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2-11 00:41王艳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24

收稿日期:20170511

作者简介:王艳华(1979—),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和文学、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但高职院校鲜有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开设。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初步完成的情况下,探讨总结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时数少、课程定位和量化考核难等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和如何让教学评估从固定的平时分、考核分比例中走出来,从而让英语通识文化课和专业课一起担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通识教育;英语通识文化课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6903

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英语通识课程的建设现状

通识教育,在我国广为接受的是学者李曼丽女士的表述:“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虽然强调培养实用性人才,但是从教育的长远性和整体性而言实施通识教育是一种必然。随着中國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加入SDR,许多国家开始储备人民币,中国的大国地位愈来愈突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开设的英语文化通识课程对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为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上应对国际交流打好基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共建设了九门高职通识文化课程,包括英文电影赏析、涉外文化礼仪、英美文化风情鉴赏和世界人文地理等,旨在介绍以英语国家为主的世界文化、风俗、历史等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并鼓励学生对比思考中国的文化、风俗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异,引导学生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学习和研究达到以下目的:知己知彼,从而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大方得体不卑不亢;取长补短,借鉴说英语的发达国家在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社会诚信缺乏等许多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思考如何用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全面发展,广泛且多面性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体会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更全面地了解自身而获得均衡的成长。但是如何在语言文化知识的对比学习中深化职业能力与素养,需要英语通识课程在教学上实现全新的改革与创新。目前,高职通识英语文化课程改革依旧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建设中凸显的几个难题

1可供借鉴的前人经验相对较少

19世纪的德国教育学家提出了通识教育,然后由美国的大学在20世纪中期加以发扬,2003年武汉大学率先将通识教育融入本科教育,修改了本科的培养方案,提出了“通专并重”的思想,并将原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统一改成“通识教育课程”[2]。十年来武汉大学的通识教育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鉴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的差异,其对于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的借鉴意义微乎其微。特别是武汉大学还有很强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完全可以强调本科的基础教育,把专业教育留到硕士阶段,著名的哈佛大学也是这样,但是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整个学习过程才三年,比本科四年少,更谈不上硕士教育,所以不可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最可直接借鉴的是其他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遗憾的是现在中国的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普遍才刚刚起步,即使是著名的高职院校也是处于通识教育的试运行和研究初级阶段,鲜有成功案例可以搬来即用。

2课程定位比较困难

在国内外的本科院校里,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和科学管理,都建立了单独的通识教育部门,直接从属于校长管辖,如,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香港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我们学校在2015年初成立了公共基础学院,把全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都集中在一起,强化基础课教育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建设。25门通识课程的建设也随之开展,其中有9门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教务处尤其重视通识课程的建设,教学院长亲自验收通识课程大纲、标准和目标的建设,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英语通识文化课在学生的抽样座谈调查中得到好评。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教师继续改进教学大纲、制作微课,但是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重心是在英语能力提高还是通识文化教育上,或者说两者一样重要,由于没有专业的团队指导,也没有其他高职院校的前车之鉴,所以还是在摸索中前进。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在教学计划里显示是选修课,有别于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部分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于是用对付选修课的懒散态度来对待英语通识文化课,给实际上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教学课时数少,预期成果考查难以量化

英语的应用能力,即英语的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职场英语交际口语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引进通识教育之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大一下学期的四节英语课削减为两节英语通识文化课,教学周数为14,合计为28课时。要在28节课的时间里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量的开阔是相当困难的,必须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完美配合,并配以相应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任务。当教学任务完成后,如何能保证教学效果达到目标的要求呢?英语听写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的分数来体现,然而,英语文化能力是一种人文素养,这是一种软实力,其包括学习能力、创造力、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样的人文内在素养体现在学习和工作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素养与知识能力不同,不可以仅仅用一份试卷或者论文写作而体现学习者的掌握程度,故而难以量化考核。endprint

三、立足现实找出解决难题的对策

1立足金职实际,萃取各名校通识教育之长

学者曹莉在研究东亚一流大学时发现,各大学都有阵容强大、结构完整、直属学校或校长的通识教育规划和执行机构。大学教育的使命和存在的问题是各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动力[3]。这些本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以武汉大学为例,其到2012年已有通识课程439门,必须要专门的教育机构管理。而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尚在起步阶段,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少,完全可以由教务部门分管。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短短三年内将文化基础弱的高职生培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金职院的教务部门从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出发,以公共基础课改革为基础,制定通识教育规划。仿照本科大学的三年一个周期的通识课程建设经验,金职院的教务部门制定了详细的通识课程验收标准,每一门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建设时间为两年,必须通过专业的人员根据标准验收流程进行考核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将被淘汰。学院强大的督导团对英语通识文化课程进行随堂听课,跟踪指导课程的建设,帮助开课教师成长。其次,每门课程教师在设定教学大纲和计划时,除了吸取前人经验和意见,还要根据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外进行相应的课程研究工作,如课前的问卷调查,从而深入思考课程的构建、教学内容和考核问题,做到教学相长。最后,在每个学期课程结束之际,由教科办领导的第三方教师随机抽取英语通识课程的学生参加座谈会,收集整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作为下个学期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的参考。

