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久剑,蒋晓蕾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崔久剑,蒋晓蕾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基于SCL-90心理学量表,对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指标具有积极影响,优于传统体育课程。建议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体育教学,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助力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
拓展训练;体育课程改革;心理健康
拓展训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历经70余年的发展,很多国家已将拓展训练纳入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并应用于各年龄段群体的心理品质培养中。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组织方式和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教育部、团中央于2003年在全国63所高职院校开设试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1]。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学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规范[2],还要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人际关系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而以往此目标的达成基本依靠传统的体育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拓展训练和传统体育课程差异的影响指标和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利弊以及拓展训练课程的作用,为拓展训练的普及、深入提供实证参考,也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在考虑年级、专业、性别等因素的前提下,本研究选取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6级两个平行班的同学为实验对象,每班各45人,男女比例为8∶37,比例相同。
本实验采用SCL-90心理学量表进行[3],该量表容量大、症状反应准确、信度和效度均较高,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
实验周期为14周,自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对照班级按照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验班按照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计划进行[4],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5]
为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同一名教师进行授课,且教学时数、场地器材相同;采取单盲试验方式进行,即实验开始前只有参与实验的教师知道,学生不知道实验的存在,减少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为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在数据的前测和后测阶段均采用双测,即前测、后测分别间隔一周进行两次测试,比较两次数据的吻合程度,保证数据的信度。
前测采用SCL-90心理诊断量表,针对9个因子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后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因子指标对比的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表明两个受试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基本相同,符合实验条件。
表2 两组SCL-90前测结果比较(N=90)
实验干预周期结束后,再次使用SCL-90量表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问卷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后,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对照组实验前后SCL-90测试结果比较(N=45)
表4 实验组实验前后SCL-90测试结果比较(N=45)
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经过实验周期的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后,各项因子统计学未呈现明显变化;而经过实验干预,采用拓展训练教学的实验组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余因子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
对实验后两个组的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表5),两组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上,呈现明显差异(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三个因子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
表5 两组SCL-90后测结果比较(N=90)
在实验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是被动服从于教师的课堂安排,仅进行身体素质及技能的练习,无法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无法得到调动,心理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的改善也不明显;而实验组采用了拓展训练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通过频繁的相互交流、团队角色互换、领导决策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学习、思考、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提升了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这进一步说明拓展训练具有更突出的心理症状干预效果。
(1)相较于传统体育课程,高职学生的若干心理指标在拓展训练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积极变化,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多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和提升有效。(2)不同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选择,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3)拓展训练对人际关系、团队精神、抑郁、焦虑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对其余因子影响未呈现明显差异。(4)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各异:拓展训练主要通过集体、个人项目的设计实施,对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而对身体素质和技能目标没有明确的量化要求;传统体育课程则偏重于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技能水平的达成,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较少。基于此,建议将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其次,基于不同拓展训练内容的选择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建议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发展需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深入论证人才培养体系,在实施拓展训练前进行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统计,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强化相关心理指标弱项,增强拓展训练的指向性[6]。
再次,拓展训练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在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对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要求教师必须经过权威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课前通过安全告知书的形式,将课程要求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形成器材的常规巡查制度。在学校层面,针对拓展训练课程,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充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做好课程安全保障工作。
最后,国内拓展训练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建议将拓展训练纳入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和转化[7],并基于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材研发、师资培养、经费保障等指标的新教学体系构建,推动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
[1]刘国同.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引入拓展训练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5):137-138.
[2]张美云,李文革.高职院校生存教育视域下的体育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94-96.
[3]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钱永健.拓展训练——挑战自我熔炼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6]程硕.拓展训练对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作用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7.
[7]伍波.关于体育类院校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5):122-124.
G80-05
A
2095-7602(2017)12-0107-04
2017-04-16
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201612685003Y);2015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素质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研究”(JY1509)。
崔久剑(1980- ),男,讲师,硕士,从事学校体育和公共体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