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珠
前不久和一位瑞典朋友聊天,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瑞典西部韦姆兰省玛巴卡村,住着一户家势显赫的贵族军官。1858年的一天,这家生了个女孩儿。小姑娘很可爱,全家人都非常宠她。但不幸的是,到了学走路的年纪,她却患上了一种不明病因的瘫痪症,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女孩儿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她慢慢长大,虽然不能走路,但父母还是经常带她出门旅行。一次,他们带着她乘坐邮轮到海外旅行,用餐的时候结识了船长一家。船长夫人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儿,每天都要和她坐在一起聊天。有一天,无意中船长夫人提到:船长养了一只鸟,名字叫天堂鸟。它的羽毛艳丽迷人,叫声婉转动听。女孩儿被这样的描述吸引住了,很想亲眼看一看这只美丽的小鸟。谁知船长夫人有事匆匆离开了,一刻也等不及的女孩儿让自己的保姆去找船长,保姆拗不过她,只好把她一个人留在甲板上。半天不见保姆回来,女孩儿很着急,恰巧一名侍者经过,女孩儿叫住了他,请他带自己去看船长的天堂鸟。侍者并不知道女孩儿不能走路,就牵着她的手向船长的房间走去。这时,奇迹发生了:可能是因为女孩儿实在太渴望见到那只美丽的小鸟了,竟忘记了自己的病,拉着侍者的手站起身来,迈开步子走起路来。女孩儿长大后爱上了文学,她把全部热情都投入进去,一生忘我地写作,终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
朋友告诉我,在瑞典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而故事里的女孩儿原型就是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f,1858—1940),瑞典著名女作家,19世纪末新浪漫派主义文学的代表。她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回忆录和童话故事等),其中《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更是为她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凭借一部长篇童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获奖理由是“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作品将神与人、想象与真实水乳交融,充满了爱的情感,语言清新,极富诗意。她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在瑞典和北欧以及世界各地放映。其作品也成为画家们创作的源泉。
拉格洛夫的童年时代是在家乡美丽的庄园和家庭教师的陪伴下度过的。她的父亲是一位陆军中尉,性格开朗,心地善良,酷爱文学,并且十分热爱家乡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而她的祖母和姑妈心中又装着讲不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一切对拉格洛夫的文学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拉格洛夫出生后不久左脚便不幸残疾,3岁半时两脚完全麻痹不能行动,从此她总是坐在椅子上听祖母、姑妈和其他人讲故事。7岁以后她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给她残疾的身体带来了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读到一本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冒险传说,激发起将来要從事创作的欲望。幸运的是她麻痹的双腿经过多次治疗后已能像常人一样行走,只是走起来脚仍然有一点儿跛。
1881年,23岁的拉格洛夫不顾父母反对设法筹借到一笔钱后只身前往斯德哥尔摩求学,次年入皇室女子师范学院学习,受到科学的洗礼。她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哲学、神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1885年毕业后,她受聘到伦茨克罗纳斯女子中学教了10年书,在这里她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文学作品。1891年,《戈斯泰·贝林的故事》出版,它以一位年轻牧师的遭遇为主要情节,记述19世纪20年代寄居在乡间地主庄园上的一群食客的故事。然而这部作品最初在瑞典国内没有受到重视,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是一部“ 失败之作”。拉格洛夫虽然没有气馁,并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但是处女作的失败毕竟使她受到打击,在写作中她常常感到疲惫和缺乏勇气。直到1893年1月,世界著名的丹麦文学评论家格奥尔格·勃朗兑斯在哥本哈根的 《政治报》上发表了赞扬《戈斯泰·贝林的故事》的评论文章,才终于改变了瑞典国内评论界对这部作品以及对拉格洛夫本人的态度。
1894年她又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有形的锁环》,一下子卖出了3500册,这在19世纪90年代的瑞典是十分罕见的。这一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拉格洛夫的创作热情,她辞掉教员的工作,走上了专心从事写作的职业作家道路。这一时期她的主要作品还有赞扬宗教慈善事业的小说《假基督的故事》(1897)、故事集《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集》(1899),和以巴勒斯坦的瑞典移民生活为题材的史诗小说《耶路撒冷》(1901—1902)——该作被认为是她艺术才华的极致完美呈现。