2立足素质教育,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的基础英语课程一直是以服务专业为目的而附庸于专业课程,现在第二学期的基础英语被改成英語通识文化课,加入到通识教育体系,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单元,使基础英语课的地位提高到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即意味着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在设定教学大纲时就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定位上以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为主,提倡阅读中西文化中的经典作品,鼓励学生思考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情景或问题,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终极目标,而并非只是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学会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做相关的阅读和资料查找,然后在课堂上做观点陈述或者小组讨论报告,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纵观亚洲的一流大学,由于地处东亚,各大学因此特别强调在通识教育中加强国际视野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其中尤以英语学习和双语写作训练为重中之重,要求全体本科生必修[4]。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不高而且相关词汇量较少,因此不能学习本科通识课程的双语教学,而是用中文实施英语文化素质教育,同时辅以英语职场口语和应用文写作训练,鼓励学生课堂汇报和发言时使用英语,促进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3重视课后交流,完善成绩构成比例

针对金职院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时间短的问题,经过调研有以下三个建议。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通过多媒体技术如云班课、微信和QQ等多方面和学生沟通,提前部署作业或查收作业,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其次,教师在开课前要列好阅读书目清单然后分批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如此节省了预习时间。最后教师制作和寻找关键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在建好泛雅在线课程后,将制作完成的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题库和拓展资源等知识点发在课程网站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从而减少课前导入的时间,部分课堂练习也可以放在课堂网站上让学生课后完成,可以节约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在线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同时方便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帮助好学的学生学得更加深入透彻。课前导入时间和课中练习时间的节省相当于加长了课堂时间,即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增添更多的新知识和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泛雅课程的后台管理处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从而洞悉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并将其作为平时考核分的重要参考,还能够根据学生在线作业的成绩分布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过程。

考试只是教学评估的方式之一,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教学评估的目的应该是实现通识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塑造具有素养的人,而非试卷分析表上成正态分布的数据。既然英语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教学评估便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完成考核方案的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分数为主的成绩构成方式,将平时分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期末考试分数比例减少。平时分的构成必须科学公平合理,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几次作业成绩的累积平均分,而是将分数恰当地分布于小组讨论汇报和课堂发言,各种大作业和小作业,以及在泛雅在线课程上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任务中。小组讨论锻炼和考察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小组报告、课堂发言培养和考核学生的领导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大小作业的成绩展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书面表达能力,在线课程的预习和复习体现学生的自律和学习态度。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学评估的过程,比背诵知识点的闭卷考试更能真实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故而在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考核方案中,以体现教学过程评估的平时成绩为主。考核方案的改革需配以教学任务设计的创新,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细化于课堂任务和作业中,以考核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

四、小结

通识教育的发展给高职院校的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识课程不再是只为专业服务的边缘课,而是起着融会贯通,打通学科间的隔阂,协助专业课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和专业课程一样重要。尽管其他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建设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够丰富,但是中外名校的通识教育史给金职院的英语通识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定位为以素质教育为主兼顾英语职场口语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沟通便利和在线课程的丰富资源,任课教师可以课后和学生互动,有效督促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和学习成果的巩固任务,从而克服英语通识文化课时少的问题。英语通识文化课程颠覆传统的以任课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方法,改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参与课题谈论和发言,并将教学评估的重心从期末试卷的分数转移到平时的课堂讨论和陈述及大小作业上,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全方面的素质,夯实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培养目标。endprint

参考文献:

[1]马素萍,高洪波.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职通识教育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5(10).

[2]冯惠敏,彭锦,熊淦,杨波,吕蒙蒙.践行通识教育理念提升通识教育品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6(2).

[3]曹莉.東亚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新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4]王文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English Cultural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the English Cultural Curriculum Establishment in Jinhua Polytechnic

WANG Yanhua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Jinhua Polytechnic, Jinhua 321000, China)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is a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seldom ha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English cultural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nglish cultural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Jinhua Polytechnic which is basically established,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such as short course periods, difficulty in the course orienta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so as to find out how to establish students central position in teaching and make teaching evaluation depart from the proportion of fixed score and assessment score. Therefore, the English cultural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can realize the aim of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graduates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 English cultural curriculum of gener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