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传统业态的改造与创新——以泉州西街为例

2017-12-13 00:41黄益军
城市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西街泉州网点

黄益军



历史文化街区传统业态的改造与创新——以泉州西街为例

黄益军1, 2

(1.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2.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泉州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然而,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仍一成不变,固守原有的传统业态,则不利于传统街区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业态调整、业态延伸、业态融合、业态管理等有助于街区传统业态的创新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业态;泉州西街

“历史文化街区”是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而业态一词源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意为提供服务和商品的类型化服务形态,也可指“销售组织形式”或“企业或店铺形态”。由独特传统文化所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身份的象征,承载着该城市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内涵,其保存、更新或改造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及其组合形式,更关乎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历史文化街区评选活动的展开,一些原本的居民区变成商业区,街区的改造掀起阵阵热潮。面临这样的宏观环境,如何在保留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韵味的前提下,进行街区传统业态的改造创新,这个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文献回顾

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基于商业业态结构的视角。赵梦妮、钟永德从业态的构成、布局、管理等方面对张家界溪布街和桂林阳朔西街进行对比研究。[1]刘敏、刘爱利基于业态视角对业态和建筑遗产的再利用提出建议。[2]张杰、段文从商业业态的特征对传统街区进行分析,提出影响街区发展的五因素。[3]丁芸、许飞进针对南昌市万寿宫提出了商业业态的空间问题和相应对策。[4]潘丽丽、罗宇红对杭州河坊街进行业态结构分析,重点提出要完善业态结构和挖掘文化内涵。[5]

第二,基于商业业态的理念和影响视角。陈嗣栋、秦芹以福州衣裳街区为例,详细阐述了业态的定位方法。[6]杨之晖、李晓黎以韩国首尔北村为例,提出新业态对街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7]王红、汪继梦以海口骑楼老街为例,从政府角度阐述了如何增强街区对业态的影响力和激发街区市场活力。[8]

第三,基于旅游文化体验视角。许晓薇用IPA分析法对福州三坊七巷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进行了研究。[9]陈敬等提出对海口骑楼要挖掘文化内涵,以体验式经营为主。[10]韩凝春、王春娟从业态转型和优化的角度提出传统文化街区发展三种不同的文化主题类业态。[11]刘家明、刘莹提出历史街区6E体验模型,强调一站式体验和旅游体验层次。[12]

上述研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拓展和创新提供了不少背景资料,但随着现代社会商圈的不断拓展演变,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更新与改造面临一定困境,如何利用“互联网+”、科技创新、场景特色等对历史街区传统业态进行改造、更新,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拟以泉州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其业态构成、业态特征、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业态的改造、拓展、创新等方面对策,以期能为国内同类型街区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泉州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建省认定公布的第一批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曾是唐宋早期泉州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他历史文化遗存,也是泉州古城内现存最为真实、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同时,西街毗邻福建省最大佛教寺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泉州开元寺,地理位置优越。

泉州西街已走过约1 300年历史,早在宋朝就已是泉州繁荣的象征,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独具闽南特色的古老建筑。在《泉州西街保护整治规划》(2003)中,西街被定位为生活性传统商业步行街,同时兼顾旅游休闲功能。根据《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和《泉州市古城保护整治规划》(2007)的相关精神,西街作为集中体现泉州地方传统历史风貌的特色街道,应以重点保护、整体协调、保护其固有的传统风貌和文化内涵为原则,即以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为西街保护的根本点。根据上述文件,西街的范围涵盖了西起新华路,东抵钟楼,长约700米左右的街道两侧及相邻的南北小巷。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现场调查法。通过文献分析厘清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的创新发展机制;通过现场调研了解泉州西街的业态现状,调研时间为2017年3-4月,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考察西街(研究区域)的建筑风格、记录商业网点的分布,并对所研究区域内的每一家店铺和摊位拍照,后期通过照片整理统计店铺名称、商品类别、位置信息等作为基础数据,方便后续分析。

三、泉州西街商业业态的现状分析

(一)泉州西街商业业态的结构分析

经实地调查,西街共有商业网点319处,其中,235处位于西街主街道上,84处分布在南北方向的巷子里。按照功能属性,可以分为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生活服务、特色文创等四大类型,涵盖32个小类型。

