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

2017-12-19 16:08郭玉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具体途径创新研究体育教学

郭玉芳

【摘要】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体育教学效率不高,也是当前很多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严重问题。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课脱离了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特点与目的,使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使用大纲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限制。鉴于此,本文就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开展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等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具体途径

【中圖分类号】6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74-02

中职院校开设体育课程,不仅是为了满足中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职业体能,才能保障学生的就业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职业体能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还欠缺对学生体育职业体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发展,基于此,中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更适合的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将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他们职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胜任高强度的工作,能否承受长时间工作带来的身体上的疲劳与不适,因此中职院校对学生职业体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职业体能是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学生身体状况的主要表现,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工作能力。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练就了较好的职业体能,就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自如应对各种工作中的问题,不会出现因体力不支而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现象。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职院校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并实践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这些教学措施都对学生自身体质的增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的目的,保证了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将综合职业能力很好的发挥出来。此外,学生在校期间竖立起来的正确体育意识以及养成的良好体育习惯会使其受益终生,即便在工作期间也可利用适当的运动来放松自己的身体、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加显著,综合职业能力更加突出。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比较传统

我国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一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多是沿用本科院校或是中专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创建出中职院校以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中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所以,中职院校应创新教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有职业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于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考评机制下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素质发展滞后,倦怠心理突出

中职院校体育师资质量和综合业务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和质量。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技能水平以及教科研方面的专业性将对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面前,中职体育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的纵深发展上来,而是将主要精力致力于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各项工作量以及应付职称考核和利用业余时间在外进行有偿的体育培训服务工作。面对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职体育教师也往往表现出工作倦怠的状态。这种状况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师资队伍的壮大跟不上学生扩招的规模,导致当前学校布置教学工作量逐渐加大,教师疲于应付;二是中职体育教师普遍缺乏理论学习和科研探索,往往被动地参与学历发展和业务进修,以应付职称评定机制,自身的素质提升和思维创新很难有所改观。

3.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评价形式单一

由于体育课处于中职院校的边缘,往往课时比例比较小,授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以集体性的活动为主,例如足球、篮球和武术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和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另外,体育课考核方式没有大的改进,不能激励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兴趣。这样的情形导致体育课成为所有课中最散漫的课堂。

三、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中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但是,这样不能凸显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中职院校也要更新陈旧的体育教学理念,在职业能力导向下完成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出发,中职院校和教师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即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形成勇敢、坚强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所以,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和社会职业需求做到深度结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职业素养,使体育课程结构设置符合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在职业能力导向下,中职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自身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自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2.资源保障机制

基础资源保障机制是职业导向下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必要基础,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将陷入尴尬境地。首先,人力资源保障。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对体育教学改革深度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进修和培训机制,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质量。其次,物力资源保障。场馆和器材是物力资源保障的核心,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未来职业特色针对性地开发体育场地场馆资源,同时进一步提高场馆的开放度和利用率。在器材方面,除了保障日常的教学和训练等需要外,应充分调动教师对器材研发的积极性,加大对研发器材的专利保护和推广使用,不仅能提升相关项目的教学特色,也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最后,财力保障。学校层面应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通过行政拨款、项目拨款、科研拨款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支持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3.完善教学内容

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从某种角度来讲,体育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游戏,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课程也是因为在体育课上可以放松身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要把握体育课程的本質,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更有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深人挖掘,并且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选择一些锻炼价值高,又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的实际发展与能力训练有关。比如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除了篮球、足球等传统的球类运动,还可以选择健美操、轮滑、网球等一些新的项目,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新技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

长久以来,体育课的考核往往在期末的时候进行体能的测试。这种考核方式是终极考核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形成性评价会时刻监督和发现学生的学习的进步情况,而通过形成性评价加上终极考核的形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通常我们建议将设定为平时成绩40%,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参与活动、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合作情况、参赛情况等,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体育素质和能力。

5.加大体育设施和场馆资金投入

中职院校院领导应制定计划和制度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协调发展。改善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的状况,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修缮场地和器材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好的授课环境,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多开展高校之间的友谊赛,定期培训体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

6.加大体育设施和场馆资金投入

中职院校院领导应制定计划和制度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协调发展。改善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的状况,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修缮场地和器材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好的授课环境,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多开展高校之间的友谊赛,定期培训体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体育教育质量关系到全员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当前的高等中职院校体育课程创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使体育教学永葆创新活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坚实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付凡飞.职业教育为先导的中职体育教育创新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181-182.

[2]刘乐安.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136-137.

[3]路伟.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创新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138+140.

[4]王访清.高等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3):167-168+170.

猜你喜欢
具体途径创新研究体育教学
浅谈如何进一步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
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如何开展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