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交流学生两校学习生活状态比较研究

2017-12-20 09:56张凤辉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习状态比较分析

张凤辉

摘 要: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如何直接决定其能否全面地学习和发展,学生对自身学习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不仅会影响自身心理,还会影响其当下对未来的努力程度。本研究选取在台湾醒吾科技大学研修的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沪台合作方向)的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访谈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沪、台两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探究提高赴台学生学习效率和生活舒适度的策略。

关键词: 赴台学生 学习状态 生活状态 比较分析

1.研究背景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合作办学增多。笔者所在的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立达学院),各院系都有和台湾高校合作办学的情况,其中各专业沪台合作方向的学生一般在大二期间赴台湾高校研修一学期,主要集中在台湾醒吾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醒吾科大)、台湾长庚大学、台湾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佛光大学、台湾德明财经大学。笔者有幸作为带队老师和2015级连锁经营管理(沪台合作方向)专业的33名学生在台湾醒吾科大共同学习生活两个月,期间除了进行学生辅导工作交流外,更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圆满实现研修目标,学习专业知识,拓宽教育视野,体验异地风土人情。

1.1研究目的

通过对研究对象在沪、台两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调查、访谈,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探索产生这些不同学习及生活状态的原因并寻找可行性办法。本研究力图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总结出学生在沪、台两校学习生活情况中体现出的特点,特点可能是二者共有的,也可能是二者间的区别。再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明确这些特点是共性问题还是特性问题。第三,结合沪、台两地的社会情况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差异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帮助赴台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舒适度,克服不利因素,更好地发展,为促进两校教学合作提供意见。

1.2研究意义

从教育全球化及两岸合作的进程看,对跨境研修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通過此研究,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帮助大学生认识和评价目前学习生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解决问题。其次,随着两岸互派交流学习机会的增加,我校沪台合作方向学生具有自己的特点,为以后进行学生交流提供部分参考。另外,根据其学习和生活情况差异,可以进一步反映出沪、台两校在教育、教学、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存在的不同,对研究两岸高校的差异和联系,增进交流有一定意义。最后,分析产生差异的因素、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提出有效建议,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舒适度,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2.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不只是受个人的内在因素影响或外界环境因素单方面决定,而是两者的综合结果。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其状态由情感、行为和环境这三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本研究对象的特点就是在不同社会条件下进行学习和生活,学生在熟知的上海立达学院和陌生的台湾醒吾科大,其情感、行为和环境必然有相互的作用。

2.1学习状态、生活状态概念界定

根据文献资料查询,不同学生对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都有不同的解读。对学习状态的理解,主要有这些代表性的观点。徐玉兰提出的关于学习状态是人在学习时的身体状况,比如大脑清醒程度和注意力的集中情况。牟飞燕提出的学习状态是指人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综合表现出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动机状态。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有一些学者对学习状态的概念进行补充,如还有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和思维状态。这样对于学习状态的界定就更科学和全面。学习状态是指在两校学习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的综合性状态。外因主要体现为地域环境(上海、台湾)、人文环境、消费水平、教育教学环境和风格等。内因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对效果的满意度方面。

本文中的生活状态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的状态,也就是对自身的状态感到舒适愉快的程度,对自我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本研究对学生的生活状态进行衡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生活态度的积极程度和课余生活的丰富程度等方面。

2.2研究现状

鉴于学习和生活状态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因此这方面理论性研究较少,其研究对象较多为某一特定阶段的学习者。研究涉及各个角度,如从学习者的角度,分别对小学、初中等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研究;从某门课程的角度,研究学生在某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中的状态,其目的是探索有效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有关赴台学生的相关研究甚少。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栏中输入关键词“沪台合作方向学生学习状态”,系统显示出0条结果,输入关键词“赴台学生学习”,系统仅显示出55条相关结果,如大陆学生赴台学习障碍及解决思路、服务与规范管理、思想动态调查、就学政策、学分兑换探讨等方面的研究。与本研究相关性最大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和台湾交通大学的王利众等老师在2016年完成的北京市涉台调研课题“陆生在台学习和生活状况研究”,它以大陆赴台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各级学位的学生为对象,这些学生在赴台前大都就读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赴台就读时间一般超过一年,研究成果对本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但研究对象与本研究中的专科二年级学生在教育经历或学习态度上存在一些不同,因此研究结果也会有方方面面的差异。另外,对学生进行两校学习和生活情况比较的研究暂无先例。