1. 餐饮住宿类,指各种地方特色饮食、一般快餐和满足游客住宿需求的旅馆等,共计网点134个,占总体比重42.01%。

2. 旅游商品类,指满足游客非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网点,包括普通服饰、工艺品、金银饰品等6小类,共计网点91个,占总体比重28.53%。

3. 生活服务类,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业态,也包括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网点,如各种药店诊所、银行、超市、杂货铺和金钱香烛店等10余种业态,共计网点77个,占总体比重22.26%。

4. 特色文创类,即与文化创意联系紧密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商业网点,包括大拾堂、美好生活图书馆、芥子书屋等,共计10个,占总体比重3.13%。未归入上述类型的其他业态包括宠物店、眼镜店等,总计网点7个,占总体比重2.19%。

(二)泉州西街商业业态的特征分析

1.餐饮、购物功能明显

西街地处泉州闹市区,属于城市中心地带,由表1可看出,各种餐饮和服饰业态占比较大,约占整个街区网点的62.7%,排列在前三位的业态基本类型为餐饮、服饰与食杂,均与日常生活有关。旅游商品类店铺如不包括服饰业态,则占比仅有6.9%,也即纯粹为旅游者服务的业态比较少。特色文创类网点则仅占3.13%。因此,西街商业业态偏重于传统形式,旅游商品和特色文创占比都很小,新型文化业态严重不足。

2.地方特色表现度存在差异

历史文化街区是地方特色的重要集中展示地,也是旅游者对地方文化的主要体验场所。就西街商业业态的地方特色表现度来看,可以分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不具有地方特色”3个类别。

1)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业态,如特色食品、传承已久的老字号店铺等,包括吴氏手工麻糍、普食凡点小吃(春卷)、泉州特色文创伴手礼(大拾堂)、西街老布店、泉州第一家春卷皮店、福泉珍润饼菜、老金钟润饼皮、亚佛润饼皮等,共计39个此类型网点,占总体的12.23%。

2)具有一定地方特色业态,是指与西街文化有关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商业网点,包括肃清门客栈、美好生活图书馆、芥子书屋、壹平尺服装美学工作室和土笋冻、元宵、面线糊等当地食品,共计153个,占总体的47.96%。

3)不具有地方特色业态,是指商业网点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包括一些连锁店、服装店等,如烧仙草、85度C、快乐番薯等饮品连锁店,共计127个,占比39.81%。

3.业态空间分布无明显特征

通过对西街的实地走访发现,各类型的商业业态分布在空间上并无明显特征,既有不同业态的混杂分布,如服饰店和餐饮店混杂在一起,也有同类业态毗邻分布,如两家润饼皮老字号(老金钟河、亚佛)相邻,以及同类业态错开分布,如3家特色住宿都不位于主街道上,而是错开分布在南北走向的小巷子里。

(三)西街商业业态存在的问题分析

1.商业业态结构单一,形式不够丰富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类型虽然涵盖了购物、餐饮、娱乐等,但其中以服饰、餐饮类居多,娱乐类业态较少,不利于满足游客了解、体验地方文化的需求。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来看,消费者不仅有餐饮住宿、购买纪念品的需求,也渴望体验当地文化,休闲放松,而西街提供给游客娱乐的项目几乎没有,服饰类店铺大都千篇一律,商品也并无特色。沿途许多小吃店都只提供外带打包,而整条街道的休息区域又较少,基本上只有肃清门广场、开元寺可以略作休息,不少游客购买小吃或走累了后很难找到落脚的地方。目前的商业网点结构造成游客在西街停留的时间很短,限制了游客的参观时间,降低了游客的参与度,使很多游客难以深入体验西街的历史文化内涵。

2.商业业态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西街保存原有生活场景和特色消费空间对街区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意义重大。西街319家商业网点中,仅有39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且多为特色饮食;具有一定本地特色的虽占比接近一半,但也多为餐饮类,地方特色表现比较单一。在基本不具有本地特色的商业业态中,服饰类又占了86.25%,且业态结构也不够合理。因此,西街虽有部分本地文化特色的商业网点,但占比最多的还是餐饮等传统业态,未能将西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3.商业业态的同质化严重

