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怀强
凌云木上苛求进 直待凌云伯乐识
——谢其云书画印象记
文/任怀强
谢其云 无上之境 136cm×68cm
认识谢其云之前,先是从认识熟悉他的叔祖父边塞山水画家谢家道先生开始的,而后与张志民先生接触后得知谢其云是他的学生,而且在艺术见解方面有其独到的认识,让我着实刮目相看。朦胧的色调里山水的悠远与氤氲在他的笔下凸显出来,他精于绘画的构图与细节处的雕琢,更多追寻一种内在的意境营造,他是走心的人,画如其人从容不迫、张弛有度。
作为学院派培养的中国画山水研究生的谢其云蕴积扎实,早在他的毕业展的写意山水线逸墨动,已经为山东乃至全国画坛所重视。随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中央美院进修,在中国美协材料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等教授指导下一方面固本清源,另一方面再启打进去打出来的当下创新意识。现为山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首届中国指墨画研究班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让我感觉出乎意料之外,当细细品味其中缘由,也在情理之中。
谢其云勤奋好学,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他对艺术探索的梦想,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谢其云的绘画恢宏大气,雄劲苍茫,极力表现祖国山河的奇骏风光,他用丰富多变的章法结构和笔墨语言,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他将具有时代感的大自然的美,寄情于传统的笔墨构架中,作品正大而典雅,壮美而和谐,以及独特的格调,彰显祖国山水的独特风貌,谢其云的山水画以色块写意入笔勾画千山万壑、崇峦叠嶂的景象,无论是横幅还是立幅所营构的大山水景观,都是现在意识与传统文化的衔接,不仅让观画者如身临其境,还有一种步步登临,步移景换之感。
其实,画中国画要聪明,但不能太聪明,要多想,但不能想太多,想太多的被“理”缚住了手脚,一辈子动弹不得。画工要讲技巧,这个东西强调过了头就没有感情了,为“法”所缚的作品常常是死的。中国画的精髓是“传神”,谢其云的画就是向着传神出发,所以他的画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从《历山问道》《游山图》《山居图》到《太行弥高》,直至正在巡展全国的“笔墨承道丹青化境——谢其云山水画展”的系列新作,都充盈着对山河、对家园、对生活
的高层次艺术关爱和二度审美。他心摹手追,广泛汲取,几近废寝忘食。先是初临古画,以求其则;转摹近现代诸家,以奠其基;写生观察自然面貌,以溯其源;间窥笔墨,以通其情。谢其云山水画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各种技巧,特别是皴擦点染的运用尤其出色。走进谢其云的山水世界,如同游赏在祖国的壮美山河之中,山川挺拔、层林尽染,高山流水、云蒸霞蔚,或恬淡静雅、苍翠欲滴,或浑厚华滋、春雨初霁。这是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层解读。也是他所理解的笔墨造型能力,创作思维方式,灵感意识、观点和经验的综合体现,我觉得艺术是一种自然、朴素的艺术,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才显得大气、有气势。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画是一种真情的流露,给人一种阳光、向上的力量。
谢其云 云山紫蕴 180cm×95cm 2016年
谢其云 北山记忆 136cm×136cm 2017年
读谢其云的书画艺术世界,感觉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心静如水的境界和状态,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浮躁之气,对他好像没有丝毫作用。他更喜欢论画艺、讲人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晚唐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名为《小松》的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世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谢其云刚过不惑之年,正值年富力强,加之名师益友关爱扶持,谢其云的书画成就,应指日可待。
谢其云 家山祥云 136cm×136cm 2017年
谢其云
师从张志民先生,幼承家学于叔祖父谢家道先生,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教研室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首届中国指墨画研究班画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艺术交流院特聘画家,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院聘画家,山东省智力援藏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出访非洲地方艺术家成员,多次在日本、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台湾、香港、法国、意大利、瑞士、梵蒂冈、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进行文化考察讲学和举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