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秋萍
摘要:小学时期是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最初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气质性格十分关键的时期,因此近年来教育部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变得十分关注。小学的学生刚刚从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大集体,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应,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环境中,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很多学者主张将游戏融入到教学当中,很多学校已经将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融合
近几年国内各方面进步很快,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当代学生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和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小学学生的很多能力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想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性的游戏情景。但是很多小学的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单一化教学、敷衍教学等一系列不好的现象。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品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很多教育方面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就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懂得变通,小学的教学与其它阶段学生的教学不同,因此不能把初中、高中的教学方式硬生生的套在小学的课堂上,这样就让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生硬,学生在下面听的也是一知半解的。对老师讲解的问题充满疑惑。小学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状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游戏的环境,进而在游戏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行为品质的关键时期,应积极的采用新型的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单纯的追求分数。
二、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当代社会小学的教学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中小学的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综合实力。现在家里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 很多家长都把家里的孩子当作手中宝,因此对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相应的要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人中龙凤。要想提高小学的教学水平,首先要从教师的理念方面开始改变,应该让他们摆正心态,对小学的教学方式予以重視。将教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大脑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将其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1.结合学生兴趣,将游戏教学融入到教学中
当代社会对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小学教学的需要,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就要开创新型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在平常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课堂游戏情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在创设这个游戏情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游戏的层次感,因为每个学生心理生理方面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发展差异,游戏情景应有不仅适合发展比较快的学生的游戏,又有适合发展较慢学生的游戏情景,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例如,在低年如果要将教学游戏融入到小学数学中,就应该采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游戏情景,可以把“娃娃家”的游戏融入到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娃娃家的门窗上面设置各种各样的装饰品,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这些装饰品的基础上给装饰品变形。还可以给学生弄一种动画立体的游戏情景,用多媒体技术将要设置的情景放在电脑上,里面可以设置成海洋的形状,有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游泳,在下面挂上一些装饰品,当作海藻,为了更加生动,可以让学生带上3D 的眼镜来体会这种立体游戏的情景的感觉。
2.创设活跃教学游戏情景
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看重学习速度,更要注重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游戏融入其中,通过一些游戏结合相应的课本知识,用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游戏环节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游戏情景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课堂上不适应的东西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自己上台和其他同学分享故事,或者主动动手改造游戏中一些好玩好看的事物, 将游戏教学融入到课堂中,使知识变得更易接受,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
三、结语
当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要求,为了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和创新。特别是对于学生,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小学时期不能一味的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游戏教学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去,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进而为其思维逻辑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新时代培养综合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宝元. 动手体验———浅谈小学开放性游戏环境的创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06 期,2014.
[2] 田娟.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教育技术公共课分类培养教学研究,2013.
[3] 张裕慧.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3(0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