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的《三驾车》及其背后的悲惨故事

2017-12-18 19:42孟继贤
世界文化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妇大婶画室

孟继贤

《三驾车》(《运水的童工》)是俄罗斯绘画艺术家瓦西里·格里戈利耶维奇·佩罗夫(1834—1882)创作的一幅形象逼真、震撼人心的畫作。画中的三个孩子正拉着一个载着巨大水桶的雪橇艰难前行。这幅画作被视为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民艰苦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

瓦西里·佩罗夫,俄国风俗画、历史画和肖像画家,19世纪民主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1834年1月出生于俄国西西伯利亚秋明州的一个贵族家庭,曾在当地一所圣像艺术学校和莫斯科绘画雕塑学校习画。至19世纪50年代末,佩罗夫已成为一位具有相当造诣的画家。此间,他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积极投入当时俄国的反农奴制斗争,其创作的许多风俗画作品充满了对黑暗、落后、腐朽的农奴制和封建制的抗议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代表作有《复活节的宗教行列》《乡村传教》《饮茶》《送葬》《三驾车》《卖唱者》等。

《三驾车》这幅画绘于1866年,这是俄罗斯一段艰难困苦的历史时期,即农奴制已经取消,但俄罗斯农民还没有摆脱贫穷的生活困境。艺术大师以农民的贫困生活为主题作画,对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寄以深切的关注、同情和道义上的伸张。

画作用灰暗的色调描绘了这个小城填寒冷、凄凉和严峻的场景,为我们打开了悲惨生活的一幕。画家以关切而爱护的细腻笔触,描绘两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艰难地拉着负荷沉重的雪撬前行。此刻冰天雪地,寒风呼啸,道路崎岖,巨大水桶溢出的水凝成了一缕缕冰柱,三个衣衫褴褛的孩子面色苍白,疲惫不堪,眼睛里流露着无助与绝望,他们不知怎样才能艰难地把这桶水拉到终点。一只狗跑在他们前面,似乎寓意着他们还是天真活泼的、本该与这只狗戏耍的孩子……

而在此画作的背后,还有一个真实的、令人唏嘘不止的悲情故事。

那是1866年,佩罗夫在创作《三驾车》这幅画时遇到了困难,以致不得不在画布前停住了画笔——大部分画面已经初步完成,但构图中一个核心人物的模特儿还没有找到,这让画家感到十分焦虑、苦恼。

一天,佩罗夫在特维尔街道上闲逛,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农妇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儿,他一眼便确定这个瘦削、豁牙的男孩儿就是他要寻找的那个“核心人物”。顿时,画家欣喜不已,接着便苦苦央求这位农妇,请她答应为她的儿子画像。不明世故的农妇惶恐万分,并加快脚步试图逃避,佩罗夫急忙追上前去说明根由,这时他才知道这对母子来自不远的梁赞村,是来城里打工的。于是画家邀请她去他的画室,并承诺帮助他们解决住宿。

在他的画室,佩罗夫向这个女人展示了那幅摆放的画,但她却被眼前这一幅幅肖像画吓坏了,她觉得这些画中人可能是有罪过的——他们有的会因此而憔悴多病,有的甚至会死去。于是佩罗夫千方百计地说服她,并列举了画家为国王、主教作画的例子。最后,她终于同意了。

直到佩罗夫以这个男孩儿为模特画完了《三驾车》,这位母亲才谈起自己的悲惨身世:人们管她叫玛丽大婶,她的丈夫和好几个孩子都死了,只留下这个叫瓦夏的12岁男孩子,尽管瓦夏是她唯一的希望和安慰,但因为生活贫困、难以为计,她对这个孩子也不敢抱太大的期望。

画作完成的第二天,这对母子便离开这里回家了——艺术家差点与他心目中的男孩儿模特失之交臂。而更令人鼓舞的是,这幅画很快就被收藏家特列季亚科夫收购了,并在他的私人画廊展出。

出人意料的是,四年后,玛丽大婶再次出现在佩罗夫画室门口,但画家却没有看见农妇的儿子瓦夏。农妇站在画室门口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她说她的儿子一年前因患天花死去了。后来佩罗夫曾在回忆录中写道,玛丽虽然没有因为孩子死去而怪罪他,但他的内心却因玛丽大婶的悲惨遭遇和她可怜的孩子瓦夏的离去而深感痛苦与内疚。

接着玛丽大婶说,她整个一冬都在打工,并且卖掉了家里所有的东西,现在她拿着家中全部积蓄,仅仅是为了要买那幅绘有她儿子的画。佩罗夫不无感慨地告诉她说,那幅画已经被别人买走了,但是还能看到它。然后他便领着农妇来到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看到这幅绘有她儿子的 《三驾车》,这个可怜的女人一下子跪倒在画前不停地抽泣起来,她泪流满面地哭诉着:“我的宝贝,你是我可怜的孩子!……还是那张瘦削的脸,还是那颗豁豁的牙……”

母亲在自己儿子画前静立了几个小时不忍离去,并默默地为他祈祷着。于是佩罗夫向她保证,要单独为瓦夏画一张像。他履行了这个承诺,把镶在镀金框里的男孩儿画像带到村里送给了玛丽大婶。

猜你喜欢
农妇大婶画室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一)——鹿大婶买卡纸
老鹰画室
第一批孩子慧智画室随笔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企鹅大婶面包店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农妇的理想
要饭的等急了
创意画室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