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奇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新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脑卒中患者, 以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新模式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为4.5%, 低于对照组的18.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中西医结合新模式, 效果尤为显著, 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神经功能的改善, 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新模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70
从临床数据中了解到, 脑卒中是引发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1]。脑卒中俗称中风、脑血管意外。这种病症通常处于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疾病。根据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 脑卒中患者单独采用中医或西医进行治疗, 均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中西医结合新模式治疗方法, 可降低患者病死率。为此, 本文对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的44例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新模式进行治疗,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42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58.6±6.5)岁, 病程0.5~5.0个月。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疾病诊断要点》中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且为急性期过后2周左右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卒中病史;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损害及严重的内分泌、造血系统原发病;③妊娠期女性;④中途放弃治疗。88例患者经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新模式展开治疗, 具体如下。①西医治疗, 在患者急性期, 医护人员协助其翻身、叩背等措施, 预防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产生, 同时帮助患者摆放张却的康复肢体体位, 避免出现异常运动模式。患者接受床边治疗的时候, 可采用多种康复技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 于康复区进一步进行直立床、做站立平衡训练、转移训练、作业治疗与抗阻肌力训练。治疗期间,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问题, 应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促使患者能够在整个治疗周期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情 [2]。②中医辨证治疗, 在患者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 还应结合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证候分型治疗。针对风痰瘀阻型可给予痰阻络汤加减治疗;痰湿蒙神型给予涤痰汤加减;风痰火亢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痰热腑实型予星蒌承气汤加减;气虚血瘀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型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 临床医师应评估患者损伤与残疾状况, 并尽可能于早期阶段确认患者康复能力的时间, 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必须有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取的针对性康复措施。如果患者存在语言障碍, 需配合语言训练。在治疗期间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障碍, 需在进行测评后, 予以心理与药物等针对性治疗。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需对患者与家属进行脑血管疾病知识的培训, 由责任护士、康复师展开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如何配合临床治疗与出院后注意事项等。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为4.5%, 对照组病死率为18.2%, 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 溶栓治疗取得的效果已经获得肯定。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受到实践的限制。基于这点, 中西医结合新模式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3-6]。这种治疗方法需要一定区域的医师, 就脑卒中患者采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讨论治疗, 分别从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以此减少患者并发症与病死等发生,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 7-9]。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 早期介入治疗, 可缩短患者既定的康复时间。这就表明能够缩短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相对于家庭各方面的环境, 医院较为陌生, 患者可能受到医院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简言之,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有可能预防脑卒中患者抑郁现象的发生[10]。本次研究以本院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 经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新模式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中西医结合新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临床优越性较高。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证实中西医结合新模式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降低致残率, 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到正常工作、生活, 改善生活质量。由此可知, 临床治疗模式不断更新期间, 中西医结合新模式治疗措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 相对比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新模式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更能夠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亓伟.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安全性观察. 中国农村卫生, 2015(15):54.
[2] 马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4):134-135.
[3] 宋春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24例疗效探讨.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1(7):20-21.
[4] 白小欣, 李铁林, 黄胜平, 等.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的探讨. 医学与哲学, 2006, 27(10):70-72.
[5] 刘泰, 梁焕英, 刁丽梅, 等. 广西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新模式的分析. 江苏中医药, 2008, 40(12):103-105.
[6] 刘姝娜, 王小玲, 邓群, 等. 中西医结合的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研究.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7(4):47-48.
[7] 龚剑秋, 陶小英.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急性脑卒中67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 18(6):523-524.
[8] 马先军, 邵凤阳.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理论研讨与实践. 首都医药, 2008(22):17-18.
[9] 朱金刚, 谢丹丹, 程茂良.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156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5):559-561.
[10] 崔应麟, 徐里, 张志鑫, 等.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与成本效益分析. 中医研究, 2009, 22(8):19-21.
[收稿日期:2017-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