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活动要想得到有效开展,那么就必须要有一套对之相对应的管理体系为保障。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一切事务的开展,使得学校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学校管理;创新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而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它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的过渡阶段,高中学校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高中学校要想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那么就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只有不断开展创新,才能促进高中学校各方面又快又好的发展。下面本文就新时期下如何促进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一、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的现状
反思现行的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对照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管理充满惰性。许多学校的管理模式还被禁锢在旧的传统意识之中,习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或分配的任务去完成。学校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灵活反应机制,而表现得无能与低效,与现今的时代步伐极不合拍,不具备迎接新世纪教育挑战的能力,成为管理改革创新的巨大阻力。
二是形式主义泛滥。不少学校刻意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把规章制度的本质扭曲。领导变成教师和学生的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管理变成了搞活动、应付检查,教师和学生成了严管的对象,从而使教学本性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无定向。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只能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三是盛行分数管理。众所周知,分数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可是,在不少学校管理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成为控制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谈何保证?教学改革只能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
四是学校管理缺乏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可一些学校管理最缺乏的就是思想。学校成了权力至上和崇尚权威的温床。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教科书是权威。权威的崇尚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创性和创造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斥退了教师的个性。这也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校的权力只能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相背离。试想,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权威的校园里,怎么可能有真正教育改革呢?
二、加强对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学校管理工作中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
实现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就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由于高中学校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人生大考,因此,长期以来,高中学校的开作重点都放在的升学率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忽视了学校管理工作对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针对人而开展的工作,因此,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来。另外,要全面地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认识,管理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行政命令,而应该是结合学校发展特点与特色,从自身出发,更好地深入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高中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以人为本理念也要运用到高中实际教学管理中去,将高中生培养成个性独立的个体,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三、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校园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安全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教职人员安全的管理。近年来,随着校园安全事件的频发,学校安全管理一度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人格特点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也容易发生偏激,因此,在高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严格杜绝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间各种安全隐患的消除;另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师生关系的管理与引导,在高中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尊重,要加强对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理念的树立,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防止师生之间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在保障教职员工利益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利益,从而不断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开展,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环境。
四、重建新时代要求的管理常规,凸显特色办学理念
适应新课改的学校管理常规,应该具有人本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生态性。因此,重建学校管理常规,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对过去常规中违背教育规律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应试教育的、非人性化的和非民主化的内容,要坚决剔除。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新课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新办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逐渐形成新的常规。
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组织,它与周边的社会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学校所在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既对学校的育人提出相应的要求,也会影响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外部环境是学校生存的土壤,也是制定学校管理常规的依据。切合实际的常规才具有可操作性,才有價值和意义,才是新课改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进成.完善校长负责制促进学校廉政和效能建设[J].教育革新,2012,(8).
[2]王文君,晏玉平.人文管理模式的思考和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