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文献采集工作之我见

2017-12-20 11:11胡晓雯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

胡晓雯

摘 要: 文献采集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直接服务于教学和科研。高质量的馆藏文献,是党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献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采集工作,因此,文献采集是搞好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关键,作者谈谈对搞好党校图书馆文献采集的看法。

关键词: 党校 图书馆 文献采集

一、党校图书馆文献采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馆藏文献利用率低。

当前某些党校图书馆存在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现有的馆藏文献类型单一,藏书结构不合理,文献内容呈现出老化、过时,以致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出现文献资源闲置的现象,致使利用率平均不足10%,读者反映藏书不够新,专业不对口,所需的专业图书找不到。

2.经费不足采集渠道单一。

某些党校图书馆的文献采集受采集渠道单一、采集信息面窄、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新书的采集一直以《新华书目报》征订为主,从征订数看《新华书目报》刊出的种数不足全国出书量的1/3,所以仅以其为采购的主渠道,已经达不到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之书刊价格的上涨,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捉襟见肘。某些文献资源的收藏出现断裂,影响到教学和科研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是当前图书采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没有建立指导文献采集的反馈工作。

图书馆对干部培训缺乏读者需求调查工作,没有从既往的文献服务上转变过来,很少主动与教学科研部门沟通,了解各个班次的教学计划、对于何种内容的培训应提供何种文献信息服务,缺乏超前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所以文献提供总要慢半拍,教员与学员始终得不到时效性强的文献信息服务。

4.教育结构的调整,加大了采集工作的难度。

党校教育结构的调整,各教学科研部门适应需求,不断和完善所设专业和科目,课程的调整必然导致图书馆藏书结构的改变,使藏书的重点向学校的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倾斜。新的学科需要文献资料,老的学科需要文献资料的更新换代,导致教研人员及学员对文献资料信息需求增大,加大了文献采集工作的难度。党校图书馆对于新设专业和科目所需的专门文献,普遍采用预订方式选书。这类书对于出版社来说,一般出版周期都较长,而对发行部门来说,则经济效益较低,因而有所需的这类书不能及时送到馆。另外,各教学科研部门未能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与图书馆沟通,使图书馆难以在学校的专业和科目调整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二、搞好党校图书馆文献采集工作的对策

1.圍绕服务对象调整党校文献采集工作的目的和目标。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人才的目标、教学计划、科研任务与方向、学科建设、教师学员人数比例等制定本馆文献采集工作的目的和目标。

党校图书馆的文献采集工作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既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又为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的读者群服务。党校主要以培训和轮训干部为主。这些干部大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进入党校学习主要是进一步强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功底,增强宏观决策的能力,这种特殊的需要使得党校教学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党校教学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需要相对符合学员学习的藏书,以便在一定时间内尽快提高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党校图书馆应根据党校教育特点及各班次课程设置情况,针对党校干部教育的中心任务加强调研,及时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位的干部在文献信息获取渠道、文献信息关注点、文献信息满足度等方面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采购一些急需的、针对性强、有前瞻性的文献资料,以满足学员的需要。此外,文献采集人员要时时关注学校的教学科研动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及馆藏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多途径地收集补充国内外书刊资料、数字化文献。采集工作要以馆藏为基础,基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经典文献为核心,以专业教学和研究文献为重点,包括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党和政府发布的政策、法令、法规汇编及各种年鉴等,逐步形成具有党校特色、较全面、系统、完整的馆藏体系。

2.拓宽文献采集渠道,采集方式多样化。

立足学校现实,保证文献质量和一定数量、了解专业设置变化,注意选择新上专业、辅修课程所需文献,减少文献采集滞后于文献用户需求的时间差,以满足专业设置的变更及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和科研的需要。转变被动的工作作风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制订长期和短期采购计划,科学地分配各种文献的采购比例及复本数量,有针对性地采集本馆所需的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为此,文献采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争取经费支持

资金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采购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文献采集。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学校主管领导如实反映藏书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让学校领导了解图书馆是搞好干部培训的重要基础条件,以及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以自身的优质服务博得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购书经费。

(2)多渠道图书采集

以往献采集是利用书目预订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图书发行市场化,发行渠道不断增加,如出版社自办发行、经销商独家包销、作者自己推销、图书展销会、订货会等形式多种多样,使采购更灵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页将新书目录公布出来,让学校的专家和教师对其进行推荐采购。所以,在图书采购前应与教研部门根据教学、科研工作所需文献进行沟通,由图书馆综合需求信息后提出购书计划,在以《社科新书目》、《全国新书目》进行图书预订的基础上,对教学、科研急需用书可直接到书店采购,可以缩短订购时间,补充急需图书,节约经费,采集到高质量的图书。

(3)加强期刊搜集。endprint

期刊(包括内部刊物)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知识面广、学术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能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动向和科研成果。在党校图书馆的各类馆藏中,被广大教研人员和学员视为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的主要窗口,也是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最佳载体。对于短期轮训以专题课为主的党校学员来说,比书籍更适用,更有吸引力。期刊除每年通过邮局征订和零星订购外,应大力加强国际、国内文献交换工作。利用本校学报、校刊和其他出版物与国际、国内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文献交换,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传播本校科研成果,与有关单位互通情报、交流信息,而且可以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获得更多的期刊文献,甚至是花钱都很难买到的珍贵资料。

(4)文献采集由单一印刷载体走向多元化载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由单一的印刷型纸质文献向电子文献和网上文献转化,使得以印刷型书刊为主要品种的馆藏模式发生变化。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馆藏文献发生深刻的变化,电子出版物逐渐列入图书馆文献采集范围。其中大型专题全文文献光盘数据库、题录索引文献光盘数据库、多媒体光盘文献等,信息量大、收藏方便的优越性是传统文献无法匹敌的,这些新型文献检索查询的便捷更是传统文献难以比拟的。因特网的普及使用,更为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超时空的文献信息源。

3.提高文献采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文献采集质量。

文献采集工作主要由工作人员完成,人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集工作质量,关系到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对图书馆功能的发挥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有献身图书馆工作的事业心,有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钻研精神。要思想敏锐,善于及时捕捉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如国家大政方针、世界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了解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的发展趋势。

其次,文献采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文献出版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全国图书的市场行情,掌握图书的种类、载体、出版、销售最新的发展方向、动态。文献采集人员要加强对新知识、新学科的学习和了解,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所购文献的质量。并且要熟悉本馆馆藏,了解掌握本校班次、专业、课程安排和科研任务的进展方向,做到合理地使用图书经费,使藏书建设合理化、规范化。

最后,如今现代化技术日益渗透到图书馆,应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使采集工作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克服以往管理方式中的随意性,增强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采集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总之,文献采集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根本,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党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在工作中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幫助教师、学员方便快捷地使用藏书和相关资料,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不平凡的价值,为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图书馆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素音,冯宝秀.现代图书馆藏书建设[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5-17.

[2]张兵.图书馆如何应对发展变化的图书发行市场[J].现代情报,2007(1):39-40.

[3]赵德春.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新举措[J].现代情报,2006(4).

[4]周建新.党校图书馆与干部素质教育.[J]贵图学刊,2005(3):3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校图书馆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图书馆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党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