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微信平台是开展校园信息推广的主要载体,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其中困难重重。本研究实在已成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同时在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下提出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微信;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信软件的优势
微信(WeChat)是由我国知名网络运营商腾讯推出的一款社交,交友软件,随着软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使用人群也越来越普及。当然使用人群中最为普及的就是大学生,几乎人人都用。该软件的朋友圈功能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青睐。其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发送图片或是文字语音等功能更是给人们交流提供了低廉高效的通道。此外還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或者是搜索功能发现并开始关注公众号,公众号的运营人员可以不定期的推送信息给关注者。后文将重点介绍公众号如何运用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面。
二、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的状况
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处在一个瓶颈时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高校导师通过上课或者布置作业等等途径,有目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提高、进行道德约束。引导学生产生符合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思想前卫、个性化强、学生基数大而且结构多元化,对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着轻视或者是忽视的状况。这个时候传统教育的弊端显现出来了,一味地“填鸭”式教育完全不符合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所以探寻新潮的、适合当代教育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急需得到开发和推广。
三、微信公众号教育成为新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使用微信公众号教育方式之前,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过封闭式的师生交流来实现的,但是现在公众号教育开放。新的教学方式简单高效、互动性强、为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平台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这种教育渠道是十分符合现代教学的全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状况,学生可以及时的接收到新的课程内容。而且平时老师可以通过微信公号以外的其他功能多和同学交流。提高老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更可以分享有趣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变相的教导,一举多得。
四、微信公众号教育的实效
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的创建。创造学生喜欢的思想学习平台。新政策的出台给微信公众号思想教育提供了时机。各院校积极拥护政策,并且要以此为基础加以创新,以此来提升大学还是能向教育的实效性。
1.加快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几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以微信公众号作为获取最新信息的渠道,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他们主要的责任就是了解微信公众号,找到微信公众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的有点和不足,借鉴优点,弥补不足以这种新的教育形式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传递正能量
根据微信公众号的影响来看,微信公众号所推送的信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观念。但是微信公众号所推送的内容也不全是具有正能量的事物,因此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社会正能量信息内容的推送,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举办活动,来正面引导学生的观念。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疑惑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以此来提到当代大学生的事项教育的实效性。
3.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学生,与学生互动
当代大学生多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些言论来发泄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不满情绪。因此微信公众号就成为了教育者了解学生的便捷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教育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在于学生的互动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五、结束语
微信公众号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通道的同时还来来了一定的风险。2016年12月习总书记提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将新媒体传播运用起来,通过新的媒体途径传播传统的思想政治内容,提高课程时代感和吸引力。由此微信公众号这一潮的媒体工具被推举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霍婷婷.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微课程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02):189-192.
[2]刘迪,张攀峰,占静艳.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课推送平台的设计应用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1):100-105.
[3]刘谦,陈香茗.微信中的生命时间——对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维度[J].社会学评论,2017,5(02):86-96.
[4]吴海婷. 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表露及其动机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7,(03):92-96.
[5]王亦高,董骁.微信语音或文字发送形式对人际传播的影响——以大学生微信使用偏好为例[J]. 东南传播,2017,(01):79-81.
[6]宋欣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信陪伴”策略研究——基于上海13所高校官方微信的调研[J].思想理论教育,2015,(07):80-83+111.
作者简介:
廖艳芳(1981.12—),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从事新媒体、文化传播、学生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