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日,大德育”体验式德育集体生日实践探索

2017-12-20 20:24李巧玲党东昉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李巧玲+党东昉

摘 要: 体验式德育以丰富的生活为源泉,倡导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式,以交融的知情意行为过程表征,彰显平等的主体关系,最终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日是一个良好的德育契机,我校采用集体生日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体验式德育,德育效果显著,受到了来自学生、家长、教师的好评。

关键词: 体验式德育 集体生日 德育实践活动

我校开展的体验式德育课程以集体生日为依托,让学生亲历德育实践活动,在不经意间获得生命认知,升华道德情感,形成态度品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高尚行为,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开展集体生日实践的原因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日无疑是快乐又特别的日子。生日不仅意味着全家团圆,而且意味着自己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然而如果处理不当,生日庆祝活动可能演变成为孩子骄纵、挥霍的起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因此,将生日作为一个教育切入点,如果实施得当,可以达到超乎预期的德育效果。

经过对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系列问卷调查及实际访谈,目前我校学生过生日主要凸显了以下两个问题:

家庭教育方面:学生过生日,父母给予的物质奖励重于精神提升,往往都是倾尽父母之爱提供蛋糕、美食、生日礼物等物质性的生日庆祝活动,并未体现孩子过生日时又长一岁的精神实质。

学校教育方面: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相伴的时间最多,师生感情深厚,更适合进行学生德育,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但某些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生日这一重要节点,导致学校生日教育缺失,从而错过良好的教育契机。

二、体验式德育集体生日的理论支撑

(一)体验式德育。

何谓体验式德育?目前教育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正因为如此,才更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体验式德育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它强调学生要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他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激励因素。

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吃生日蛋糕,收生日礼物对于孩子们来说唾手可得,甚至已经没有新鲜感,生理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因此,集体生日应致力于满足学生的爱和归属感需求及尊重需求。

三、“小生日大德育”集体生日的具体实践

(一)确定系列教育主题,增强集体生日教育效果。

考虑到当前班集体的相对稳定,体验式德育生日主题可从入学开始即做长远规划,使德育活动更加系统有效。因此,我们在开学之初收集全班学生生日时间,以月为时间段划分集体生日小组,同时再根据学校、级部布置的活动,或结合重大节庆日确定主题。另外,一年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如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9月10日教师节等,都可以作为集体生日的主题。

例如,开学后的中秋佳节,我们组织开展了“我爱我家——中秋”主题活动,活动中请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护蛋成果,为家庭做出的小贡献,以及对自己家庭和家人的关爱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有的展示家务劳动场景,有的给家人做了象征团圆的月饼,还有的展示了自己温馨的全家福。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了解了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家务劳动的辛苦,同时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获得家庭和谐、家人互相关爱的情感体验。

体验式德育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是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因此,德育体验活动不仅局限于校内进行,还可推广至家庭、社区、大自然等多种场所进行,例如自然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磨难体验、志愿者活动体验等多种类型。

(二)体验式德育参与主体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联手,共同参与。

根据主题要求,学生、家长、教师分头准备。

1.学生护蛋行动,感受父母的守护和责任。

处于生日月的学生,在集体生日前三天,带一只生鸡蛋到学校,用彩笔、胶棒、贴纸等工具对蛋宝宝进行美化,给蛋宝宝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在三天时间里,要时刻保护蛋宝宝,不让它受到伤害。在这三天里,除体育课、广播体操课等剧烈运动时间及睡觉时间外,学生必须时时刻刻把蛋宝宝带在身边,每天要及时记录“护蛋日记”。如果蛋宝宝不小心打碎了,要上交一份“死亡记录”,记录蛋宝宝打碎的经过,以及打碎后的感受和思考。完成护蛋任务后,蛋宝宝完好无损的学生颁发“明星护蛋爸爸”、“明星护蛋妈妈奖状”。

2.家长制作孩子生日PPT,展现学生个人秀。

过集体生日的孩子家长,根据本次系列主题制作自己孩子的生日幻灯片,不仅可以与孩子一起重温成长点滴,还可以让孩子在集体生日的舞台上全面展现自己,实现孩子的爱和归属感需求和尊重需求。

3.老师统筹整合,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

班主任要与家长及时沟通,接收并汇总生日小组成员的生日幻灯片,并根据集体生日主题添加适当的德育内容。在“小生日大德育”主题生日会上,教师适时进行德育渗透,确保集体生日以学生日常生活为着力点,以活动体验为感悟载体。正如杜威所言:“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教育同样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endprint

4.德育体验的实施。

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创设情境——呼唤体验——平等对话——反思内化”。因此,体验式德育首先要创设情境,为受教育者提供感受的场所,以触发其感受。接着导入已创设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所在情境,利用已有的条件驱动其道德情感,捕捉多样的诱发唤醒线索,实现德育的情感共鸣,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正如米德所说:“真正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对话。”在对话中,师生及生生之间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想,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话激发其他人的思维,唤醒关于生活的体验,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切己的理解和领悟。反思内化则要求体验者和引导者在体验与对话后,强化理性思考与内察反思,最终提升自身的德行修养。通过道德反思和切身体验的东西,才会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自身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集体生日搭建师、生、家三方桥梁,效果显著

(一)亲子关系——责任感和感恩父母。

通过护蛋行动,学生亲身体验了关爱和守护的不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切身体验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使感恩父母的德育由行动内化于心。通过对父母生日知晓情况所做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看,学生开始转向关注父母生日的人数逐渐上升,多数学生计划给父母过生日。从班级QQ群和微信群的反馈效果看,父母均表示集体生日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自己在家过家庭生日,集体生日的场景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二)同学关系——分享与合作品格的养成。

集体生日在班级创建了一个积极的环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同一个生日小组的学生之间更是为了他们的集体生日群力群策,在分享和合作中完成自己的集体生日会。生日活动使学生对积极、努力、尊重、关爱、同情等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付诸行动。那些原本在集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孩子,也慢慢地融入集体。

(三)师生关系——有利于期望效应的达成。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歧视的学生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抓住集体生日的良好契机,老师可借助期待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做小寿星的这一个月中,当所有目光像聚光灯一样聚集在他身上,积极向上的因素就会在他们身上发酵,促使其形成积极的行为。

(四)家校关系——合作共赢,助力学生成长。

家长在准备生日PPT时,不仅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忆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且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在班级群里共享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育儿理念,形成和谐融洽互相学习的家长关系。同时,学生的表现、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教师的教育策略都在向家长传递积极的教育理念。集体生日可促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有力的教育同盟,从而使家校关系更紧密,家校合作共赢,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威,著.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玛格丽特·米德,著.曾胡,譯.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