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艰难性

2017-12-11 07:52薛舒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跨文化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43

收稿日期:20170526

作者简介:薛舒(1989—),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摘要:培养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家对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是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一项极具难度的长期工程。对于传统的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要改造、发展过往教学的各要素,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难而进,不求一蹴而就,坚持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并重、文化素养与交际实训并重、教师提高与教学过程并重,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并重,就能够逐步实现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稳定渐进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艰难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13003

我国高校开展英语专业教育历史久、发展快,1919年北京大学开始组建13个系,英国文学系就是其中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呈现出飞跃式发展,有资料统计,2012年全国共计903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占我国本科高校总数的77.4%[1]。然而,长期以来主要以传授英语知识、技能为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全球化进程,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应运而生,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交际之间的关系被广泛关注。国家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就明确要求:“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2]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成效仍不尽理想,这需要我们理性地分析其中之艰难性,找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培养方法,提高培养效率,以满足国家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一、文化提升的艰难性

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从广义角度而言,《简明哲学辞典》的表述,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反映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在技术进步、生产经验和人们的劳动技能方面,在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设施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说,文化是指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的综合体。从狭义角度而言,文化是指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提高人类生活方面创造新价值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狭义的文化概念,有时也包括以其发展阶段为尺度衡量的结果,所以有所谓发达文化和不发达文化之分。

可以说,文化至今没有准确统一的定义,虽然难以用文字表述,但人们是有基本共识的。文化是内涵不确定性与外延无限性的结合体,是社会实践与理性升华的统一体,涉猎知识广泛而又极具人文属性,是人类历史与社会发展长期积淀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并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也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多种知识体系之集大成。如此说来,但就了解、熟悉东、西方文化知识就有一定的难度;况且,文化知识还不等于文化,即使了解、掌握西方国家有关文化的知识,也是与文化的提升不成正比的。文化知识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文化知识的理性总结,是认识论、思维方法、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关系到人的精神层面,包括人格修养、理想信仰、精神境界、文化自觉、社会责任等等,说明文化的提升难于文化知识的提升,因为文化提升是一个隐性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了解熟悉两种文化,即东西方文化知识,不了解文化知识就谈不上文化交流,但仅有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要提炼、升华、应用,融会贯通,这些都需要实践、体验、领悟,才能渐进提高,而这对只有四年时间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讲,是有相当难度的;更何况还要把具有传统性、历史性、人文属性的文化体现在交流之中就更难了。

实际上,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交流,最终还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才能得以实现。要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提是懂得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过程也是语言运用的提升过程。所以,目前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还是侧重于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说明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知识,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讲是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要求的,但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则是个长期过程,一句完全合乎语言规则的话, 用于不适当的场合、不适当的事、不适当的人,或者不符合礼仪习惯、社会风俗等,不仅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这就体现出文化的重要性。

当然,如果单纯从语言本身角度看,语言是由声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系统,按其本性来说,语言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不同的民族、地区、人种等是有不同的语言习惯的。语言同文化、思想意识、言語指的并不是同一对象,不能把它们互相等同。从理论上讲,一般认为文化并不完全同语言相等,文化的内涵要比语言广。语言只是文化中的一个领域,是构成文化这个统一体的要素之一。换个角度看,文化的其他诸要素主要或大部分都是借助语言来传达的。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支柱,又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因此,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语言的根基与土壤,语言是表达与传播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同时也在学习该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文化,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要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是不现实的;而不了解语言那也就谈不上了解别国文化了。也就是说,要了解别国文化必须从学习语言开始,而文化始终存在于语言学习之中。语言教学不能独立于文化教学,不能为了语言而学习语言,我们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包括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就有文化的因素,如果没有对别国文化的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不会有提升。

二、交际能力提升的艰难性

交际与交流仅一字之差,但还是有差别的,交流主要是语言上的交流或者说主要是语言交流,而交际则是在交流中包含了文化,是交流的更高层次;也可以说,交际是一种有效的交流、得体的交流。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了语言技能,就能进行一般意义上的交流。因此,如果说文化的提升是个漫长的隐性过程,语言的掌握则是相对比较短暂的显性过程。问题是过去对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认识不够,自觉不自觉地认识到其不同及差异性,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融合性、互补性,因而掌握语言技能与交际能力没有同步提高,事倍功半,值得反思。文化与语言是可分而不可离,互动并行,文化是交际的平台,语言是交际的手段,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不能代替,只能互补。掌握语言技能说明你会说会写会表达了,会用英语交流了;而交际能力则要求更高,那就是要考虑交流的对象、时间、地点、场合、语境等,进行准确、有效、恰当的交流,有学者概括为会用英语“得体地交流”[3]。这就需要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文化,或者说是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复合能力,重点突出文化与语言的交融,灵活运用到交际实践中去。说到底,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深化发展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提升的艰难性实质上还是文化提升艰难性的延续。endprint