1902年,拉格洛夫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为孩子们编写一部以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地理学、生物学和民俗学等知识的教科书。年近50岁的作家,为了搜集有关资料,忍受着腿疾带来的巨大痛苦,跋山涉水,在全国进行实地考察,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为写“一本关于瑞典的、适合孩子们在学校阅读的书……一本富有效益、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做着充分的准备。4年后,这部以童话形式写成的长篇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出版,即刻大受欢迎。原书分上、下两册,分别于1906年和1907年出版。自该书第一次出版到1940年拉格洛夫去世,一共发行了350万册,此后每隔几年又再版一次,成为瑞典文学作品中发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迄今这部世界名著已被译成50余种文字,还曾被改编为动画片。
在瑞典最近几代人中,上至国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从小都阅读过这本书,在这个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长大。这部世界名著使拉格洛夫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并且成为瑞典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9)殊荣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说:“半个世纪之前,身为森林里的孩子,我在阅读尼尔斯的故事时,从中感受到了两个预言:一个是不久以后自己也能够听懂鸟类的语言;另一个是自己也将与亲爱的野鹅结伴而行,从空中飞往遥远而又令人神往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使拉格洛夫在瑞典享有崇高的威望,瑞典印制的20克朗纸币(老版)正面就是她的头像,反面是她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画面。1914年她成为瑞典学院第一位女院士,挪威、芬兰、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家还把本国最高的勋章授予她。作家的处女作《哥斯达·柏林世家》1924年搬上银幕时,该片年轻的女主演葛丽泰·嘉宝也正处于其演艺生涯的起步阶段。
步入晚年的拉格洛夫仍孜孜不倦地写作,她居住在出生地的庄园里,跟她父亲一样,一面经营庄园,一面积极创作。“一战”爆发后,拉格洛夫深居简出,战争让她忧心如焚。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圣诞节的故事》出版于1938年,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二战”爆发后,拉格洛夫把自己的诺贝尔奖章送给芬兰政府,为其筹钱进行苏芬战争。芬兰政府非常感动,但把奖章归还给了她。1940年3月8日,82歲的拉格洛夫不幸患脑溢血,16日清晨在庄园去世。去世前不久,这位女作家还以其个人影响力,通过瑞典皇室,与德国纳粹政权交涉,从集中营里救出了犹太女作家——后来于196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莉·萨克斯女士及其母亲。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声誉和地位的女作家终身未嫁,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文学事业。
前面说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童话是孩子们幻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一篇优秀的童话是一首不朽的诗,一支动听的歌,一幅传神的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生动讲述了14岁的瑞典乡间少年尼尔斯变成拇指大的小妖精,骑着一只大雄鹅,随一群大雁飞过瑞典各地经历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又生动有趣。少年每到一地,作者总要把神话、地理、历史、文化和动植物知识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书中不仅描绘了瑞典的美丽河山,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的瑞典民间传说,让小读者在阅读中饱览自然风光、学习地理文化,同时懂得要具备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的优秀品德。
全书以尼尔斯从人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又从小人儿重变回人为主线,中间穿插了许多独立成篇的故事、童话和传说,使得各章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连贯,前后呼应的情节同独立成章的故事相结合是这部作品一个重要特色。拉格洛夫十分擅长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为了使少年儿童能够看得懂、记得住,真正掌握知识,她基本上是用平铺直叙和素笔白描的写法,文字朴素,对景物除了必要的几句交代和叙述之外,一般不作重笔浓彩、长篇大论的描写。作家的创作把幻想同真实交织在一起,把现实幻想化而又不完全离开现实,把自然浪漫化而又不完全脱离自然。在这部作品中,拉格洛夫别具匠心的构思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使世上万物都有了思想和感情,充满情趣,极为生动浪漫。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科书,自问世以来深受世界各国读者欢迎,实为世界儿童文苑乃至世界文学殿堂中不可多得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