了规范课堂学习和避免学生上课闲来生事,建议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在“原理”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课程笔记期中、期末检查两次,平均成绩乘以10%就是平时成绩中的笔记部分成绩。最后,课堂表现成绩满分10分。这10分又分为两个部分,5分是全勤分,另外5分是课堂考察分。其一,全勤分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次迟到、旷课或早退发生拿到的分数。对于有事有病的同学,如果办理有正常的请假手续就不会影响全勤成绩。对于无故迟到、早退和旷课的学生,全勤分5分全部扣除而外,还以百分制形式每次扣2到5分。此规定一出,学生基本没有迟到、早退或旷课发生。其二,课堂考察5分,主要针对课堂学习。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前课中经常提问。每次提问的问题5到10分(百分制),并且主要针对坐在后排或角落里打算开小差的同学。对于上课违纪的同学则可根据实际情况以百分制形式每次扣除2分。另外,还可结合学生的整体表现或个别表现适当加分。最后一次上课时间,可由学委算出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对于一般正常学习的区内学生来讲,平时成绩即可达到21分-25分(满分30分)。这些规定,一开始有些同学觉得很严厉。但是良好学习风气形成后,大家都会自觉遵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适当灵活和彰显人性化管理是可以的。例如对于因为身体原因打瞌睡的同学,可以在多次警告无效之后适当扣分。endprint

在平时考核问题上,可以继续申请校方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只不过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和科学考核,以免人情分、求情分等不良现象发生。

(二)以藏文化的学习为平台,切实做好“原理”课的备课授课工作。要想让藏族大学生静心听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尝试以下“原理”课教学:第一步,学习把握西藏实际、藏文化发展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元素,做好备课工作。区内班的《原理》课备课,不仅要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藏文化学习和研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藏文化建构在一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区内班的绝大部分藏族大学生,直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着实艰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部分,更需备课过程中融合藏文化中的哲学元素予以说明。第二步,从藏文化相关案例入手,达成师生之间较为顺畅思想交流与互动。通过西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事和物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比较容易达成师生思想文化的沟通。如果《原理》课教师只顾讲解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文化背景较为浓厚的藏族大学生就会很被动。第三步,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尽可能结合西藏实际和文化传统。因为课堂学习不够,通过相关练习则可巩固课堂所学。在作业和题库题目设置上,也可适当考虑有关藏族风土人情的内容,以便区内学生思考和表达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

(三)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因为合班上课人数多,势必有人坐在后排,上课听不清楚、黑板板书会看不清楚,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扩音和放大板书内容。另外,还可利用学生的手机拍下板书,再做笔记整理。因为校方职能部门经常暗访课堂,学生使用手机容易造成误会,这就需要校方检查人员区别对待和授课教师及时沟通。

另外,对于合班教学带来的作业批阅量大的实际困难,可以通过抽查形式解决。如果为了更公平公正起见和全面了解学生,就需对每个学生的每次作业认真批阅。在区内班的合班学生人数上,也应适当控制。因为区内学生的如上学习特点,区内生合班人数最好在百人左右(最多四个自然班合在一起)。人数太多,教学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结语

以上种种办法措施的实施要有好的效果,绝对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区内班藏族大学生的积极配合。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藏族大学生同样需要多鼓励少批评。西藏自治区来的藏族学生诚实善良,作为青年学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导师,“原理”课教师如果多些耐心、爱心和勤奋钻研,自然就会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学好该门课程。

注释:

①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西藏接待游客超23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4.8%》,2017-03-10,(http://www.xizang.gov.cn /xzly/lydt/201703/t20170310_122493.html).

本文为2017年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状况研究:以西藏高校的调查为基础,项目编号17JDSZK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西藏宗教文化类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JDSZK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