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
——白铃安访谈

2017-12-14 09:08:46应非儿白铃安NancyBerliner
画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藏波士顿世纪

应非儿 [美]白铃安(Nancy Berliner)

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
——白铃安访谈

应非儿 [美]白铃安(Nancy Berliner)

应非儿:波士顿美术馆原先没有八破收藏,而近些年通过您的努力,这里已成为拥有最大量八破馆藏的美术馆。在收藏、研究到筹备展览的过程中,您总共经历了多长时间?您最初又是怎么接触到八破画的?为何被它吸引?

白铃安:我个人很喜欢有历史痕迹和生活气息的中国民间艺术,也喜欢欧美现代的拼贴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我关注八破画已有30年的时间,这个展览我筹备了4年多。在收藏、研究阶段,我走访了北京、天津、河北、西安、上海、安徽、山东、南京、扬州等很多城市,都发现有八破作品。我一边在古董市场和文物商店里搜求,也托人辗转探访了在世的八破艺术家。不过,最初是1978年,我在中国台湾的跳蚤市场第一次看到八破画。我很便宜地买下了那件作品,把它带回了美国。当时,美国的中国艺术策展人,乃至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从业者都表示:从没见过这样的作品。后来,80年代,我在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文物商店遇到了一些文博界的老人,他们知道并告诉我这是八破画。但是他们很看不上这类作品,认为不是能上台面的中国画。其中,只有王世襄先生鼓励和支持我继续深入研究。我本人是欣赏这类作品的,我觉得它不仅面貌上和1910年欧洲的艺术运动中的拼贴作品齐头并进,同时也觉得全部手绘创作的八破画有自己的本土传统。这种精湛的具象手法不仅可以补充对中国艺术面貌的现有认知,画面中对残破古物的热衷也饱含中国趣味,它是中国绘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天才式变创,既整合了传统,又极富创造力,别具一格。

应非儿:您提到本土传统,八破画吸收了哪些既有传统?

白铃安:滋养八破画面貌和主题的本土传统很多。首先,并置多幅作品在一个平面上很早就存在,如徐浩的《古迹记》就记载了唐代时人们将多幅书法作品贴在同一个屏风上欣赏的事。此后,如18世纪,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的一幅《金瓶梅》插图,也可以看到室内屏风上并置多幅扇面及册页画的合锦,类似的描绘还有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观书沉吟”。然而,从规规矩矩地并置画幅到散落、堆叠图像在画面上,这个转变应该得益于金石画僧六舟的尝试。不过他的作品主要是集拓,所以离手绘的八破画尚有一步之遥。但是他常用“百岁图”作为画作名,一些八破画家将其沿用了下来,如19世纪的孙鸣球;同时,清代的金石学兴盛,拓片受到重视,经典的书迹和青铜全形拓流传广泛,其中颖拓技法应该对拓片到手绘的过渡起到了辅助作用。除表现形式之外,在题材上,百岁贺寿、吉祥绘画本就是中国艺术中悠久的主题;而丧乱、怀古以及博古趣味,也是从唐代到明清以来中国艺术中不衰的情感与主题。因而,可以说八破整合了当时及以前的许多传统,并以极富创造力的方式将其展现了出来。

右页上·《未命名》 丁二仲 内画鼻烟壶 1898年 私人收藏 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应非儿:除了晚清民国的八破作品,展览中也纳入了几幅欧美艺术家的错视画,它们的联系是什么?

白铃安:展览中并置了错视画,是想要提出:在截然不同的文化中,人们都会通过具象手法的描绘,在二维平面上模仿实物、制造视觉幻象。而它与八破可能的共通点,或许是都处于印刷的时代。西方的印刷术活跃于16世纪,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视觉的参照,也提出了对艺术家写实能力的挑战。如展览中荷兰艺术家Edwaert Collier的错视画,描绘了报纸、杂志、信封等具象的纸张。它们散落在画面上,好似触手可及。错视画借鉴了不少印刷品的内容;而八破画出现之时,也恰好是19世纪末石印图像流传的年代。所以,这两种巧合的面貌,或许都透露了技术发展时代,艺术家对创作材料的重新思考与运用。

右页下·《如意》 郑佐宸 纸本横幅 1950年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未命名》 未知艺术家 1900年 纸本横幅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应非儿:而八破画本身是否有外来影响?它在19世纪中期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盛,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白铃安:八破画的出现,若说有外来影响,那可能是对具象描绘的重视。中国的历史上有非常写实的绘画方式,但明清传教士,如郎世宁在宫廷中创作的通景画,就使得对物象的写实描绘再次变成风尚;同时,有些通景画忠实地反映了多幅作品并置拼贴的合锦屏风画传统,而这类通景画不仅出现在宫廷,一些王侯将相的宅邸中也有,《红楼梦》里就有相关的描写。所以通景画以及欣赏拼贴的屏风并非是深藏皇宫、秘而不宣的视觉体验;相反,却有可能是人们有机会景仰且效仿的内容。而八破画之所以在这段时间兴盛,一方面是之前提到的印刷术,另一方面或许和中国的时局有关。20世纪的中国多灾多难:晚清时太平天国的动乱、1900年紫禁城的被攻占、1911年清王朝的覆灭、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略,以及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共内战……中国的文化财富经历了一次次的动荡与破坏,所以文化遗存与破碎珍宝组成的八破画,恰如其分地寄托了人们的情绪,也紧密联系着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

应非儿:通过展览以及您正在撰写的出版物,您重新发现了八破画,也重新界定了八破画。您认为八破画的特点有哪些?“八破”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由谁率先使用的?您为何选择它来重新称呼这类绘画?

