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王佩韫
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联姻高考的隐性题型
河北 王佩韫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惯常情况下,大家都认为古诗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是考查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显性考点。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三套题都结合文言文进行了考查。例如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1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二者互不相同,因而选B项。
当然,更需要关注考查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不少隐性题型,日常教学重在感染、渗透、潜移默化,而不能为应试临时抱佛脚。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三套试题,都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以单选题形式进行了考查,凸现“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的特征,语言表达的背后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链接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9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A.“舍弟”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B.“献丑”是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不合语境。C.“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对象误用。D.内人,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对象误用。故选A项。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能否根据语境准确援引古典诗词相关名句,是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外在反映。
【链接高考】
(北京卷第5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A.表达乐曲优美,难得一闻的意思。B.表达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或只关注名声的意思。C.表达不用担心没有知己的意思。D.表达过去出现在贵族豪门的事物现在进入到了普通老百姓家里的意思。根据题意,D项符合要求。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也是艺术的高层次审美标准。中国传统诗词和绘画都特别讲究意境,意境的感悟离不开文化的积淀。
【链接高考】
(江苏卷第5题)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解析:抓住图中主要信息,渡船、船夫、两位走向渡船的人,可以看出是惜别的情景,只有D项符合意境。
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既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又要注意句式、语气符合语境要求。既要体悟诗句意境,又要感悟前后语境的思想感情,没有文化的感染熏陶,单靠技巧是做不好题的。
【链接高考】
(山东卷第3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________________ ”。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________”,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注]文中加点字是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中第Ⅰ卷第2题的正确答案。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解析:第一处上句“东风好作阳和使”,表明是“使者”,且“万物苏醒,盛装应和”,所以应该是“报发生”;第二处前文有“新主角”,与“最有情”照应。并与后文的转折形成肯定与否定的呼应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常盛常新。这种综合考查语文素养的好题型,对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链接高考】
(江苏卷第3题)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十年幕府”“补蜀风”是杜甫生平的特点,杜甫一生追求入世,辗转幕府,“秦”是指唐都城长安;“安史之乱”后杜甫定居四川,四川古称蜀。“春水群鸥”化用杜甫诗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且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可判定②④是写杜甫的对联。另外用排除法,①中的“隐”与杜甫生平不符,杜甫并未归隐。③中的“狂”与杜甫的性格特点不符。
诸子散文充满智慧、经验、哲理,富含人文精神。在阅读和学习诸子散文时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更要能够拓展和深化文章的主旨。如果能够把诸子散文的精髓和时代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传统文化也就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
【链接高考】
(浙江卷21,22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_____________,子贡属于_____________ 。
解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说颜渊和孔子都有心怀天下的理想抱负,又有安贫乐道的态度,是夸颜渊的德行,《论语》中有很多“贤哉,回也”的评价。子贡评颜渊“闻一知十”,面对老师最得意的门生,子贡当然要高度评价,同时用“闻一知二”表明自己也不错,只是比颜渊差一些,可见其善于言语,《论语》中对子贡也有“侃侃如也”的评价。
2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解析: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