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琴 潘凌立
病例报告
一例食管癌患者心电图上出现Epsilon波的原因分析
石素琴 潘凌立
Epsilon波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发生机制是由于右室的部分心肌细胞萎缩、退化,被纤维或脂肪组织替代,右室病态的心肌细胞除极延迟,延迟的除极波即Epsilon波。但Epsilon波除见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外,还可见于心脏结节病、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心肌梗死、后壁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右室受累的疾病。本文报道的一例食管癌患者经证实无右室心肌病变,其心电图上的Epsilon波考虑可能与右侧胸膜肥厚粘连、右侧液气胸,右心缘高密度影(疑为心包积液)有关,这些改变可以累及右室心外膜下的心肌细胞,使其发生除极延迟。
Epsilon波;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包积液;延迟除极
患者男,67岁,因“吞咽梗阻”入院,门诊CT提示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胃小弯侧及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胃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为“食管癌”;X线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强,右中下肺野见片状模糊影,右下叶见斑点状模糊影,右肺门稍增浓,右心缘见稍高密度影,心影稍大,右肋膈角欠锐利。入院完善相关辅检:CT提示食管Ca根治术后改变;右肺及左下肺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心影稍大,右心缘见稍高密度影:心包积液可能;右侧胸膜肥厚、粘连;请结合临床考虑。心肌酶谱全套检查各项均正常,生化全套检查未发现电解质异常,心脏超声检查升主动脉、肺动脉内径正常,各房室腔内径在正常范围;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正常,室壁运动未见异常;各瓣膜形态、启闭未见明显异常;心包腔内可见少许液性暗区。心内水平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心脏形态、结构及瓣膜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右室造影亦无异常改变。
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V1导联每一个QRS波群之后,ST段的起始处,可见一个小棘波(12导联同步记录,其余导联在相同位置均未见此波),而且患者第2天复查心电图,仍见此小棘波,由此可见此波不是伪差引起;V2~V5导联T波高尖(图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Epsilon波,T波高尖,请结合临床并排除高钾血症和心肌缺血。
一个月后,X线片可见右下肺感染较前明显改善,右侧液气胸基本吸收,右肺基本复张;双侧肋膈角胸膜肥厚伴少量胸腔积液较前吸收,右侧胸膜肥厚粘连可能,右侧胸壁皮下气肿较前改善。后给患者复查心电图时,发现V1导联QRS波后小棘波消失(图2)。
讨论V1导联后面的小棘波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可能性:① Epsilon波;② 室房逆传形成的逆行P波; ③房性早搏未下传。因为同步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发现此波发生在相同位置,其他导联并未出现此波,故后两种可能性均可排除。
关于V1导联后面的小棘波是除极波还是复极波,笔者考虑是前者,因为小部分病变心肌如果发生除肌延迟,有可能心室肌复极已经开始,而此小部分病变心肌才开始除极,所以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此Epsilon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后,ST段的起始处。假如此小棘波是复极波的话,其病变的小部分心肌延迟复极,此小棘波一定会出现在T波之后,所以笔者认为这个波是除极波而不是复极波。
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V1导联每一个QRS波群之后,ST段的起始处可见一个小棘波
Epsilon波常见于右室发育不良的患者,患者右室游离壁脂肪化,受累的部位室壁变薄、变形,肌小梁排列紊乱,表现为右心室弥漫性扩张或瘤样扩张,右室功能低下等[1];可该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心脏形态结构的异常;另外,通过询问病史,患者否认心动过速史、心肌梗死病史和家族性遗传病史;心脏听诊,心音有力,无杂音;现病史提示患者无胸闷、心慌、气促、胸痛。
Epsilon波由Fontaine发现及命名,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一个特异性比较强的表现,Epsilon波是诊断该病的一个重要的心电图指标[2]。Epsilon波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右室的部分心肌细胞萎缩、退化,被纤维或脂肪组织替代,产生了脂肪组织包绕的岛样的存活的心肌细胞,形成脂肪瘤样改变[3],使右室病态的心肌细胞除极延迟,延迟的除极波(即Epsilon波)出现在QRS波之后,该波在V1、V2导联最清楚。为提高体表心电图记录Epsilon 波的成功率,Fontaine 提出了双极胸导联技术。该导联系统应用心电图的肢体导联系统,将红线连接的电极放置在胸骨柄,将黄线连接的电极放在剑突处,而绿线连接的电极作为阳极放在常规的V4导联的部位,结果组成了三组双极胸导联。此后,这一导联系统被命名为Fontaine 导联系统,分别称为F1,F2和F3导联。与常规心电图相比,Fontaine 双极胸导联系统记录到Epsilon 波的敏感性提高了2~3倍[4]。由于本例Epsilon波在V1导联比较明显,故当时没有采用Fontaine 导联系统进行采集。
该患者无论是病史、临床表现、家族史还是超声检查,都无诊断右室心肌病的有力证据;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这种Epsilon波其机制还是属于延迟后除极,尽管无依据证实为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但该患者X线片发现右侧胸膜肥厚粘连、右侧液气胸,右心缘见稍高密度影(疑为心包积液)。这些改变可以累及右室心外膜下的心肌细胞,使其发生除极延迟,延迟到左室及右室大部分除极后出现,在体表心电图上,延迟的除极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后。由于右室受累及的心肌细胞发生了延迟除极,所以Epsilon波在V1导联中最清楚。
曾经一度认为Epsilon波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脏病标志性的波,由于近年心脏疾患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实验室检查手段不断发展,发现能够引起右室心肌延迟除极的疾病均可在心电图形成Epsilon波。根据文献可能出现Epsilon的疾病有以下几种:①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② 心脏结节病;③ 先天性心脏病[5];④ 右室心肌梗死[6]等。
综上所述,Epsilon波是右室部分心肌延迟除极的心电图表现,不能作为一种疾病独有的特征,应结合患者的其他疾病特点综合评价,做出正确的诊断。
[1] 范咏梅,李敏,曾令中,等. 心电图Epsilon波及其派生心电图1例[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1):58-59.
[2] 陈月英,詹洪吉,罗亚雄,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2):607-608.
[3] 吴祥,蔡思宇.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的心电图新概念——Epsilon波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J]. 医师进修杂志,2003,26(2):1-2.
[4] 郭继鸿. 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5-899.
[5] 郑争达,潘大明.法洛四联症术后伴发巨Epsilon波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0):797-799.
[6] 谭琛. Epsilon波的临床意义及相关疾病[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5,4(2):83-84.
435000 湖北 黄石,黄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心电网络中心(石素琴);黄石市中心医院中心院区心电图室(潘凌立)
石素琴,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方向的研究。
潘凌立,E-mail:10442983@qq.com
R541.4
C
2095-9354(2017)06-0450-03
10.13308/j.issn.2095-9354.2017.06.014
2017-10-29)
(本文编辑: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