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连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是以小组合作模式在本人所任教的地理科目上的应用以及学生的反馈为例进行的阐述。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生反馈
一、 小组合作在地理学习上的应用
1. 分组以及布置任务:在所任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都分了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个人,然后根据学生的思维情况、个性特点和性别等因素进行了组间的调整,确定每个小组的组员有基础较好的,有位于中间层次的,也有基础比较差的,以保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能够保优扶差。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①和一名评分员①。鉴于所教班级是八年级,涉及到的是地理知识点的复习,所以要将下节课将要复习内容作为任务先布置。
2. 过程:凡是有任何问题的提出,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最后教师点评。
3. 评价体系(采取自评与互评形式):评价中不仅有自己小组评分员的打分,而且有其他小组的评分员的打分,这样让评价具有客观性。最后每小组的总分是教师评分与小组评分相加而来,比例为5∶5。小组所得的最终分数会作为平时成绩计算在期末的综合评估中。(如下表一)
【例1】 以台湾为例,学习过程如下:先让学生按照以上叙述进行分组,每小组拿到提纲、八年级下册地理书和八年级下册地理图册,然后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时间为15分钟。讨论的内容是有关台湾的知识点,可根据提纲的提示进行讨论,包括台湾的地形、位置、气候、农业特色、旅游资源、工业分布等内容。讨论时间结束后,按随意抽号数确定小组答题的先后顺序。每小组必须说出不少于两点有关台湾的知识点,每小组之间说的知识点不可以重复,重复就进行扣分(如下表二),这样就要求在一小组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必须认真听清楚该小组所说的知识点,从而从另一侧面又保证了各小组在回答问题时的纪律。而且要求每小组内每次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可以相同,相同则要进行扣分,这样就可以保证每小组各成员都有展示知识点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台湾的知识点是比较了解了,包括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三、 数据的分析
本人在所任教的班抽取40人,好中差的比例为1∶1∶1,其他老师任教的班级为60人,比例也是1∶1∶1,一共是100人进行调查表的填写。收回的有效的调查表100份。
对表格调查数据的分析:1. 在学校推行以小组合作形式落实课堂后,此形式在地理课堂全面铺开,大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少数。小组合作形式的开展次数较多,学生比较主动,小组分工比较明确,有组长,成员,评分员。讨论问题时,每个小组接到任务以后,由小组长分配任务,不同层次思考不同问题。2. 从数据中可以得知,小组内的合作讨论时间较少,基础好的学生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多,但是基础差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甚至没有。课堂上发表观点的,大部分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敢或者不屑作答。个人课堂上的知识点的收获程度不太理想,51%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是否有所收获。
从调查得知,小组合作形式课堂的开展不太理想。小组分工合作的硬件是有的,但是软件的操作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如何减小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是主要的问题。
四、 开展小组合作课堂的建议
发挥小组合作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还需要经过不断实践与探讨。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与行动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断细化评价标准,采取让每位学生轮流当小组长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针对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的问题,可以采取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让簡单的分工讨论深入到探究的阶段,让每位学生多说,多听,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知识点,教师做回课堂的指导者。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到全班中进行讨论。“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全班进行讨论,小组各抒己见,让小组合作的氛围更浓,让重难点得到体现,让有疑问的学生得到对问题有正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出版,ISSN 1002-2163,总第325~326期,2013年 1-2.网址:www.jwdili.com.
[2]小组合作:http://baike.baidu.com/view/127943.htm. 高效课堂:http://baike.baidu.com/view/4614166.ht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