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专业教学中通过树立创新理念、营造创新空间、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和聚合思维能力等四种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76-02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和有效的重要维度,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值得探讨。
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进行新探索的能力。在学生的能力体系中,创新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肩负着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当前高校普遍重视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甚重视。在高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通常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或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和固定程序进行教学操作,采用单项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程式化和机械化,手段单一陈旧。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快速地获得较为严密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但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遏制,因此很难训练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我国管理学教育之所以创新不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管理学教材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当前我国出版的相关教材主要是基于一个相对固定的逻辑体系,从管理职能和过程的角度进行展开,教材的主要区别仅在于管理职能的分类不同,且质量参差不齐。教材对教师有很多的约束力,教师必须按照教材的逻辑进行讲授。教师已经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教学思维陈旧,难以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四要素分析
要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相关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和聚合思维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它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实现,关键是教学过程和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对于管理学教学而言,如何通过教学过程的创新,使管理类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具有这种思维能力的学生善于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能迅速地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从过程的角度来把握客观事物,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认识事物。因此对客观事物的把握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二)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把握客观事物表象元素和整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可以借助一定的方式在不需要对客观事物全面深入分析的情况下把握客观事物,形成所谓的灵感和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往往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非常强。
(三)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也是一种主体在不经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把握的能力。具备这种思维能力的学生能运用直观透视和空间整合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地在大脑中构筑出客体的空间结构关系。很多科学家都有很强的直觉思维能力,能迅速地进行诸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思维活动。比如爱因斯坦就有很强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发散和聚合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思维的求异模式,具有发散思维能力的人在思维时能呈现出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的视野广,点子多;聚合思维则是思维的求同模式,具有聚合思维能力的人在思维时能迅速地从现有资料中分析出有条不紊的思路和正确答案。
三、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和先导,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管理学教学中要树立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它是管理学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所有的教学活动要想方设法多角度、多运用对立统一思维开展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理论知识将成为生活知识,管理学教育回归到生活世界,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探究,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大增强。这种教学理念指引下培养的管理人才不是理论型人才,也不是应用型人才,而是创新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虽然在系统的理论知识方面可能有所不足,但其动手能力、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协作能力将大大增强。这些能力在真实的管理情境中非常重要。例如,笔者在讲授管理的四大原理和五大方法时,注重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条件,按照各要素优化组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营造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最难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有利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空间和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确定全新的课堂结构。何谓课堂结构?就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通常来讲,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两个方面。就课堂情境结构而言,包括合理的班级规模和课堂常规。要合理确定班级规模,班级过大容易阻碍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展开,也就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常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展开中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良好的课堂常规应该既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又不至于因为过多的规则和规章扼杀学生的新奇想法和意识。例如,笔者在教授管理学课程时常常采取分组教学,就是尽可能地采取小班方式实施教学活动。就课堂教学结构而言,包括教学时间安排、课程表编制、教学过程规划等多方面。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相对压缩课堂知识讲授时间。笔者在管理学教学中,48学时的有限课时全部采取翻转课堂模式,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比例,宝贵的课堂时间更多地安排给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情境模拟和管理问题的解决。此种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更强。该模式的难点在于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要做课堂教学流程重构的安排者,从主导转为引导,从主动变为被动,教师的引导角色和驾驭能力被进一步强调,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则很难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驾驭和掌控。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散和聚合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是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的,要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要有简单灵活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知识传授本身,而知识体系有相对的范围和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允许超出教学知识体系的展开讨论,且只重视单项的知识“告诉”学生,因此抑制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则要求教师将“教”和 “学”有效结合,将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思维和头脑风暴植入课程的核心,使用创造性的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和载体,主动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笔者在激励理论与实践、组织沟通的冲突与谈判环节都积极采用设疑法、脑力激荡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发散和聚合思维能力,多元教学方法的引入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收效十分明显。
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启发、对学生参与行为的强化、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要不断地创设管理实践的真实场景,培养思维实践运用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综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进行探索的热情,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核心指标。在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佩莹,等.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4)
[2]康晓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赵燕.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4(2)
【作者简介】王惠琴(1976— ),女,河南许昌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王 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