西街现有商业网点中,餐饮类业态数量最多,共有131个商业网点,占比达41.07%;其次为购物类业态,其中又以服饰为主,共有124个商业网点,占比达38.87%;休闲娱乐类业态比重不足5%。显然,在整个街区的业态结构中,餐饮和购物两者加起来占比接近80%,业态比例严重不协调。一方面,过多的同类型网点使得街区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毗邻的中山路也是餐饮、服饰业态集中地,造成许多服饰店被迫关门。另一方面,西街很多店铺缺少美誉度和知名度,商品陈设混乱,不利于打造和维护街区整体形象。[14]

针对当前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本文强调对西街新业态的置入要立足本地特色,追求差异化,避免过度同质化,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的功能。街区与新业态融合的重点在于原有业态的适当调整,强调街区的真实性和还原性。[7]

四、泉州西街传统业态改造创新对策

(一)统一规划业态管理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第二十三条明确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因此,业态管理目的在于避免过度追逐商业利益,考虑周围居民生活的同时对街区业态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街区的宏观发展。[1]由于西街建筑存在产权复杂、营业执照较难获取及初期投入成本巨大、维修成本较高等问题,[13]在开发模式上,建议采用管理者和经营者分离的模式,该模式在国内外都获得一致认可,采用管经分离模式可使西街以统一的形象面对大众,提高街区的规范化,有效改变目前街区业态分布混乱的局面以及较差的环境卫生质量。[6]

(二)调整业态功能布局

在保留西街原有的传统风貌和基本街巷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段优势,完善一些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和旅游观光设施。在南北走向的小巷里,应维护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尽可能完善基础生活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由于目前西街的业态分布未呈现明显规律性特征,属于杂乱分布,可以进一步加以规划调整:东段(中山路到新华路)打造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西段(新华路到城西环路)打造高端商业聚集地;此外,为了响应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的号召,西段可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临漳门、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曾氏祠堂等联系起来,形成极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业态。[14]

(三)丰富街区业态结构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市场既包括省外游客又包括本地居民,而现在街区的商业网点过多注重生活服务类、服饰购物类,缺少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游客及本地居民在参观之余也需要娱乐休憩,因此,西街可在现有业态的基础上,增加娱乐类、体验类网点建设,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延长游客在街区的停留时间。具体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文化创意主题类业态。此类型业态强调文化原创性,目前街区内壹平尺服装工作室即属于该类型。二是文化体验类业态。街区之所以能够相互区分,就在于文化特色上的差异,而文化差异往往体现在街区的生活方式上。目前街区内的芥子书屋、3家民宿、1家古玩店均属于此类。三是文化特色消费类,具体包括老字号店铺、特色餐饮、自创品牌、艺术品店等。目前街区内的老金钟润饼皮、亚佛润饼皮、吴氏手工麻糍、乐城知礼等都属于此类。[11]

(四)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功能,拓展产业延伸业态

西街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域特色建筑,如闽南骑楼、手巾寮建筑等,赋予历史建筑合理的功能和用途,打造引人入胜的街区环境。正如伊丽莎白·科瑞德所说:“弱连接和社交生活的结合正是艺术与文化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文化产品“主观的本质使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密集型社交网络的影响”。[15]因此,西街除完善道路、公园绿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游客及居民提供基本的城市便利外,还要适当鼓励酒吧、画廊、影剧院等社交场所的建设,以便更好延长游客及居民停留时间,同时也更好地吸引创意人才聚集。目前,西街只有“皇茶”这家店铺充分利用了整栋建筑,其余建筑第二层多为居民自住或搁置,可对其建筑空间进行合理改造和利用,例如,骑楼上层可开发为特色旅馆、餐馆、酒吧、手工艺品店、特色书店、文化博物馆以及传统技艺演示中心等,提高街区的创新活力。[10]此外,泉州“非遗”十分丰富,截至2014年,泉州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4个,省级非遗项目76个,居全国前列、福建省首位,其类型涵盖我国非遗十大门类。因此,泉州西街可进一步改造利用原有建筑,增加更多的非遗产品现场制作、非遗手工艺展示等网点,利用极具特色的地方非遗文化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产业延伸类业态数量,如电子相簿、打字复印、快递托运等,方便游客或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

