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颜瑶卿多彩和音名师工作坊 颜瑶卿 陈 波
小班打击乐活动:羊羊大战灰太狼
杭州市上城区颜瑶卿多彩和音名师工作坊 颜瑶卿 陈 波
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孩子们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之扁嘴伦演唱会》的故事情节,音乐选自德国民谣《森林里的音乐家》(附后),旋律活泼、轻快。鉴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从音乐的节奏与幼儿的学习角度考虑,我将音乐的旋律结构调整为A段(两遍)+念白(尾奏)。幼儿通过扮演小羊,和同伴共同作战赶跑灰太狼,在游戏情境中愉悦地完成节奏型的学习和乐器的演奏。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乐于在游戏情境中用断顿和摇奏的方式表现音乐。
2.尝试在不同的身体部位表现节奏型|×××0|,并创编不同的攻击造型。
3.尝试和同伴一起想办法,体验与同伴合力勇敢战胜困难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两个自制手铃(放在椅子下),相关PPT和音乐,幼儿已知道一些把狼吓跑的方法。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创编加油动作。
师:小羊们,听说青青草原的大明星扁嘴伦要来啦!他邀请我们羊村所有的小羊都去参加他的演唱会。我们去给扁嘴伦加油吧!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加油呢?
(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加油动作。因为这些加油动作来源于幼儿,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接下来用动作匹配音乐时,幼儿的负担会相对减轻)
2.随乐表现节奏型|×××0|和摇奏方式。
师:那我们先用加油动作来给扁嘴伦加油吧。(指定某个加油动作,播放完整乐曲,加入语令1:准备加油!|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 嘿 嘿0|嘿~~~)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加油?这一次试一试另外的加油动作吧。(指定加油动作,播放完整乐曲,并加入语令1)
1.探索手铃的演奏方法。
师:(PPT出示手铃)瞧,慢羊羊村长还给我们准备了这个,认识吗?这叫手铃!村长说,用手铃给扁嘴伦哥哥加油,他会唱得更好听哦。
师:请每只小羊拿出两个手铃,我们先一起试一试。
(分析:当出现新的挑战任务时,必要的练习能让幼儿更准确地把握节奏以及乐器的使用方法。因此,这个环节主要是幼儿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在座位上尝试用乐器合拍地做动作,不需要匹配音乐。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语速以及练习的频率)
2.完整表现,随乐演奏。
师:现在我们就用手铃给扁嘴伦加油吧!小羊角准备!(播放完整乐曲,并加入语令1)
师:刚才有一只小羊手铃加油的声音特别好听,我们请他带着我们一起给扁嘴伦哥哥加油吧!小羊角准备!(播放完整乐曲,并加入语令1)
(分析:增加一次高级榜样完整随乐演奏一次,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幼儿在使用乐器匹配音乐的过程中,是否已经掌握,还存在哪些困难、问题)
1.PPT出示灰太狼,幼儿商讨作战方案。
PPT(灰太狼说话):嘿嘿嘿嘿,小羊们!
师:哎呀,灰太狼来了,怎么办?
PPT(村长说话):别怕别怕,你们想的好办法这个魔法手铃都能实现。只要把身体的能量输入手铃里,并做出攻击的造型,手铃就会启动攻击哦!
(分析: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集中的想法是用武器击败狼,教师可以提供多一点的线索,帮助幼儿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中更需要关注幼儿表达的价值观,“不是把狼打死,而是把狼吓跑”,这一点非常重要)
2.集体随乐演奏,创编攻击造型。
(1)第一次游戏:自由站位,尝试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给手铃输入能量。
师:好厉害的魔法手铃!那我们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来输入能量呢?做什么攻击造型?
师:那就试试吧(拍某个身体部位)。准备哦!输入能量,|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 嘿嘿0|嘿~~~发动攻击。哈!
师:现在出发去吓一吓灰太狼!小羊角准备!(播放完整乐曲,加入语令2:输入能量,|嘿嘿嘿0|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发动攻击。哈!)
PPT(村长说话):能量充满,发动攻击!
PPT(灰太狼说话):嘿嘿嘿嘿,我不怕我不怕!
(分析:这个环节幼儿的空间位置有所变化,从坐在座位上过渡到自由站位。教师重点是鼓励幼儿在自由站位时,尝试用身体不同的部位为手铃输入能量,对于攻击造型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要求)
(2)第二次游戏:自由站位,尝试创编各种不同的攻击造型。
师:这一次怎么办?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来输入能量?
师:(拍某个身体部位)别忘了最后的攻击造型哦!输入能量,|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 嘿 嘿 0|嘿嘿嘿0|嘿~~~发动攻击。哈!
