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丽
摘 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但在人们的思想中,认为只有语文和英语需要阅读,数学则以理论知识为主,而通过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潜在的信息,领会到精髓。故本篇文章是以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祛魅”与“返魅”下小学数学阅读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阅读思想;阅读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148-01
引言:“祛魅”与“返魅”的阅读,是用“倒逼式”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即把所有阅读放置在一个生态圈内,在其中完成结构的分解与重建,让教师与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具有的工具性。如此,可以让小学数学阅读的教学更加突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
1、学生。小学生是否会参与数学阅读,是由他对阅读的认知与知识观决定。其对阅读的理解依然为“刚性阅读”,被动接受,只是为了解答题目而阅读,而非加入生活经验,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观、认知观还未形成,不明确自己应该读什么,或是为什么阅读,仍以机械的学习方式学习,对知识点缺少弹性的理解。
2、教师。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实会影响小学生的认知,而大多数教师的想法是,把阅读作为一个工具,缺少对其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仍以定理、公式的讲解为主,并用配套的练习题辅助,数学阅读只占课堂很少的时间。同时,教师选择需要阅读的内容时,会尽量避免让学生阅读模糊的知识,多把确定性的内容作为主要材料,让阅读具有片面性[1]。
二、“祛魅”与“返魅”下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完善
1、“祛魅”下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优化。基于“祛魅”展开的小学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思想,消除教育的遮蔽异化。下文会以四则运算为例,展开分析。
(1)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思想。小学数学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会向学生传递知识,并讲解与知识相关的故事,中间会适当穿插定理和公式,同时,也会明确教学目标,并用不同的方式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知识,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建立思想的结构性框架。该框架的建立需要三个因素,分别是数学的知识、文化与精神,其中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补充,两者融合后,会建立一个整体的架构,在这一框架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逐步形成数学的阅读思维。比如教师讲解《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点时,会先把所有知识打散,并预先设计一个教学情境,引入古代的文化故事,并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待问题提出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会重现设定教学内容的顺序,完成教学。如此,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人文魅力,与文化建立紧密的联系,自主探究知识的本质。
(2)消除教学的遮蔽异化。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善于用这一思维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但遮蔽异化的出现,只能让学生了解数学有哪些知识,很难发现知识以外的内容。所以,为消除遮蔽异化,教师需要减少知识的多次重复,而是把与知识有关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此外,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文化与知识,感受到文化包含的韵味。即教师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后,借助古代的小故事,把知识与文化建立联系,完成授课的内容的初步引导,而在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发现两者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理性美[2]。
2、“返魅”下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优化
(1)明确数学阅读的本质。数学阅读不是简单的知识理解与记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本质,从哲学的层面展开思考,即把它从一个代名词變为一个动词,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知识与知识间必然的联系,引发个人对知识的思考。也就是说,它会把知识与文化融合,并在过程中改进原有的阅读方法,转化学生的观念,让其了解知识动态演化的基础上,把握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而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中,也可以发现知识的真谛,体会到其具有的内涵。比如以“可能性”为例,教师会把课堂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导入、课中拓展以及课后运用,课前导入是教师给出一段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概率的多少,计算出《红楼梦》的作者,随后,到了课中拓展,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在材料中有数个突出的数字,待学生阅读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对话,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最后,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在课后运用阶段,是为学生提供田忌赛马的阅读材料与问题,要求学生用课上学到的方式解答。这三个阶段的推移,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这一教学环境中,学生也更容易了解知识的本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观。在学生传统的认知中,是由教师把所有知识转化为特定的符号,并把它放人特定的环节,即学生阅读学习观的培养,是分析学生的内部心理,让其了解客观性、确定性的知识,同时,把相关的知识重现加工,用新的方式展开给学生。由此,可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阅读学习观,建立一个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此外,小学课堂的数学阅读也要改变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弹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帮助学生形成特定的思想经验,发现知识的价值。即教师讲解“可能性”的过程中,会在课中拓展的阶段,让学生自主思考,并用不同方式与学生沟通,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建立敞开对话,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积极参与小学数学课堂的阅读。而为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师也可以建立两者的融通,并在融通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以引导学生向圆融的方向阅读。
结语:基于“祛魅”与“返魅”展开小学数学阅读,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发现知识与文化的联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由此,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思想和阅读学习观,消除教学的遮蔽异化,明确数学阅读的本质,以改变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紫薇.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 快乐阅读,2013,(33):16.
[2] 徐平平. 成才视野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 成才之路,2014,(1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