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17-12-19 10:29田永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原则数学教学

田永兴

【摘要】新教程革新以来,老师们在讲课中多数采取了创造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经过采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方式教学,不但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乐趣,而且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倾向,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探索中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38-01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启蒙时期,很多方面都刚刚接触还在学习中,此刻优秀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全方位学习能力,为未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创造有效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进一步推动低年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然而,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受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创造问题的原则

在低年级学生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课堂上,要对创造问题的情况作一些限制,确保创造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

1.针对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情境通常是新课程的开始。期望通过采纳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况。低年级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探究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然后找到正确的答案,进而锻炼低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目的。但是,对老师所设定的问题情境,必须重点关注,因为此问题情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學生通过了解新知识,准确快速的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否则设置教学情境起不到任何作用,还有可能使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受挫。

2.趣味性原则

低年级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控制能力较差。为此,在情境教学中,应该增加教学的乐趣,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使低年级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3.层次性原则

数学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知识性二大特性,在创造问题的情况下,应该着重考虑到问题的层次,通过一个知识点导入新知识点,让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了解更多更丰富的。

二、问题情景创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况有助于调整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气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忽视了情境的趣味性

创造情境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隐藏的趣味元素,因为低年级数学老师主要教学内容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大部分老师喜欢以生活的情况为例,但在具体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形成的问题都是真实的,因此个别老师会编造事实来迎合现象所创造的情境。这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使教学缺乏乐趣。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设置活跃教室氛围的方式,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质量,而不是一种简单地放任自流的教育,低年级学生通过自身的讨论交流和计算解决老师之前的安排问题,才可能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效果。

2.忽视掉了情境的层次性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最喜欢的挑战,所以老师创造的情况问题需要一定的挑战,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创造的情况是无法引起的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究其原因在于老师没有把握好难易的层次递进关系,再去介绍问题的情况,使得低年级学习效果无法保证,使得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失效。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应对措施

1.通过故事情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低年级学生由于初次接触数学知识,所以好奇心非常强,老师们通过生动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进入故事创造气氛中,能够更加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需要把故事和教学内容想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对故事的内容感兴趣的同时,更深入理解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学习“数字”时候,老师讲述这个故事情节“有一天,山羊爷爷看望孙子,路上买了很多鲜草,但山高路远,这些草让山羊爷爷自己吃的,他的小孙子没有吃任何东西。“低年级学生听完故事后,想到了“0”的概念。

2.利用游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根据低年级学生共同特征,爱玩好动,老师可以尝试的组织一个有趣的游戏,在此娱乐上进行教学工作。教师要选择需要集体参与,难度系数小的游戏,然后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让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到数学知识。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讲解分数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这样设置课程内容环节,老师需要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或四组,两组之间放置一个柑桔。之后,老师讲解游戏的规则,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个代表,由此代表剥柑桔分发给同组伙伴,并且每个人分得柑桔数量相同。在这一点上,孩子们会有问题:几块柑桔?如何分才能让每个小伙伴都有相同数量的柑桔吃呢?孩子们在思考的同时,将自己带入分数计算的情境中去,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期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3.使用公开的问题,增加开放性

利用开放创造问题的情况,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中,积极去探索解决问题。在创新的过程中,有必要推进问题情境,还要结合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是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自觉设计开放性问题,创造问题情境。学生做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引导学生猜测,观察,操作,给低年级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鼓励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在学习9*9乘法表之后,可以用开放思维来创造这样一个问题的情况:今天是小明的母亲生日,所以他买来鲜花送给母亲,康乃馨一枝单价是6元,百合一枝8元,玫瑰一枝10元,菊花一枝3元。然后让学他选择如何买花,并计算自己的花束需要花费多少钱。因为鲜花组合不同,价格就不同的,学生可以以各种方式计算,使每个学生的思想都全面打开,在互动和沟通中不断创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9):48-52.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

[3]崔玉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原则数学教学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