3.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33名赴台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分别在立达学院和醒吾科大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得出调查结果,总结差异性特点,分析影响因素。endprint

3.1研究设计与方法

为了对赴台研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准确的测量,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前部分为质性研究,查找研究大学生学习状况的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寻找学习中关注的焦点,从而设计问卷,为研究假设的提出奠定基础。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以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为基础,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力求简单直接。

通过访谈立达和醒吾科大的任课老师,获得老师对这个群体的评价印象,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上,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数据百分比计算,得出调查结果。

3.1.1问卷调查

问卷是在问卷星网站平台上发布的,学生通过微信或QQ平台进入,采用匿名的形式,以期获得真实数据。根据本研究对学习状态的定义,共设18道题,集中在学生对于赴台研修的态度、在两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两校生活环境或教育教学因素评价等,其中有关学习状态评价和生活状态评价各9题。

3.1.2访谈

为了更好地切实了解情况,笔者和赴台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观察其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及时和部分学生交流课堂情况,如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的选取情况及知识吸收效果等方面。同时和部分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其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从而综合判断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主要因素。在生活方面,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观察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程度,并访谈与之相关的学校工作人员,如宿舍管理员对学生的评价,从而基本确定学生的生活状态情况。

3.2调查过程和结果

一共发放问卷33份,回收33份,有效问卷100%。调查对象为立达学院2015级连锁经营管理(沪台合作方向)的专科二年级学生,其中女生15名,男生18名,全为非上海户籍。访谈5名学生和4名任课教师,其中立达学院和醒吾科大各2名。

从问卷数据结果看,赴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总体来说是良好的。先从影响其在台湾的学习状态的内因方面看,由表1可以看出,超過三成的学生赴台研修目标明确,表示为了提高专业能力,拓宽视野。

从表2可以看出,问题主要集中于在沪、台两校的课程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行为表现、学习效果评价及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外因方面。60.71%的学生表示在立达学院学习没有压力,3.57%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甚至痛苦,而在醒吾科大的数据分别为39.29%和14.29%。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状态变化还是较大的。

再从影响学生生活状态的外因看,地域、人文环境及经济消费水平等因素对学生的生活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表3列出的数据是有关学生在沪、台两校的课外生活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赴台半个月后,67.86%的学生认为较好地适应了陌生环境,28.57%的学生表示完全适应,只有3.57%的学生表示未能适应。生活开销费用每月低于一千人民币的学生在立达学院和醒吾科大分别为21.43%和7.14%,每月高于四千的比例分别为3.57%和28.57%。

综上数据分析,得出该学生群体赴台前后分别在立达学院和醒吾科大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差异性特点,也有共同性特点。共同性特点在于学生自身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及方式的相对稳定性,且两岸文化具有相似性,上海和台湾虽然相距甚远,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教育环境也有相似性。其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特点体现在两校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台湾老师的课堂内容更多结合专业对应企业和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师资队伍吸收了一些在企业担任一定职务的双师型教师,有较多的通识课程和社团。在生活情况方面,赴台学生能积极利用不一样的校园及社会资源,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校外集体活动,课余时间更多用于校园球类运动、外出游玩、结交朋友等。

4.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的建议

通过对赴台学生两校学习和生活状态的了解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后得知,其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思想和行为变化主要是内因方面的因素,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受任课教师和地域因素的影响。根据学生目前表现出来的特点,我们可以努力改善以下方面的工作:

其一,赴台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比如召开赴台信息宣讲会,搭建赴台师生交流平台,如专业主任着重解读该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等,积极引导学生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同时可以展示一些台湾生活小贴士等,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或讯息。

其二,带队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关心学生的适应情况等,帮助学生逐步践行研修计划,做到学有所成。

其三,学生在台湾遇到的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包括饮食、消费水平等。很多学生表示台湾饮食偏甜、油炸类多,不能吃到热炒菜,初到时很不适应。刚到台湾,生活用品采购等,生活费用消耗大。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一方面可以从上一批赴台学生那里把课程教材及被子等部分生活用品回收利用。另一方面,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以开放的态度互动,建立信任感,这样才能进行较深入的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利众.陆生在台学习和生活状况研究[J].石油教育,2016(05).

[2]樊晓晓.台湾学生在沪跨文化适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国内外学生学习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4]徐玉兰.职高生学习状态调查与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05(08).

[5]张晶晶.学习状态研究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状态比较分析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新常态下机械制图课教学方法研究
不沉默才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