白铃安:八破的特点,首先应该是全部手绘的作品,所以集拓或者拼贴方式组合而成的画作,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八破画。其次,它的描画对象不限于古代的遗存,但至少应该包含过往的文化珍宝,比如经典的书帖、碑刻、名家的绘画、信笺或青铜器拓片等。最后,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呈现出残破散乱的面貌,如虫蛀、焦痕或皱褶。

“八破”作为正式的称呼,最早是印刷在1930年的《北洋画报》上。而这类绘画一度也被20世纪中国画家钮传礼称为“十破”,因为大写数字“拾破”一语双关地表示出“捡拾旧物”之意。此次展览使用“八破”这个名字,一来为了方便称呼,二来也能较好地概括出这类作品的特点。我们解释给观众:“八”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含义;而“破”则代表了画面中残破的物品,也传达出对破损之物的珍惜与重视。通过对八破画功能的认知以及画面细节的辨析,我们知道有些八破是定制的礼品画,所以如意、吉祥常常是八破的主题。而那些残破的书页信笺中,有时保留了当时的书籍版本,有时加盖了特殊时期的邮戳与邮票,有的还存留了旧时的广告和收据,其中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信息很丰富。因而,八破既概括了画面主题与特征,也以小见大、以损代全。

左·《玉兔迎春》 耿学知 纸本横幅 2016年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中·《未命名》 刘凌衡 纸本挂轴 1911年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图片:波士顿美术馆右·《毁烬残篇》(四条屏之一) 李成 纸本竖幅 1938年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应非儿:通过这个展览以及对八破画的重新认识,您希望实现怎样的目标?白铃安:首先,通过大量且集中地展示存世的八破作品,我希望能够把这个沉寂已久的绘画类型重新放归公共视野,并赋予这种艺术形式以价值;同时,我也精挑细选了这些作品的质量,几乎涵盖了现存八破艺术名家、代笔人及无名画家的佳作,展览呈现的是现存最好的八破绘画范例,我希望能够把八破画不可思议的视觉创新和审美品位展现出来。此外,我也将画作中涉及的书籍版本、广告商标,乃至信笺票据解读了出来,在展牌中分享给了观众。我相信八破画本身,以及它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文献版本、历史遗存以及近代美术设计,能够拓宽对中国视觉文化的现有认识。

注:

[1]八破画是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特殊中国画类型,画面中多描绘虫蛀的书页、烧焦的拓片、皱褶的书札、破损的扇面等。八破画曾在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上半叶十分兴盛,但是因为它不同于主流的中国绘画审美:比起笔墨韵味,它讲求描画对象的具象精细,技法耗时费力又常常作为商品与定制绘画流传;因而,直至20世纪80年代,八破技法不仅几近失传,而且极少有人能够辨识出这种绘画类型。以往,八破画又称“锦灰堆”或者“集珍”、“集破”,或说“打翻字纸篓”,取文人笔墨闲暇间记取桌案一角故纸堆之意。不过,这类绘画的定义一直较为模糊,拼贴、集拓也往往混入其中。欣赏时,初见常常耳目一新,可一旦涉及画作功用及技法优劣的品鉴,却没有足够多的作品可以互相参照、构成谱系、加深认识。

[2]本文内容由应非儿访谈、整理、翻译。(编者注)

左页·《喜居陋巷》(正面) 陈炳昌 绢本扇面 1945年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编者按:2017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开幕的“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 China’s 8 Brokens: Puzzles of the Treasured Past)展览,是迄今为止首个关于“八破”主题的博物馆级别的展览。本次展览试图以馆藏及借展的51件作品,重新梳理、研究这一沉寂已久的绘画类型。值展览期间,《画刊》特邀应非儿(波士顿美术馆亚洲策展部中国艺术研究及策展助理)对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白铃安(波士顿美术馆亚洲策展部中国艺术主任)做了专访。

猜你喜欢
现藏波士顿世纪
十二月·热烈
艺术启蒙(2022年12期)2023-01-03 03:48:04
世纪赞歌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Special Focus(2020年5期)2020-11-27 04:28:38
九月·游弋
艺术启蒙(2020年9期)2020-09-23 02:06:24
《玄宗避蜀图》
南方周末(2020-05-21)2020-05-21 11:20:43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08
你不能带绿气球进波士顿美术馆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