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视台采编队伍现状及补齐“短板”路径探析

2017-12-18 11:51顾良达
中国记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标杆短板队伍

□ 文/顾良达

城市电视台采编队伍现状及补齐“短板”路径探析

□ 文/顾良达

当前,不少城市电视台面临发展困境,导致一线采编队伍出现人员流失、能力不足、创新制约等短板,影响新闻质量,损害主流媒体的优势与阵地。本文提出要从加强初心教育、拉高学习标杆、营造用人机制以及创设和谐环境四方面着手,补齐短板。

城市台 采编队伍 补短板

一、当前城市台采编队伍存在问题与现状

当下,国内电视媒体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态势,城市电视台普遍面临影响力弱化、经营创收下滑等困境。“日子难过”的严峻形势也在动摇新闻采编一线队伍这一城市台新闻力量的“根基”,由此酿成不少短板与问题。这些短板如果不及时补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台新闻宣传质量的提升,党和人民对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的信赖度也会打折扣。

笔者认为,当前城市电视台采编队伍的“短板”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员流失加剧,队伍出现不稳定性

一线采编人员“离职潮”“转行风”,是当前城市电视台出现的普遍现象,也困扰着城市电视台的领导以及采编部门。“跳槽”人员中,或考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或转投其他行业,也有应聘于省级媒体的,等等。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台提供的就业岗位客观上在缩减,另一方面则是采编人员对传统媒体前景的悲观心理。以舟山电视台为例,2105年至今,办理离职的台聘采编人员有十余人,其中不乏业务骨干,这对新闻采编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节目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同时,这股“离职潮”也动摇了采编部门的“军心”,导致出现“跟风离职”。而面对有增无减、日益繁重的新闻报道任务,采编部门在工作任务调派中,因为人手捉襟见肘,往往只能应付,有些报道就会明显“缩水”,质量受到影响。

(二)新闻获取能力薄弱,“狮子型”记者短缺

不仅采编人员因离职而出现总量减少,现有人员中也存在新闻激情缺乏、新闻获取能力不强的短板,采访主动出击的不多,等米下锅的却很普遍,能全天候出击、长期跑在一线的“狮子型”记者如今越来越少。城市电视台一些总监、主任、主编们都在感叹“压力山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做一线记者的“保姆”,除了勤于做好各类主题报道的策划方案,还要帮记者找线索、搜题材。此外,记者的工作效率也出现下滑,有的几天磨不出一条片子,“单月产量”明显减少。

(三)业务水平提升乏力,新闻创新存在瓶颈制约

如今,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媒体融合是摆在城市电视台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树立新理念、顺应新形势、掌握新技能。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新闻语境系统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城市电视台采编队伍中存在的观念传统、手段滞后、报道模式陈旧俗套等短板问题,成为新闻创新以及媒体融合道路上的“绊脚石”。一些记者写稿先“百度”,报道难以摆脱“流水账”,故事细节缺失,头脑中没有创优概念,往往把“好看的新闻”与“好新闻”等同,面对新技术也感到无所适从。此外,近几年城市电视台采编骨干人员也有一定程度的断层现象,后继乏人已经显现。

二、寻找对策、举措

面对严峻形势以及不利因素的考验,城市电视台如何知难而进扭转局面呢?应进一步凸显“新闻立台”意识,恪守新闻宣传“第一要务”,夯实地市级主流媒体最现实的基础。而要在扩大传播影响力上有所作为,根本出路在于队伍,如果不及时补好队伍建设方面的这些“短板”,势必影响新闻质量的提升,甚至丧失主流媒体的优势与阵地。笔者认为,城市台可以结合实际,从以下四方面采取对策着手补齐“短板”。

(一)开展初心教育, 牢记职责使命

探索媒体融合、多元发展,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理想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人把媒体融合比作是一场“没有地图的旅行”,但决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当下,不少城市台高层正在为生计而奔走忙碌,这也更加考验新闻从业者的那份初心。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城市台新闻工作者正确面对“危机语境”,避免“乱花渐欲迷人眼”,牢记职业信条与使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不图名利,始终以高尚的理想情怀、优秀的新闻作品诠释新闻人的担当,他们的故事是一代代新闻人必须传承的正能量。所以,城市台在采编人员流动频繁、队伍日益年轻化的情况下,一定要高度重视新闻职业理想教育,引导采编人员正确看待城市台的前景,更重要的是面对略显浮躁、多变的社会风气,如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地把党的新闻工作当做一份无上光荣的特殊职业,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沉下心来,扎根城市台这片新闻沃土,努力做一名对新闻始终饱含热情的媒体工作者。