跨文化交际是靠语言的具体应用得以实现的,交际是以语言为载体,语言是以交流为目的,所以学好语言知识是基础,是交流的基础,如果要上一个层次那就是交际,必须有文化的交流渗透到语言交流之中。因此,语言、文化、交际三者理论上可分,实质上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语言、文化最终都落实在交际上,但就语言学与文化学而言,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但谈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单凭语言学是不够的。所以,如何运用语言技能也应随之而变,这就是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得体、舒适愉快地交流。

三、教学现状提升的艰难性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当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入中国,极大地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在英语文化的冲击下,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日常交流和专业知识的翻译。如上所述,仅仅学好外语及相应的专业知识还是不能保证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际。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广泛关注。

问题是,首先我们长期从事传统语言教学的教师们仍然擅长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教学,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都是形势发展在前,知识更新在后,教学总是滞后于形势、科研的发展。其次是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诸多问题,如教学手段滞后于学生的需求,目前英语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限于课时,情景教学、模拟教学、语境再现、对外交流等还很少应用;再者也不能做到小班化教学。第三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内涵要素与评价标准也没有统一的界定。第四,对于具有导向性、正反馈作用的测试也仍然是以传统笔试为主,对于涉及到口语、交流、交际、态度、表情、肢体语言,以及特定语境下的交流等类似这方面的测试不够。另外,跨文化交际具有对等性、双向性,互补性,我们教师不仅要了解英语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的文化,同时要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对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去改进、去发展。

四、艰难之中的对策思考

知难而进,只有深入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艰难之处,才能思考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当今世界越来越普遍的跨文化交往的现实, 促成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对于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新课题[4]。就是如何把语言知识能力与语言文化应用融为一体,同步提升,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专业人才。

文化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文化提升的长期性特征,在学好中国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了解学习西方文化,要始终有这个意识,从学习英语开始,特别是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就要结合西方文化教育,大学毕业后仍要继续学习,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教育之中。对英语专业学生应有具体要求,首先是对显性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对隐性文化特征有所理解;其次是对文化冲突差异性的识别;再则是自己的感悟、体验,尊重包容不同的文化特征。要达到这样的阶段性要求,首先是了解、熟悉英美文化;其次是理解英美文化,只有理解了才能有宽容的态度;再次是客观评价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语言与文化。作为教师,必须顺应时势发展,及时更新理念,调整方法,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外,要注重引导学生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他们对其文化的兴趣。文化提高的有效方法是渗透,如何进行文化渗透教学、潜移默化地教学、有意识地培养等,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与实践的。

另外,我们不仅要专门开设西方文化课程,更重要的是把文化教育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把文化用在语言交流里,语言交流体现文化交流,如此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是运用英语的适当性,而这个适当性的把握是相当难的,这个适当性无具体明确定量的标准可言,它具有地域性、历史性、相对性、动态性、发展性。只是因为你交流的对象在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不同,也就是文化属性在变,所以,要指导学生对异国文化的重视与包容,理解与接受,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进行东西文化间的渗透与交流。

总之,只要我们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做到: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并行、文化素养与交际实训并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并行、教师提高与教学过程并行,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会有一个稳定渐进的提升,能胜任国家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上大学网.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Z].http://www.sdaxue.com/.

[2]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吁思敏.我国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材内容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07(1):29—33.

[4]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8):17—20.

The Difficulties in Developing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or Englishmajor Students

XUE Sh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or Englishmajor students is a national requirement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the tendency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development. It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longrange tasks in English education. It is a challenging task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skills in the fields of traditional language studies and teaching. It is also a longterm process to reform and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es.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advance despite difficulties.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at one stroke. Equal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both cultural knowledge and language knowledge, to both cultural literacy and communicative trainings, to bot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pproaches, as well as to both college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in an attempt to grad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 words:Englishmajor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difficulties; strategies

(責任编辑:刘东旭)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探索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市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及提升策略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