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惠芳
摘 要: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真正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不再望而生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并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数学教学更具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课堂活力
小学学习是一个知识和兴趣并重的过程,数学教学尤其如此,如果没有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没有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学就很难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呢?合作学习模式最初从国外引进,在我国已经应用多年,事实证明,合作探究,能让课堂摆脱古板沉闷的形式,让学生尽快融入其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但能扎实地学习到基础知识,还能通过彼此协作,实现资源共享,甚至能掌握学习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使用合作教学,并将之常态化,规律化,使合作探究成为一种实用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 合作学习,具有实践性
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死板僵硬的,学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获得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即使教师重视实践,也很难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得到大量实践经验。小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还在开始阶段,需要教师细致、具体地指导,这在短暂的课堂时间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合作学习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3到5人的小组里,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总会有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协商讨论,这样的实践效果要远远强于独自学习,也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其乐融融。例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有一章内容是用“计算器计算”,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期间,就可以把全班划分为若干小组,划分时要注意小组之间实力均等,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帮助。课堂上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教授理论知识,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小组竞赛完成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作为指导者,随时指点同学,在一节半讲半学的课堂上,就能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更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通过相互讨论、模仿、试探等过程,熟练运用计算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也切实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 合作学习,激发主动性
小学数学虽然是数学和计算的基础,但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中学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就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但无法保证学生的思维是主动的,积极的。而合作学习,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醒、鼓动甚至逼迫学生主动思维,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逻辑性思考。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有一章内容是统计表和统计图,而五年级下册,有一章内容是折线统计图。这两章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小组学习前一章内容时,主动思考统计图的统计原理,表现形式,小组间同学讨论时,容易触发学生的灵感,形成一种系统的思维,而不是片面地看待本章内容,同时,学生们之间的争论也能让学生自发主动地进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学生最后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大家在共同的学习、探索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关于统计图的知识。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统计图的学习中,就为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甚至更加复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所以说,小学数学的课堂合作,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获取,而非被动接受。课堂的氛围也因师生共同参与,而变得活力非凡。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应该说,数学教学尤其要承担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责任,当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问题意识的培养,既需要教师有过人的教学才能和先进理念,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合作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人,而学生总是解决问题的,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周围会形成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有时学生之间的学习、讨论会产生矛盾冲突,这样也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最关键的是,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是轻松的、惬意的,学生是放松的,主动的,这样学生就没有以往在课堂上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的情况。因为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天性会表露无遗,经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就能引导学生培养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但是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涯的优良品质,也是进行科学探索,获取科学会知识必备的品质,学生拥有问题意识,也会激发学生主动求解,主动探索,小组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频繁,课堂就会因此更加活跃。
四、 合作学习,促进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也不是教学的中心,反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格外注意和学生之间培养良好、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无聊,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也容易和数学教师的关系僵硬。一是因为师生之间互动太少,在课堂之上,教师是高高在上,学生是被动收听的,这样明显的地位差别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二是数学教师由于学科要求,一般比较不苟言笑,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畏惧情绪。这样的师生关系显然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形势。合作学习,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
首先教师需要在对全班同学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对学生个人综合水平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将学生分成实力均等的若干小组,这个过程就是师生进一步互相了解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单独聊天,倾听同学们的心声和意愿,愿意和谁组成小组。在小组开展学习、讨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之间,认真倾听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学生不会因为单独面对老师而感到紧张,教师也可获得学生关于教学内容的学习程度,进而对接下来的教学更加胸有成竹。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以学生小组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探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摒弃学生之间互相竞赛、攀比的不良风气,消除小学生之间互相嫉妒的不良情绪。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集体团结一致的基础,也是学习和教学的环境基础。
五、 小结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到锻炼,兴趣得到培养,师生的关系摆脱传统的紧张和对立,学生之间彼此更加信任和关心,小组之间活跃的气氛也让学习不再那么单调和困难,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只有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之上,教师的教学热情才能最大激发,教學才能也能最大发挥,也使数学课堂趣味盎然,充满活力,数学教学成果更加可观,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海明.开展合作学习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活力[J].考试周刊,2016.
[2]黄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3]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
[4]邓佩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高志文,张润林,文传福,付兵,练敏.自主合作探究“五环”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5,(17).
[6]傅开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