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平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2017年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并且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4例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试验组27例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利用B超测量患者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药物治疗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子宫肌瘤体积为(9.08±7.63)cm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1%,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为(14.21±12.32)cm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以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1.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16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doses of Mifepri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Method:54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uterine fibroids from 2015 to 2017 into the authors hospital chosen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of 27 patients were given high-dose Mifepristone for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27 patients were given low-dose Mifepristone treatment.The three-dimensional diameter of uterine fibroids was measured by B-ultrasound,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and the changes of uterine fibroid volu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drugs.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volume of uterine fibroid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8±7.63)cm3,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8.51%.The volume of uterine fibroid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14.21±12.32)cm3,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55.56%.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mall doses of Mifepri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ize of uterine fibroid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enhanc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he treatme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fferent doses; Mifepristone; Uterine fibroids
First-authors address:Yancheng City Zhengda Hospital,Yancheng 224002,China
子宮肌瘤是临床中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子宫肌瘤的成因是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刺激[1]。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常常表现出盆腔压痛、子宫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不孕不育等[2]。大多数的子宫肌瘤都是良性肿瘤,可以被治愈,但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子宫肌瘤瘤体的增大、增多,可能发生其他意料之外的病变,会危害患者健康[3]。子宫肌瘤在临床中常采用手术疗法,但治疗过程中患者要饱受痛苦,而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在临床上对子宫肌瘤保守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但对于米非司酮的用量在医学上没有统一认证[4]。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比较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肌瘤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7年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并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27例,年龄32~53岁,平均(44.12±9.37)岁;对照组患者27例,年龄31~57岁,平均(43.27±8.76)岁。经过检查,试验组患者中患有黏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8例,混合性肌瘤7例。对照组患者中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12例,混合性肌瘤6例。所有参与试验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都禁止使用激素类药物,身体检查后证明患者心肺功能正常,没有重大疾病,且对米非司酮没有禁忌症状。患者患病时间1~20个月,平均(7.2±3.1)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对入院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与治疗,利用B超检测患者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对照组与试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在辅助治疗的前提下给予12.5 mg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00648,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患者服药时间为月经期间的1~5 d,每天睡前服用,服药前后2 h内要求禁食,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在辅助治疗的前提下给予25 mg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患者服药时间为月经期间的1~5 d,每天睡前服用,服药前后2 h内要求禁食,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在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观测子宫肌瘤瘤体的变化,比较采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和效果评估
患者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进行常规的盆腔及妇科检查,利用B超对患者子宫肌瘤三维径线碱性测量,并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V=π×a×b×c/6计算瘤体体积,a、b、c表示肿瘤三个切面直径的数值。若患者的症状是多发性肿瘤,则在计算时要选择最大的子宫肌瘤进行瘤体的测量并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在用药期间还要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的检测,并对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出现不良反应要做好记录。根据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评判药物的疗效,若患者的子宫肌瘤瘤体缩小20%以上,则说明药物发挥了良好的效果,若子宫肌瘤瘤体缩小低于20%,则说明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比较
在治疗之前试验组子宫肌瘤体积为(20.13±14.56)cm3,对照组子宫肌瘤体积为(19.78±10.93)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为(9.08±7.63)cm3,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为(14.21±12.3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又名子宫平滑肌肌瘤,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疾病[5]。子宫肌瘤多发于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群体,但是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在临床上还没有得到证实[6]。相关研究显示,子宫肌瘤的生长依赖一些如孕激素等卵巢固醇类的雌性激素,孕激素可以促进子宫体细胞发生突变,并且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加快肿瘤细胞的形成与生长,因此在临床中有人提出利用抗孕激素的药物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7]。一般说来,子宫肌瘤这类疾病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不明显,一些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但患者本身对于疾病的意识不充分,在疾病初期使得疾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就会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例如排尿障碍、流产,严重时会导致不孕不育情况的发生[8]。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经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风险较大,很多妇女会因此失去生育能力,同时会影响患者以后的正常生活。
本研究中涉及的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他可以竞争性地与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孕酮与孕激素受体的结合,减少孕激素的分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对孕激素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同时对糖皮质激素也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9]。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在治疗患者子宫肌瘤疾病时能够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瘤体的体积,并且阻止一些并发症的发生[10]。米非司酮应用在医学界属于饱受争议的话题,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药物剂量的问题。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各位学者对于米非司酮的药物剂量的确定范围普遍在5~30 mg/d,但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每天30 mg的剂量容易引发诸如潮热等的不良反应,但每天服用剂量5 mg又不能够达到缩小子宫肌瘤瘤体的目的,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11-12]。
因此,在本研究中,通过设置对照的方法探究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试验组药物剂量为12.5 mg/d,对照组剂量为25 mg/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瘤体大小的变化显示,两个剂量作用后都能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但是试验组12.5 mg/d作用后肿瘤体积减小更加明显,说明小剂量的米非司酮长期使用,在缩小患者子宫肌瘤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后发现,试验组中出现恶心呕吐、性欲减退、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小剂量米非司酮作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利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明显的效果,但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作用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可以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琼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药学与临床,2015,9(8):141-142.
[2]肖莉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15,24(13):147.
[3]吴艳霞,于淑娟,李凤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1,17(11):296-297.
[4]熊蓉艳,彭诚.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17):74-75.
[5]余治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2014,22(10):11.
[6]吕玲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4(6):175-176.
[7]魏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8(5):195-196.
[8]王亚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14-115.
[9]邱士瑜.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7(1):836-837.
[10]陈文飞.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7):103-104.
[11]赵晓琴.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8(12):36-37.
[12]李云,袁冰,姚媛.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11,3(11):265.
(收稿日期:2017-0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