(五)特色非遗与新业态的融合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包括延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和规划措施。泉州非遗特有的多样性、代表性和原真性,体现出泉州地区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和人文情感的浓郁,将非遗融入街区之内,能在丰富街区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使西街街区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丰富街区业态结构,完善业态类型。而新型文化业态则指凭借互联网、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而衍生出来的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有关的文化业态,包括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数字化创作、编辑、生产制作及传递,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内容产品,[16]其标志着新的行业状态与发展趋势。两者的融合具体可以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类、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类4方面入手,见表1,以街区为媒介和平台,丰富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路径。

表1 泉州西街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

(六)完善交通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一般不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目前,西街主通道上机动车、公交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混杂,置身这样的环境之中,游客及居民得时时观察路面的交通情况,无法安心游览参观。再加上各店铺工作人员的机动车在路边随处停放,严重妨碍交通。因此,西街急需界定街区的功能定位,通过整治交通路线,让公交车和私家车等机动车辆绕道而行,向步行一条街的方向发展。或者在泉州影剧院和肃清门广场之间建造地下停车库,并且统一规范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停放。此外,整个街区的休憩设施严重缺乏,游客在街上基本找不到可供休憩的桌椅,只有走到肃清门广场那里方可休息,公共厕所数量少且地方偏僻,故西街也需在完善街区休闲、公共设施等方面加以改进。

[1] 赵梦妮, 钟永德. 旅游特色街区业态比较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3): 6-8.

[2] 刘敏, 刘爱丽. 基于业态视角的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5(4): 115-126.

[3] 张杰, 段文. 大城市传统保护类街区商业业态五大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名城, 2015(6): 46-53.

[4] 丁芸, 许飞进. 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探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5(2): 103-108.

[5] 谭丽丽, 罗宇红. 杭州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网点业态结构及规划启示[J]. 旅游论坛, 2014(6): 74-78.

[6] 陈嗣栋等. 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定位布局研究——以湖州衣裳街区为例[J]. 中国名城, 2012(5): 17-22.

[7] 杨之晖, 李晓黎. 新业态置入:传统建筑语境下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思考——以韩国首尔为例[C]. 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 2011: 598-601.

[8] 王红, 汪继孟. 历史文化街区新业态形成中的政府作用探析——以海口骑楼老街为例[J]. 中国商论, 2016(15): 4-6.

[9] 许晓薇. 基于IPA分析法的景区旅游形象游客感知研究——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宜宾学院学报, 2014(10): 80-83.

[10] 陈敬等. 商业业态变迁下的海口骑楼街区[J]. 建筑科学, 2011(10): 13-18.

[11] 韩凝春, 王春娟. 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的业态转型与优化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48): 87-91.

[12] 刘家明, 刘莹. 基于体验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复兴——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3): 556-564.

[13] 戴云倩. 历史街区创意“居改非”的调查研究[J]. 中外建筑, 2015(4): 64-67.

[14] 刘益清, 林剑波. 泉州西街:见证古城千年传奇[N]. 福建日报, 2015-11-13(07).

[15] 伊丽莎白·科瑞德. 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M]. 陆香, 丁硕瑞,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0: 115.

[16] 黄益军, 吕庆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J]. 重庆社会科学, 2015(12): 67-75.

(责任编校:彭 萍)

Renew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ype of Oper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 Case Study of West Street in Quanzhou

HUANG Yijun1, 2

(1. Colleg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2. Business Management Colleg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21, China)

The West Street of Quanzhou wa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in the early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However, under the new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if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re still unchanged and they stick to the traditional type of operation. It will be agains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block in modern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bout the type of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ribution on the type of oper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from the aspects of adjustment, extension and management of type of operation, so it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am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of in Chin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type of operation; West Street Quanzhou

TU 984.182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7.03.014

2096-059X(2017)03–0073–05

2017-03-19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FJ2015C174);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10399081)

黄益军(1983-),男,福建泉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产业与市场营销研究。

猜你喜欢
西街泉州网点
泉州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松茂古道从西街到松州古城
西街往事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