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刘慧中
南昌墎墩汉墓发掘纪实 揭秘西汉废帝刘贺之墓
文 图/刘慧中
2015年12月,随着“刘贺”玉印的出土,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大墓墓主人身份终于尘埃落定,即西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2011年3月,接群众举报,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立即派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盗掘现场遗留的棺椁残片,初步断定这是一座西汉大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在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馆、新建区博物馆联合组队,正式启动了对该墓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
截至2016年10月,历经5年多时间,对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海昏侯墓的文物保护工作也还在继续。
“刘贺”玉印
据《汉书》记载,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因昭帝死后无嗣,18岁的昌邑王刘贺被霍光迎立为帝,27天后又被霍光发动宫廷政变赶下台,被囚禁在昌邑王宫廷中长达11年,直到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才被封为海昏侯。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死,海昏侯国被削。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刘贺之子刘代宗重新被封海昏侯。新莽时期,海昏侯国再次被削。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刘会邑重新被封为第四代也是末代海昏侯。从永元十六年(104年)起,直至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海昏县一直见于记载。元嘉二年,海昏县被撤。
海昏县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南昌市新建区北部、南昌县北部、永修县、武宁县、靖安县、安义县、奉新县,以及被湖水侵袭的鄱阳湖西南部,在汉代属于“江南卑湿,丈夫多夭”的欠发达地区。海昏县始置时间主要说法有两种,一是建置于景帝初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一是建置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紫金城城址航拍(1987年)
历史上的海昏侯国的都城和海昏县县治在哪里?新建区大塘坪乡和铁河乡境内的紫金城遗址及其西部、南部的以墎墩山大墓为代表的庞大汉墓群,我们认为就是汉代海昏侯国的都邑聚落遗址。早在1982年江西省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就发现了城址和墓葬群,1987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公布的正式名称为“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勘探、发掘,探得紫金城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分内城和外城,内城位于城区东部,为宫殿区,面积约12万平方米。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位于城址西南约250米处,其余三代海昏侯的墓园、贵族和平民墓葬区分布在紫金城城址的西面和南面,城外墓葬分布面积约1.4平方公里。
海昏侯刘贺墓与紫金城位置示意
由于文献资料的阙如和考古资料的不足,西汉时期列侯等级的葬制之前一直难以说清。根据文献记载推测,西汉时期有列侯身份的贵族至少在1500人以上,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经过发掘的身份明确的列侯墓只有20多座,其中大多数经过盗掘,墓葬结构不清,墓园布局更是无法获得完整信息。刘贺墓墓园无论是墓葬本体,还是整个墓园结构功能都保存完整,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列侯葬制提供了一个典型标本。
关于西汉葬律,在出土的文献中,最重要的简牍资料是2006年湖北云梦睡虎地M77出土的《葬律》竹简,墓葬为文景时期。竹简共5枚,简文如下:
葬律
彻侯衣衾毋过盈棺,衣衾敛束。(荒)所用次也。其杀:小敛用一特牛,棺、开各一大牢,祖一特牛,
遣一大牢。棺中之广毋过三尺二寸,深三尺一寸,袤丈一尺,厚七寸。椁二,其一厚尺一八寸;臧椁一,厚五
