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飞++卓柏青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写作方法的引路人。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随文小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保障。且随文小练笔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最简易的写作训练方式之一,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负担小、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时机适当;合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21-01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随文练笔应该灵活地贯穿于整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就课文而生,“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小学语文课中的随文练笔也是一样,教师要把握随文练笔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地随文练笔?本人参阅了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发表自己的拙见。
一、空白悬念处练笔
语文课文内容中有一些没有表述完整的部分,留下了让学生无穷的想象和延伸的空间。执教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把作者没有表达详尽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要表达的意图。例如: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只重点对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后的发现和假想进行了比较具体的介绍,至于他怎样论证自己的假想,只作了简单的说明,一带而过。教学时,老师问:“同学们,魏格纳从假想、论证到创立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过程,你们认为就如文中写的这么简单吗?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同学们议论纷纷,我把同学们的发言归纳板书起来,让同学们根据板书把课文写具体。练笔之后,学生就更能体会到魏格纳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材中的“空白”,大都存在于词、句、标点之中,给学生创设了思考、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没有表述完整的空白部分,设计随文练笔,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逻辑思维等方面因素,根据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去推想、构思,有独到见解地去补足这些“空白”之处。
二、在方法习得处练笔
教学的方法方式应是活泼的、灵活多样的。有些老师设计的课堂小练笔,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不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练的是:你想对文中的父亲或者儿子说些什么?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练的是:假如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练的是:你想对“五壮士”中某一位说些什么?……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这种小练笔形式不过是一种“公式”代入法,生搬硬套,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硬邦邦的句子,这种方法不可取,它不仅达不到课堂练笔的真正目的,不利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练笔的地方很多,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为练而练”,而是要抓好语言教学,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感悟其中的奥妙,懂得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从课文中学习习作的方法。要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后,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技能,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三、在文本延伸处练笔
有的课文结尾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续写空间。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开动脑筋展开想象,进行随文练笔。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主题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珍珠鸟》时,别出心裁地創设了这样一个练笔情境:老珍珠鸟非常担心飞出笼子的小珍珠鸟,着急地呼唤:“孩子,这么晚了,你还不回来!你不知妈妈有多么担心你吗?快飞回笼子里来吧!”小珍珠鸟却流连于和“我”相处,安慰老珍珠鸟说:“妈妈,您别担心……”请学生接着往下写[1]。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把小珍珠鸟与“我”之间互相信赖、和睦共处的情景用非常优美、温馨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行云流水一般,字字珠玑。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促进学生深入地领悟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在意蕴深刻处练笔
教材中有的课文主题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完后,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文中的主人公倾诉,或想为主人公改变环境。记得在教《凡卡》时,我提出一个问题:“面对一个这样可怜的小男孩,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一位男同学马上站起来,满含泪水地说:“我想让他来到我家跟我一起生活,我正缺个伴呢。”接着好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接着我让学生以《凡卡来到我们中间》为题进行小练笔,同学们挥笔疾书,写出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心中的爱,体现出当今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五、在语言精彩处练笔
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文中作者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感悟秋天的美好,然后模仿写话: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给谁?有的人写:“它把红色给了樱桃,红红的樱桃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真让人喜欢。”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孩子的一张张笑脸,诉说秋天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田野,霎时间,田野成了金色的海洋,给农民伯伯送来丰收的喜讯。”
单凭设计合理的小练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老师对学生即兴写下的小练笔的评价效果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作用的定位。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完成小练笔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学生的练笔作品当堂交流,作出准确、合理的评价,使“练笔”的效果最大化。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小练笔的过程中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要以鼓励为主。
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阅读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出自《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郦泺静——《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