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2017-12-13 10:26赵桂芳
赢未来 2017年5期
关键词:介入自主游戏游戏教学

赵桂芳

摘要: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收获应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介入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并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的行为。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常常由于对幼儿及幼儿游戏的分析和解读不够、干预时机把握不准、干预方式与方法运用不当等原因给幼儿游戏带来干扰,产生负面效果。为了维持教师游戏介入行为对幼儿游戏的正向推动作用,提高幼儿游戏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在介入时要掌握深入观察,注意介入时机和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自主游戏;介入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幼儿自由选择、主动展开,最大限度体现儿童精神,培养幼儿情感、社会性等的游戏。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一方面通过创设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积极投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这一形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介入效果

国内外学者都曾针对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对幼儿游戏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但教师介入的有效性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负效的介入

教师的介入行为产生负向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教师介入游戏时,常常将自己的意图置于幼儿的游戏意愿之上,追求教师介入目标的即时效应。在发生负效介入的案例中,通常是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而非自愿地改变自己的游戏意愿。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游戏,过度行使教师权利,迫使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指令去选择游戏而非依据自己的想法玩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不断抢先示范,通过言行不断打扰幼儿,使得游戏情景遭到破坏,甚至造成幼儿自主游戏中断。

(二)无效的介入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幼儿的游戏需要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当教师的介入行为中所隐含的要求不符合幼儿当前的游戏水平及游戏兴趣时,教师的介入行为便难以引起幼儿的重视,而只能使自己的介入成为一种无效的介入。比如在三岁的小孩垒积木的游戏中,要求幼儿在垒高的同时运用颜色分类和大小排序。介入本应是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的好时机,但如果教师的指导同时出现了颜色和大小两个维度,这对三岁幼儿来说显然要求过高,所以教师的介入未产生任何效果。

二、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策略

(一)肯定游戏价值,以积极态度介入

“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热爱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性,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教师要从内心认同自主游戏的价值和意义,然后以积极地态度去介入每一个环节。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做倾听者与支持者,征询幼儿的意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选择;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好观察者、参与者与援助者,充分观察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判断是否介入、如何介入;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就开展的自主游戏情况进行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对自主游戏和有效介入的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能摆正自己的介入态度,介入到幼儿园自主游戏中,从而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二)明确角色定位,发挥幼儿主体性

国内外的儿童理论都在强调一个事实:儿童的主体性。对应地,教师要理解、认同自己观察者、引导者、倾听者、支持者、援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定位;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及其独特的价值;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支持、引导儿童发挥其潜能,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感知、体验、思考、判断,从兴趣点出发,运用自己的知识及能力自主探索、个性发展。

正如华爱华教授指出:在自主游戏中,注重师生平等,除了注意师幼互动外,更要增强幼幼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教师作为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认可幼儿的“小老师”角色,让幼儿来“教”和“影响”幼儿。更要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弱化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凸显经验分享和相互鼓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在互动时推波助澜,增强其自信心、自主性。

(三)深入观察,找准介入时机

教师的每一次介入都是基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以及对幼儿的深入解读与分析。教师要通过深入观察,才能对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有敏锐洞察和感悟,才能有效地介入到幼儿自主游戏中。适时的介入让教师干预行为的有效性得以提升,也促使幼儿获得了发展。一般来说,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把握干预的恰当时机:幼儿游离于游戏情境之外;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出现了问题;幼儿一再重复原有的游戏行为;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争议或争执;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并主动寻求帮助。

(四)根据问题情境,选择介入方式

下面从两种不同的维度谈谈教师的介入:

第一,平行介入,強调的是教师在扮演好幼儿自主游戏同伴角色的同时,更加自然地参与到他们的游戏活动当中,引入一些设施或者情节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保证及时针对个体进行指导教育,令他们在游戏中顺利完成学习和发展等不同类型任务

第二,垂直介入,就是要求教师直接性地指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令他们全程明确不同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为自身各类机能训练与发展积累丰富的素材。如若其间幼儿出现任何违反游戏规则或是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行为时,教师必须运用垂直介入形式加以教育,并令其改正。

三、结语

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核心目标,就是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意识,令他们从中收集整理更为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为了避免他们过分专注于游戏而忽视自我提升的现象发生,教师必须保证游戏过程中有效介入。教师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且介入时机适宜、介入方式恰当,才能够保证游戏顺利、有效开展,促进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展,以及幼儿身心及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姚敏.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36):175-176.

[3]曹荟.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策略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0):75.

猜你喜欢
介入自主游戏游戏教学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农村“剩男”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正确感悟文章主题的金钥匙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