寸,得用炭。(壑)、斗、羡深渊上六丈,坟大方十三丈,高三丈。荣(茔)东西四十五丈,北南四十二
丈,重园(?)垣之,高丈。祠(?)舍盖,盖地方六丈。中垣为门,外为阙,垣四陬为不(罘)思(罳)。
墓园航拍
刘贺墓前的寝殿建筑遗迹
刘贺墓园位于紫金城西南的一条东西向高岗的西端顶部,高出地面约25米,高敞开阔。从目前的勘探和对刘贺墓的发掘情况看,在紫金城周围的数代海昏侯墓及周围的数百座汉墓,基本都分布在不同的高岗之上。由此可见,在都邑周围选择高畅之地作为墓园是西汉列侯选择兆域的原则。
刘贺墓发掘时其封土
刘贺墓园南北宽141~186米,东西长233~248米,占地约4.6万平方米。园墙长868米,宽2米。共9座墓葬——刘贺墓(M1)、夫人墓(M2)、7 座祔葬墓(M3~M9),此外还有1座陪葬车马坑。
西汉帝陵的祭祀制度是“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便殿,岁四祠”。刘贺墓园中寝、祠堂类的建筑也应与这类祭祀上食相关,是当时墓葬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
刘贺墓园墓穴排位与西汉帝陵内皇帝与皇后两座主墓排位一致,这可能是西汉宗室贵族的葬制规定。刘贺及其夫人墓位居最尊贵的南部偏西最高亢之地的位置,两墓共用一个封土,东、西并列,属同茔异穴合葬。
寝位于封土正南,为刘贺灵魂寝息之处。祠堂位于M1、M2南侧的中央位置,这一点与汉景帝的陵庙“德阳庙”位置完全相同。祠堂面南,为一座长方形有回廊的房屋建筑。祠堂东西长14米,南北宽10米,面积约140平方米,按睡虎地M77汉简《葬律》规定:“祠(?)舍盖,盖地方六丈”,刘贺墓祠堂遗迹面积140平方米,再加上祠堂顶盖出檐面积约50平方米,共190平方米,与《葬律》“地方六丈”规定相合。祠堂两边有厢房,西厢房后面有水井,当为神厨;东厢房应是为祭祀服务的人员的住所。
墓园平面示意
7座袝葬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3座,位于两座主墓东侧,墓前均推测其身份当为刘贺的姬妾。北面4座袝葬墓东西一字排开, 西面的3座墓,墓前均有祠堂建筑。特别是刘贺墓正北的5号墓,祠堂的规格很高,墓中出土有玉具剑。由此可以判断,北面的4座袝葬墓,应为刘贺子女墓。这一点与西汉帝陵、王陵截然不同,在帝陵与王陵中,只有皇帝或诸侯王一个男性墓葬,其余均为女性妻妾墓葬。从刘贺墓园的情况看,西汉列侯墓园实行的是家族合葬制,墓园内可以埋葬两代甚至数代人。
玉环
墓葬本体上有高大封土,下为甲字形墓穴。封土盝顶形,高7米,里边长30~33.6米,与睡虎地M77《葬律》规定“坟大方十三丈,高三丈”相符。此外还有文献记载:“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过高者或自削之,或以得罪。”就是说封土不能超高,否则就是越制了。
封土之下为墓圹,由椁圹和墓道构成,墓道向南,整体呈“甲”字型。方形墓圹每边长17米,深8米,深度小于云梦睡虎地M77《葬律》深六丈的规定,可能是当地水位较高所致。
墓圹内建有面积达234平方米的方形椁室。椁室结构复杂,由甬道、东西车库、主椁室、回廊形通道和互相连通的东、西、北藏椁构成。
方形的主椁室位于椁室正中央,东西长约6.9米,南北宽约6.7米,高约2.4米,通高约3米,底板为双层,高出其周围回廊形藏椁约0.6米,面积约50平方米。椁内由东、西室两部分构成,由南北隔墙分开,隔墙中间为门道。其中东室宽约3.7米,南部东、西两侧设有窗,中部设有门;西室宽约2.9米,南部西侧设窗,东侧设门,门宽约1.4米。因东室放置棺柩应为寝,西室无疑是堂。
西藏椁娱乐器具库出土的棋盘
刘贺木棺两重,经检测皆为桐木所制,与《续汉书·礼仪志》“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桐棺”的规定相合。睡虎地M77《葬律》称“棺中之广毋过三尺二寸,深三尺一寸,袤丈一尺,厚七寸。椁二,其一厚尺一八寸;臧椁一,厚五寸”,刘贺墓外棺长3.7米,宽1.4米;内棺长2.7米,宽0.8米。如果将内棺之长、宽减去棺的侧板厚度,与《葬律》相合。
内棺随葬器物排列整齐,最南侧排列有纵二横三贴金漆盒5个。其北一直到主棺最北端为刘贺遗骸,头南足北,仰身直肢平躺棺内,下葬时并未穿着玉衣,殓服均已腐朽,但仍可判断是按照古礼采用的多重衣衾裹束的绞衾制。遗骸最南部至中部依次清晰可见有纵四横三七块大小不等的玉璧,遗骸中部发现了带钩、佩玉、书刀等,“刘贺”名字的玉印也发现于此。接近北侧两纵向排列的玉璧间夹有带钩等物品,玉璧两侧各有玉具剑一把。遗骸下铺有包金的丝缕琉璃席,琉璃席下放置有一排五枚金饼,共有20排。
竹简
各藏椁室位置示意
车马坑正射影像
河南唐河王莽天风五年(公元18年)郁平大尹冯孺人墓墓葬平、剖面(摘自《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
乐车库的乐车上放置的錞于、编鐃和建鼓
主椁室外侧为一圈宽约0.7米的回廊形通道,设四门分别通往东、西、北藏椁,通道内出土盾牌、矛、戟等兵器,证明通道为一条巡逻警备之道。
东、西、北藏椁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库,摆放不同的随葬品,最能标志墓主身份和财富的乐器库、粮库和钱库配置在北藏椁;西藏椁从北往南分别为衣笥库、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具库;东藏椁为食官库,由北向南,可分为酒具库和厨具库。
