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教育的精神价值

2017-12-12 00:30吴仲玲
考试周刊 2017年17期

吴仲玲

摘 要:“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以之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这是蔡元培先生对于教育所下的定义。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固然有他自身的优越性,但在目前新的历史时期,它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并对国民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探寻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良方,以期在中学数学课堂中逐步实现教育的精神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健全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和“终生学习的底子”。

关键词:数学教学改革;精神价值;积淀与传承;质疑与创新

一、 什么是教育的精神价值

精神价值是人们追求的最高价值,是人的价值与其他事物价值的本质区别,其实质是知识、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的价值。

二、 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 “高分”依然是每一位学生、教师、家长的不懈追求

中国现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都只是为了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真正的数学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会学生解题,而学生也只跟着老师所说做题,就像一个做题机器一样,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 数学与新一轮高考的热门词“选择”无缘

不管有多少人鼓吹数学无用论,不管学生有多么讨厌数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霸主”地位毫无受到影响,反而有愈加重视之倾向。在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学生依然只有被选择权。

3. 新技术引领中学数学课堂变革,MOOC等翻转课堂形式陆续在全球铺开

新的信息技术导致教学生态的大变化,“黑板”大有被逼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学生的自制力水平却远没有达到可以适应翻转课堂的学习。

4. 一线教师疲于奔命,无力去思考中学数学教学本应该给学生带去什么。

三、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1. 在应用和赏美中激发兴趣

教师该如何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1000名高中同学进行了不记名的采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数学的喜欢在所有科目中排第几、为什么学习数学、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主要在哪里?结果显示:喜欢程度中排第一的占19.8%,第二的占35.3%,第三的占29.4%,第四及以下的占15.5%。从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数学的学生还是占的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把对数学的喜欢程度放在中间的位置,可见大部分同学对数学是处于一种不喜歡也不讨厌的状态。而为什么学习数学的调查中:为了高考60.4%,为了深入研究数学占15.3%,因为兴趣占18.4%,老师或者家长要求的占5.9%。这些数据很直观的表现出了基本上在现在的高中生眼里,数学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而服务的,真的喜欢数学而去学习的占的是极少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主要在哪里的调查中:自己不努力占24.4%,教师上课死板占36.5%,知识点枯燥占 39.1%。数据显示:很多同学都认为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从而失去了对其的兴趣。由此可见,现在在数学学习上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受“应试教育”毒害太深,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太大,对数学的兴趣不够,所以,在课堂改革传承和创新突破的要求下,主要要求教师培养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去学习,在提高了成绩的同时,也培养出了高超的数学能力。而这对老师的要求也高了起来。之所以很多同学都认为高中数学枯燥无聊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他们总是和一些阿拉伯字母,方程式,计算,几何图形打交道,不停地做题,改正再做题。太多抽象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都是强制学生去记忆,这样当然提不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以使紧张的上课氛围轻松下来。也让学生在欢笑之余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轻松的学习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讲到概率这一章时,就可以讲这样一个幽默的小故事:

老师有个朋友在气象局工作,有次和他聊天,就问他:“现在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了,你们平常说的明天下雨的概率是百分之七十是怎么算出来的?”朋友回答:“我们局里参加气象检测的是十个人,七个人说明天下雨,那就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百分之七十。”讲了这个小故事以后,同学们在哄堂大笑之余,也对概率的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了对其学习的兴趣。

2. 在积淀与传承中孕育品格

2.1 吸收与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积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继承并深化之。以当下流行的分组探索学习为例探讨如何传承: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的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不爱讨论,不爱提问,偶尔还是针对必考的题型问问老师,一个班的同学太多,老师可能来不及解答所有同学的疑问,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将几个人分成一组,让他们互相合作解决问题,让他们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更锻炼了他们产生矛盾之后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合作小组课前的协作

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分完组后,就让他们开始第一次合作,也就是完成课前预习,小组可以将整个预习任务分成好几个小任务分给不同的成员去完成,例如在了解了知识点后,一位成员可以负责查询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另一个负责寻找比较经典的例题,还有一位试试能不能在已学的知识点基础上延伸创新等等,每个人都做了工作知道了备课的不容易,在后面的小组交流阶段也就会认真的听队友的发言。甚至老师还可以让组员互批作业或者组间互批作业,这样不仅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而且让学生能够知道学生自己常出现的问题在哪,并针对这问题做出有效手段。

(2)课间疑难讨论

老师在讲解了知识点后,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不同,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迅速接受,而教师也由于受教学课时的影响把所有知识点都说两遍,这时,小组讨论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组员间可以就上课时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只要大家都认真的听队友的发言,就可以集百家之长,使自己快而好的接受这堂课的内容。endprint

(3)课后总结:

因为可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间疑难讨论环节就能解决,所以就需要课后总结来继续,并且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除了对知识的总结,还有对小组此次合作的总结,找出哪些不足之处,使下次合作做得更好。在这一阶段,组间还可以就某一难题进行辩论或者竞赛等活动去交流,去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分组学习的作用是明显而直接的,它可以帮助那些基础差,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二是由于每个人考虑的地方可能不一样,所以在交流总结的时候,所有人得到的都是比较全面的知识;第三它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试图引导学生去弄清知识的背景与本质,以及从已知的知识中去延伸,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等有着巨大帮助。对于一些已知的数学结论,可以不急着去教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去做出这个结论。如果能做到,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和快乐,这也就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让《数学文化》进入中学数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对数学文化的传承中积淀自身的数学素养,孕育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对数学的感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进步,这样既不会埋没了数学人才,也不会勉强对数学不敏感的同学深入研究。

3. 在质疑与创新中成就辉煌

3.1 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那么剩下的那个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这道题目很明显是一道开放题,因为题干中并没有说明哪三个面是直角三角形,可以提示学生这里需要分类讨论,这样的题目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創新性,能够发散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在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后,让学生把解出来的答案互相交流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解。

【解】 第一种情况:包含顶点A的三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直角就是∠BAC,∠CAD,∠BAD这三个以A 为直角顶点的角。

至此这道题解答完毕,这题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空间思维方式,是一道十分优秀的开放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诙谐的语言还能起到拉进师生距离,培养师生感情的作用,学生不再是对老师又怕又恨从而不敢请教一些问题,导致自己成绩上不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像朋友一样在一起探讨题目,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也会犯点错误,这时候学生就应该大胆指出,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指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3.2 数学实验引进中学课堂

虽然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但其中还是穿插着不少的实验内容,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数学实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到立体几何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上机操作进行实验,在计算机上展现出立体图形,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图形的魅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都将带来莫大的帮助。

3.3 解法多样化与解法优化

中学数学的题目越来越灵活,题目的解法越来越多,从这可以看出出题者的意图是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他们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题目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教授给他们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维,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解法多样化和解法优化是不一样的,在一些特殊的多解问题中,是存在最优解的。教师还要培养出学生能够寻找出最优解的能力,因为在一些有许多解决方案的实际问题中,需要的往往都是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能力我们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就可以培养,使得学生在以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表现的更好。

四、 结语

借用钱理群先生的话作为结束:数学课堂改革。我存在着。我努力着。我们又这样彼此搀扶着。这就够了。本文的探讨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对传统课堂认识的一个深化,更是寻找课堂教学改革出路的一个重要结论:逐步在课堂中实现教育的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8).

[2]易士亮.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