(二)拉高学习标杆,提升创新能力

▲ 图为本文作者顾良达在工地采访。

只有树立标杆,才会看到差距,发现“短板”。城市电视台要树立的标杆是什么?虽然无法追赶央视这座国家级大台的标杆,但是学习其新闻理念、报道方式却是现实可行的。作为城市台,最佳的标杆就是地缘近、人缘亲的卫视频道。近几年,浙江卫视新闻创新手段层出不穷,《东海的呼唤》《寻找可游泳的河》等一批精品力作拉高了新闻宣传的创新标准,也让城市台有了创新主题报道的“教科书”。此外,《浙江新闻联播》实现航拍常态化、拉滚艺术化,等等,都为城市台创设了学习的范例,通过外宣稿件的上送,也是最好的实践平台。2016年,舟山电视台以“新闻质量提升年”为契机,要求不同栏目的记者分别把浙江卫视的《浙江新闻联播》、钱江都市频道《范大姐来了》等作为标杆,引导每一位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对照标杆学业务,查找各自存在的短板,并要求每月撰写两篇学习心得体会,检验学习的态度与实效。通过学以致用,短短数月,《舟山新闻》实现了航拍常态化,记者的现场出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营造引人用人机制,创设成长空间

人员外流“跳槽”,是每一个行业出现的正常现象,任何一家单位、任何人都难以阻止。当务之急,是如何营造科学的人才引进及使用机制,让一线采编人员看到成长空间、拥有用武之地。首先,针对一线采编人员中“编外”聘用制人员占据主导的实际,城市台每年要适度推出一定数量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考,吸收台内“编外”记者编辑及台外优秀人员“入编”,并可以大胆创新机制,对一部分“编外”优秀骨干记者参照“编制”待遇,让他们在薪酬、社保、公积金等方面享有与“编内”人员同等待遇,有条件的要加快推行“同工同酬”。其次,城市台应一如既往重视采编人才的引进,筑牢“新闻立台”的基础,不能因为产业滑坡而裁员,尤其不能削减采编人员的名额,要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网络直聘等方式,不间断地招聘人员,保障新闻采编的需要。再次,要为一线采编人员的成长搭建平台、创设空间。笔者再以舟山电视台为例,近几年,对于新招聘人员,推行“师徒结对”机制,由骨干记者与新记者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带领新记者尽快适应环境、融入团队、提升能力。此外,对于部分子栏目,实行项目制,即明确由骨干记者负责,在奖金分配上给予倾斜,从选题策划、采访组稿等,均由项目负责人担纲牵头,从中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逐步建立人才梯队,更重要的是,让一线人员感觉到有发挥才干、提升能力的空间。

(四)营造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

首先是营造“好学”的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核心是学习,特别是采编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更应该强化学习,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业务能力,而且能让一线人员尤其是新聘人员增强对单位的认同感,增加彼此的交流感,让他们体会到一家主流媒体积极向上的气氛与活力。如果一家主流媒体连正常的业务学习都无法实现常态化,那恐怕真的是“穷途末路”了。为此,城市台应创设各类业务学习平台,以此作为推进能力建设,补好队伍“短板”的首要路径。

其次是营造“好玩”的氛围。稳定队伍、打造队伍、补好“短板”,还需要团队文化的支撑,而建设团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创设符合潮流的载体。这几年,90后甚至95后新生力量越来越多地加入一线采编队伍,他们年轻有活力,富有创新性,但往往缺乏对单位的忠诚度、认同感,也存在“说走就走”的多变心态,因此,台领导以及采编部门管理层应适应这一新情况,放下身段,为他们量身定制团队文化,也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比如年轻人普遍热衷于微信及QQ,可以尝试采用“微信(QQ)谈心”,或许效果好于面对面的谈话,更容易让他们吐露心声;比如采用“微信红包”的激励机制,虽然花钱不多,但效果不一定逊于口头表扬。此外,对于“先进”二字,当下的年轻人可能认为已经“时过境迁”,那不妨把“评比”改成“点赞”,把“先进”换成“红榜”,等等。如今的媒体,一线采编人员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但是,管理层必须创造条件,让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当然,组织活动也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如休闲旅游、骑行运动、K歌、看电影、AA制聚餐等等,由此让他们心中觉得工作之余“好玩”,而一些工作布置却可以在这些业余活动中渗透完成,显得顺其自然,这无疑就是团队和谐的重要元素。

(作者是浙江舟山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主任记者)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

猜你喜欢
标杆短板队伍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