甬道位于便房南侧,内置两辆乐车。甬道的两侧设有东、西耳室,耳室内各放置三辆模型轺车,每车配木质模型驾马一匹、御夫木俑一具,证明耳室即车库。
综观整个椁室,居室化、宅院化极为明显,通过墓道、甬道和回廊形通道,可以自由地到达墓室的各部分,这一点是西汉时期高等级墓葬从周制、楚制完全向汉制转化的标志。从考古发现看,刘贺墓使用的这种墓葬结构并非孤例,相似结构的墓葬从西汉晚期到东汉都可见。墓室平面结构与刘贺墓最接近的是河南唐河王莽天风五年(公元18年)郁平大尹冯孺人墓。该墓为砖石结构,甬道的两侧为耳室,西耳室的门额石上刻有“车库”二字,甬道直通高大的前室和后室,前室为堂,后室为寝,在前、后室的东西两侧,为长廊形的东西侧室,在西侧室的门额石上刻“藏閤”二字,即藏椁之门的意思。
博山炉
多子奁
车马坑(外藏椁)位于刘贺墓封土西北侧,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 ,深2.5 米 。内部埋葬20匹马,5辆安车和大量错金银、鎏金的车马饰件,总计 3000 多件。车马饰件质地有青铜、铁和银,表面采用了鎏金、鎏银、错金银等装饰工艺。这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以南地区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的陪葬坑。
主椁室西室出土金饼、马蹄金、麟趾金
马蹄金
麟趾金
刘贺墓及其所属的外藏椁中出土了青铜器、铁器、金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其数量之巨、种类之繁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诸侯王墓,这些文物再现了汉代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其中很多文物属首次出土,填补了西汉实物研究资料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此之中最让人感到惊叹的,莫过于从刘贺墓的便房西室与木棺内出土的大量黄金,有金饼、大马蹄金、小马蹄金、麟趾金、金版,如果再加上2011年被盗取的91件金饼,总重量在120公斤以上。这是迄今为止出土黄金数量最多的汉墓,作为一个贬谪的列侯墓葬,为什么会出土如此巨量的黄金,令各方大惑不解。其中4件金饼上的墨书文字为我们透露了其中可能的隐秘。4件金饼的墨书文字均为“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证明这些黄金是刘贺储备的作为向皇帝进献的酎金。
酎金制是由汉文帝创设的一种制度。据《续汉书·礼仪志上》补注引《汉律·金布令》:“皇帝斋宿,亲率群臣,承祠宗庙。群臣宜分奉请,诸侯列侯各以民口数率,千口奉金四两,其不满千口至五百口亦四两。”酎,原意是皇帝祭祖用的醇酒,正月酿造,八月成熟,汉文帝规定,每年八月皇帝祭祖时,有封地的诸侯王和列侯必须按封地人口数量向皇帝进献黄金买酎酒助祭,这种制度称为“酎金制”。为了惩罚违反这种制度的贵族,还颁布了《酎金律》,凡违反者,王削县,侯免国。到汉武帝时期,《酎金律》作为一种从经济上打击贵族的手段,得到严厉执行。最著名的例子是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发生的酎金失侯案。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死”。根据《酎金律》,诸侯王与列侯王进献的黄金必须由少府官员进行严格检查,“金少不如金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如淳注引《汉书·礼仪注》)”。实际上这一检查并没有什么科学的标准,完全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事情的起因,是由卜式的献金引起的。当年南越王反叛,齐相卜式向武帝上书,表示愿意带领齐国熟悉水战的勇士,去征讨南越国,并向国家捐出了自己的财产,汉武帝大喜,赐卜式关内侯,黄金四十金、田十顷,布告天下,号召贵族官民向卜式学习,但数百名列侯中没有一个响应。汉武帝大怒,借八月祭祖的机会以酎金律为武器,狠狠地惩罚了这些列侯。这一事件影响极大,迫使诸侯王、列侯等高级贵族不得不未雨绸缪,千方百计储备大量黄金。
文物提取
刘贺墓中出土的大量黄金,正是刘贺多年来为应付酎金制而储备的。据《汉书·武五子传》载:“(刘贺被废后)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这些财物中当然包括其父昌邑哀王刘髆在位十一年储备的黄金,还包括刘贺在十三年昌邑王期间储备的黄金。当年的昌邑国有县二十三,且地处富庶之区,其黄金储备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刘贺被废后被囚禁在昌邑王故宫中,没有出入自由,更丧失了参与皇家祭祖、向皇帝进献黄金的权利。元康三年是刘贺解除囚禁、被封为海昏侯重获贵族身份之年,按酎金制规定,本可以参加皇家的祭祖大典,没有料到,朝廷又下令“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剥夺了他参加皇家祭祖、向皇帝进献黄金的权利。从金饼上的墨书文字可知,刘贺被封为海昏侯时是准备向皇帝进献酎金的,但却无法献出,只能怀着悲愤葬入坟墓。应该说,这是刘贺巨大黄金的合理解释。
