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补位不虚

2017-12-11 12:32王冬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面具亲情志愿者

王冬香

我们幼儿园有一道特殊风景,那就是“每天一个一”“每周三种一”。

“每天一个一”,是指每个教学班在上午用15分钟时间,在白板上播放几个微视频,每个视频的长度大约在2分钟左右,内容为某个幼儿父母所拍摄的自己的生活片段,或者是他们对留守幼儿的视频讲话。不管是哪一种,其中必有一个保留片段,那就是家长戴上特殊的动物面具后,要与幼儿打招呼,说声“再见”。

“每周三种一”是指上述的活动,每周要做三次以上,但三次的主题不同,一次是“与孩子打招呼”,一次是老师向家长通报孩子的表现后家长“面对面表扬”,还有一次就是远方的父母“倾听孩子讲话”。

幼儿园里之所以出现这道风景,是因为我园的生源地比较特殊,这里是老城区,位于城乡交界处,附近的年轻父母大多数都在外打工,大多数的孩子是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隔代看护,成为留守儿童。

前几年,为了不让这些幼儿在成长中需要的亲情被剪断,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聘请志愿者做代理家长,为了把家长代理得更好,有的教师干脆自己出面。然而,无论怎样代理,效果都不理想,原因在于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在逐渐地被撕裂,而这种撕裂对孩子的心理非常不利,使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很容易出现家庭情感危机,或者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甚至认为代理家长夺走了他们的亲情,彼此之间搞得很不愉快。

自从信息技术走上幼儿园的讲台后,我们的教研文化改变了,对留守幼儿的教育模式也改变了。手机和电子白板的使用将拉开的亲情重新对接起来。这种对接,不仅减轻了幼儿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精神压力,而且让幼儿远方的父母每天都能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互动与教育始终都没有离开服务区。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首先,按时将幼儿在园的表现告诉孩子的父母,并提出具体要求,希望他们配合我们的工作。

其次,要求在外打工的年轻父母,经常用手机记录自己的生活,录下自己要对孩子讲的话,并戴上相应的动物面具,与幼儿说声“再见”。然后,把视频发给孩子的班主任或者带班老师。这样的工作简单,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家长都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

再次,带班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家长们发过来的小视频,全班一起观看。

最后,要求志愿者每周到园里组织一小时的活动,活动中要换上特定的衣服,戴上特殊的面具,拥抱幼儿,并一起游戏。

由于前期幼儿已经在视频中看见了带着面具的爸爸妈妈,心里总有一种再次相见的期待。所以,当志愿者穿着与父母一样的衣服、戴着与父母一样的面具出现时,孩子们常常以为这就是父母,也因此幼儿与志愿者一起游戏格外用心,也格外开心。而远方的父母看见孩子与自己的替身一起互动,也十分欣慰。为了加强互动的效果,有的父母甚至向替身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我们发现,这种用小视频和替身整合起来的“互联网+亲情教育”要比那种明明不是父母却硬要说自己就是父母的“代理家长”好很多,虽然其中也不乏那种“善意的欺骗”,但由于面具与视频,模糊了接触的距离,使绝大部分幼儿觉得自己一直在与父母互动,所以当这些打工的年轻父母回家团聚时,幼儿们也不会有很强的陌生感,他们一见面就能认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自然地投入他们的怀抱。

更有趣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亲情教育,也使那些没有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很羡慕。他们也强烈要求幼儿园给予同样的亲情教育支持,给他们的孩子机会,甚至愿意做志愿者,积极地做某些孩子家长的替身。也因此,我们再也不缺亲情教育的资源,再也不为难以寻找“代理家长”而操心了。

在这种模式里,有一个环节是幼儿说话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中,是由志愿者用手机记录下幼儿们的讲话,我们再按时传送给家长,除此之外,也会让志愿者记住幼儿在讲话中的一些小愿望,以便于下一次活动的成功展开。这是一种教育链接,不仅可以让亲情互动连续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相信,自己是真的在与爸爸妈妈互动。

也就是说,在幼儿教育的环节中,不要总是让孩子们听爸爸妈妈说,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角度,让父母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父母替身戴着面具与孩子交流,多听他们讲话,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替身们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但不要多讲话,最好是只回答“嗯”,或者摇头与点头,只有这样,父母替身在与孩子互动时,才不容易被识破。而且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发回的视频里,要多鼓励孩子。因为,激励能使幼儿充满自信,激励能使幼儿充满希望,激励能使幼儿感到快乐。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

其实,以亲情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心理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应该被忽视的。然而,过去由于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幼儿的亲情教育产生了偏差,许多地方的幼儿园为了追求幼儿的智力发育,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正因为如此,为了将“教育扶贫”和“高位上推进教育均衡”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才决定借助信息技术,改革“代理家长”的模式,开发园本特色的活动课程,以具体的“家长补位”活动为载体,建立“园、家、社”立体互动模式,充分整合亲情教育的众多因子,形成有效而且高效的亲情教育机制,形成幼儿园的基本特色。

“亲情教育”就是以“亲情”作为核心教育资源的一种道德教育,它比“亲子教育”的内涵更丰富,因为亲情不仅来源于父母、祖父母,还可以来源于有亲戚关系,甚至是亲戚关系以外的人,如“替身家长”(也有少数幼儿识破了替身家长的真面目,而且后来相处得非常融洽)。

父母长期出远门,这对幼儿来说是存在“亲情缺位”的,而亲情缺位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我们进行的“亲情教育补位”,只是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借助“园警共建”“园军共建”“园愿(志愿者)共建”的方式,帮助幼儿弥补丢失的亲情,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也发现,虽然这种模式还有缺陷,但比没有亲情的生硬互动要好,因为它不仅弥补了留守幼儿的亲情,而且也创新了幼儿园的教研文化,实现了教师们的园本培训,提升了教师们的核心素养。

更令我们高兴的是,许多家长对我们说:“这种补位不虚。”endprint

猜你喜欢
面具亲情志愿者
亲情的滋味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漫画二则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南瓜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