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娟
【摘要】 舞蹈课程随着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一門培养专业性人才、提升高中生艺术素养的课程。舞蹈在传统教学中较少作为专门性课程展开,随着艺术专业的兴起,舞蹈课程成为部分学生进入大学的“捷径”,越来越多的艺术性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大学和社会的人才预备军。舞蹈课程是新兴学科,通常舞蹈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并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规划。舞蹈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赋予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但受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其具体教学和实践方向并为明确,还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本文结合特长生的特性,力图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构建高中舞蹈的高效课堂,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中舞蹈 特长生教育 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132-01
0
1.优化高中专业性舞蹈课程的现实背景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高中舞蹈课程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普通学生的舞蹈教育,一类是针对艺术生的专业性教育。其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向有所区别。普通舞蹈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舞蹈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自己的肢体,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舞蹈技巧和协调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性的舞蹈教育主要针对具有一定舞蹈天赋和学习兴趣的学生,是为了培养舞蹈特长生,为其今后的舞蹈发展提供一个专业性的学习机会。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此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舞蹈专业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较低,是学生的升学利器。为了提高学校对各大高校输送人才的机率,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升学进入了舞蹈特长班。这样的教学现状,与新课改“优化舞蹈课程,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为了达到新课改对舞蹈课程的要求,培养真正具有舞蹈天赋和智能的学生,优化高中专业性舞蹈课程,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让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持久而稳定的热情,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2.高中舞蹈高效课堂的构建路线
2.1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艺术的独特性
高中舞蹈教学由于起步较晚,还有很多教学上的错误观念没有纠正。部分学生认为,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声乐艺术的分界线并不明显,甚至有学生认为舞蹈就是声乐艺术的分支,或依附于声乐艺术。实际上,舞蹈和音乐是两个学科,虽然彼此联系紧密,却有相当大的区别,彼此自成体系。音乐学科的主体是声音,而舞蹈学科的主体是形体动作。例如,声乐艺术讲究气息,通常使用“胸腹式呼吸法”,呼吸方式较为单一和固定。而舞蹈讲究随着舞种变化而改变呼吸方式,并且,通常不使用胸腹式呼吸,而是随着舞蹈的动作差异,采用复合的呼吸方式。舞蹈是独立艺术,在培养专业性较强的特长生时,尤要让他们分清与其他艺术的区别。在选择了舞蹈专业路线后,就应当专心致志,将重心放在舞蹈学习上。
2.2让学生扎实基本功,提升专业性
舞蹈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舞蹈专业的基石。只有学生基本功到位,才能消化多种肢体训练,完成优美、复杂的舞蹈动作。基本功通常包含站立的姿态,肢体的相对位置,关节部位柔韧度的开发等,能够让学生克服日常体态上的问题,规范学生姿势,让学生提高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为舞台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针对性的展开技巧训练,根据学生的基本功优势所在,让学生能够提升对身体部位的掌控能力,让学生提高肢体柔软度,肌肉灵活性和弹跳的爆发力,以适应舞蹈、体操、杂技、戏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然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气质。优美的舞蹈是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底蕴的,要让学生由内而外的产生舞蹈气质,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提、沉、冲、靠、含、腆、移”等诸多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沉淀,让学生变成美的化身。
2.3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学生
学生的舞蹈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挂钩,很少有专业素养差的教师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舞蹈训练中是占主导作用的,通常教师需要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为学生的理论课程与舞蹈水平负责。故教师需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需要督促学生学习文化课程,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学科素养,对学生今后的舞蹈生涯也能起到积极作用。高中专业特长生与专门性的艺术学校有区别,高中生通常起步比较晚,而时间又非常紧凑,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打下良好基本功,并发挥出自身特色,还需要教师从各个教学环节严加管理,从细节处促进学生提高。首先,教师应当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在两年的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完成基本功训练和舞技训练,如民族民间舞,毯技课等。教师要询问学生意见,跟进学生训练情况,在众多科目中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内容,让学生扬长补短,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不同的学生天赋有差异,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遵循共性,又要发扬个性。根据思想性格、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天赋能力等差异,应当为学生规划不同的学习道路,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将技能转化为艺术,培养真正德才兼备、方向正确的舞蹈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李卉.舞蹈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
[2]丁国荣,杨玉林.借素质教育之东风扬特长培养之风帆[J].新课程研究,2009.
[3]罗曼.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0.
[4]高佳.美国中小学舞蹈教学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