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仁智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试题呈现基础化的趋势,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作用,深入研究教材、挖掘隐含在例习题中的物理思想和潜在价值,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但现实中往往存在着有些老师认为课本例习题过于简单而改用其他资料上的题目的现象。殊不知,教材中的例习题都是专家经过精心构思、反复斟酌而成的,这些例习题必然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那么,如何恰当使用教材中例习题的多种功能,深化例习题教学,本文以选修34为例做一些探讨。
一、 教师要重视教材例习题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例习题的教学
一般来说,教材中例习题的示范引领首先体现在知识应用层面上。通过例习题达到巩固本节所学重要知识和方法以及展示如何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人教版选修34教材P30例题2。
【例题2】 图12.32中的实线是一列正弦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过0.5s后,其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该波的周期T大于0.5s。
(1)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波的速度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
(2)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波的速度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
编写者设计该题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由图像读出波长λ,理解波传播时的特点,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结合题意求传播时间t 教材中例习题的示范引领其次表现在审题时程序的设计与表述的规范上。教师通过例题展示分析过程、解题过程和规范的书写示范,使学生明确解题表述的基本过程和规范要求,掌握解题的基本流程,从而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材P47的例题:(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 【例题】 如图13.14所示,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B。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C、B两点相距d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该例题详细的分析和完整的解答让学生看到一个规范的分析和解答过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能达到使学生模仿该题独立完成其他类似问题的目的。 教材中的例题是教材核心内容程序化的展现,是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最佳原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例题的示范引領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价值,力争做到以例启思、以例促思、以例带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对知识深化理解的效果。 二、 教师要重视对教材例习题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材的习题大部分都较为基础,与高考试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具有拓展、开发与挖掘的余地和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适当地对例题进行引申和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上述的例2,在原题的基础上可以做以下的拓展: (1)如果题目里没有“设该波的周期T大于0.5s”这个条件,则结果又如何呢? (2)将题目里“设该波的周期T大于0.5s”这个条件改为“若2T (3)如果题设不分两种情况求波速和周期,结果又怎样? 以上3小问的设计囊括了波动问题常见情况,对教材原题做以上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对波传播的双向性、周期性讨论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对例题做适当的拓展,从而大大提升例题的教学功能,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对例习题的反思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问题,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把握知识方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教材习题的演练与过关,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几乎每年都有来源于教材习题的“变题”。命题者意图是引领物理教学要回归基础和教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首先重视教材中习题的存在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对教材习题的处理可以按以下几个程序进行: (1)新课时,在学习完本节相关知识后当堂练习、讲评,以及时巩固、理解所学知识; (2)单元复习时,根据新授课时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易错、易混、不会的题目再次复习; (3)高考一轮复习时,回归教材。根据历年高考题,注意对比分析,寻找习题中可以开发的资源。 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Hz。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A. 1Hz B. 3Hz C. 4Hz D. 5Hz 该题实际上是由教材P21的第1道习题改编而成。将教材中已知驱动力的周期求小球做受迫振动的频率改为了已知振子受迫振动的频率求驱动力的频率。 再例如2010年江苏高考:(2)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该题由教材P56第3题演变而成: 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P到双缝S1、S2的路程差为7.5×10-7m,如果用频率6.0×1014Hz的黄光照射双缝,试通过计算分析P点出现的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见教材习题往往会成为高考题的素材,因此教材中的习题要让学生演练、过关,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的程度。
四、 教师要注重高考试题的分析,重视高频考点在教材例习题中的呈现
2008~2016年的江苏高考有关选修34的题目中,几乎每年都有教材中例习题的影子。有关振动和波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内容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中2012年考查了光的偏振,2014年考查了单摆实验,2010年、2014年考查了光的干涉,2015年考查了波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有关相对论内容,在2008、2009、2011、2013、2016这五年各考查了一次。由此可以看出,振动和波、几何光学、相对论这三块内容是历年高考高频高点,而且从考题看,几乎都与教材中的例习题有很大的联系。
因此,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高考考前的回归课本,一定要多留意这部分内容,通过适量的专题训练,对教材例习题所反映的思想方法再發展,对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背景再改装,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能够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观察、探索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课本习题的内在变化规律及习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
五、 教师要重视对教材习题的二度开发,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课本上的例习题都是经过专家认真审定的,教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习题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习题要精选。精选的目的性要明确,针对性要强;精选的习题示范性要好,能以一题代表一片;精选的习题难易要适度。二是对原例习题要适当变式。可以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途径实现对原题的变式。
在2018届江苏高考物理仍是等级制的模式下,物理作为选考科目,教学用时不多、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作为教师认真研读高考考试说明及历年高考试题渗透的信息,发挥好教材中例习题的作用,提高平时教学效率以促进高考成绩的提高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最佳途径,同时学生才会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脱身出来,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发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