墓葬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程中,墓葬考古的科学理念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海昏侯墓的发掘过程中,始终用科学的墓葬考古学理念指导墓葬发掘。
20世纪20年代,近代考古学被引入我国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究人员在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关注的重点多在墓葬本体,对于所发掘墓葬的墓园及墓葬与周围相关聚落的关系很少注意,特别是对于高等级墓葬的发掘,更是如此。
为此,考古队制定的发掘方案,首先不是发掘主墓,而是把墓园的钻探和发掘放到了第一步。通过2011~2013年的两年多工作,揭示出了西汉列侯等级的完整墓园,并发掘了3座祔葬墓。
2015年,考古队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进一步调整完善了考古学理念。首先,为了探索搞清海昏侯墓与周围大批汉墓的关系,对紫金城城西和城南的汉墓群进行了拉网式普探,共发现汉墓数百座,其中有3处在海昏侯的墓园,确认了贵族墓群与平民墓群是分别选地分布的。这项工作完成后,为了搞清汉墓与周围同时代聚落关系即搞清阴宅与阳宅的关系,对海昏侯墓园东部的紫金城遗址进行全面钻探。通过近一年的钻探,搞清了这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汉代城址,确认了这一城址就是汉代海昏侯国的都邑遗址。
鉴于海昏侯墓墓主的特殊身份和经历,考古队在发掘主墓之前已清楚地估计到墓内文物的巨大价值。为了落实国家文物局领导“文物保护第一” 的指示,确保文物出土的安全,考古队将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作为考古发掘的最高原则,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为了落实现场文物保护方案,考古队组建了文物保护小组。同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湖北荆州漆木器文物保护中心的漆木器、陶瓷器、金属器、丝绸等方面的著名文保专家,共同参加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在文物的清理和提取过程中,文保专家与考古人员共同在现场开展工作。对提取出的文物在现场及时做应急性保护处理,为以后的科学保护奠定基础。从刘贺墓中清理和提取出的数千件文物,全部在现场得到了科学有效的应急性保护。对于质地脆弱、结构复杂、难以在现场清理的文物,考古队和文保专家全部采用了套箱提取的方法,移到室内进行发掘清理,确保了这些文物在发掘过程中的安全。
现场分析
随着刘贺墓考古清理的进行,刘贺墓出土文物的巨大价值也逐步显现,将海昏侯国聚落遗址建成考古遗址公园、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放在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考古队在发掘过程中尽可能为今后的展示利用创造条件。
刘贺墓的墓圹是一个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深达8米的巨大墓穴。按照原来的发掘方案,发掘工作结束后,立即回填。但随着认识的提高,将墓穴完整、永久地保留下来,作为现场展示的景点,无疑是将来遗址公园展示的亮点。为此,考古队对墓圹的墓壁用工字钢加钢网兜护的新方法进行了永久性加固,同时考虑到将来用数码技术对筑墓和入葬过程进行复原,对观众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考古队立即组织了两家数码科技公司,开展信息的采集和展示工作。
在刘贺墓的甬道中,发现了一辆模型鼓车和一辆模型金车,这是西汉时期高级贵族出行时使用军礼的宝贵实证,也是考古中的首次发现。在套箱提取到实验室后,考古队和专家组对实验室考古专家提出了通过清理画出复原图的要求。目的是根据图纸进行复制,放到遗址博物馆中进行展出。
刘贺墓中共出土了1万余件精美文物,其中隐藏着诸多历史之谜,这些谜团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解释完全,海昏侯墓的发掘与研究依然长路漫漫。让我们也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有关海昏侯刘贺的历史疑云渐渐散开。
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国家文物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组长、国家博物馆信立祥先生指导,谨致谢忱!
(作者刘慧中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