师:能量很强大,攻击造型也很厉害!好,我们出发!小羊角准备。(播放完整乐曲,加入语令2)
PPT:(村长说话)能量充满,发动攻击!
PPT(灰太狼说话):嘿嘿嘿嘿,我不怕我不怕!
(分析:借助PPT的动态图案和声音处理,激发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吓跑狼的愿望。教师在这个环节可引导幼儿积极运用魔法手铃创编各种攻击造型)
(3)第三次游戏: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输入能量,并创编攻击造型吓跑狼。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师:这一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把所有的能量全部输入,加上最最厉害的攻击造型。有信心吗?小羊角准备!(播放完整乐曲,加入语令2)
PPT:能量充满,发动攻击!
PPT(灰太狼说话):啊!我一定会回来的!
(分析:当幼儿已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后,教师可以多给幼儿一些自由表达的机会。比如,在第三次游戏时鼓励幼儿在4次|×××0|节奏型中,自由选择不同的身体部位给手铃输入能量)
3.一字队列,站位表演。
师:Yeah!成功赶跑灰太狼!快看,扁嘴伦来了!
PPT(扁嘴伦说话):谢谢你们,勇敢的小羊们!和我一起表演吧!
活动反思
“羊羊大战灰太狼”打击乐活动,力求在游戏的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享受打击乐的快乐,在不经意中掌握节奏型和一些演奏方式。在试教——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我们基于以下几点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1.基于小班幼儿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选定自制手铃解放幼儿手指。
什么样的乐器更适合小班孩子,这是我们在设计时最先考虑的问题。要求是:方便取放,孩子能自我操作,动作轻巧,又能表现原有的演奏方式。我们想到了手铃,但现有的雌雄片手铃并不适合小班孩子,需要教师的帮助。如果主班教师来戴,浪费时间;若是请其他教师帮忙,场面略显混乱。于是,我们最终选择了自制手铃,用宽筋带做圈,周围缝上6颗奥尔夫专用铃铛。这样的手铃,非常方便孩子自己来戴,不需要教师帮忙。在随乐过程中,孩子们的手指被解放了,他们的小羊角轻巧自然,让整个活动流畅了起来,灵动了起来。
2.基于幼儿的游戏化学习方式,着重流程优化设计以及游戏情境完善。
(1)第一课时教学容量太大。陌生的音乐、陌生的乐器、陌生节奏型、陌生的游戏,“4个陌生”在一个活动中同时出现,小班孩子似乎有点吃不消。我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应该像以往的打击乐活动一样,把它调整为两个课时。
(2)第二课时教学层次不明显。当孩子们在第一课时中对音乐和节奏型已经了解并完全熟练后,第二课时他们非常轻松,情绪也很好。我们回看了试教视频,觉得第二课时只是加了乐器,然后周而复始地让孩子练习和第一课时相同的节奏型。那么层次在哪里?难道打击乐就不能做成一课时的吗?如果做成一课时,乐器何时出现?时机在哪里?
(3)乐器出现时机偏晚。当我们把乐器调整到最后环节出现时,孩子们情绪高涨,特别是看到手铃后更加投入。当时设置的情境就是:小羊们一直无法战胜灰太狼,村长拿出了魔法手铃,然后一举吓跑灰太狼。可惜的是,手铃戴上后只做了一次游戏。我们再次反思:活动是成功了,但真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开展这个活动的意义。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从小年龄开始就接触打击乐,如果手铃只是最后作为一个激发孩子兴趣的道具出现,那何以称之为打击乐活动?于是我重新回归最初的设计,乐器一定得在故事+音乐+动作之后,作为挑战层级1出现。
因此最后的流程就是如下页图所示的梯级设计,引导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去享受打击乐的快乐,在不经意中掌握节奏型和一些演奏方式。
3.基于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和能力,追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完善了流程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每一句引导语更精准,能让孩子有更多创造性表现。乐器部分的加油动作(拍手)和情境冲突部分的输入指令动作(拍手)是重复的,是比较机械化的操作,童趣没有了,孩子们被框死在这个动作里面。并且,拍手的声音也干扰到乐器的清脆声。怎样调整既能满足节奏型的稳定又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呢?我们把情境冲突的语言做了调整,即:输入指令→输入能量。这样调整后,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从身体的各个部位吸收能量,让手铃充满能量后再去吓跑灰太狼,显然这个情境更适合小班的孩子。他们更愿意拍打、敲击自己的各个身体部位,就好像手铃和身体亲密接触后真的有了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拍肩膀、腿、腰部,甚至是屁股,想尽办法汲取能量。孩子们觉得好好玩!节奏型不变,但动作不单一了,情境更有趣了。之后的攻击造型,因为有了之前不同部位的拍击,也是千变万化。孩子们享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这使得整个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也激发了幼儿更多创造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