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军+高开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需求逐渐增加,中职学校也在市场导向下纷纷增加对会计专业的投入。职业素养培养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影响其未来就业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学校应该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利于职业素质发展的环境。本文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针对就业对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职业素质 就业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对于会计人员来讲,其职业素质主要包括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大块。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现金,金钱对于人的精神腐蚀是不容忽视的。同时,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外部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巨大的诱导与暗示,而这时候不仅需要国家用法律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会计人员自身也应该提高职業道德情操、提升职业责任感,端正态度,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可靠。其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宗旨就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会计专业在教学培养中,应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明确当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明确会计准则,收集财务管理案例,以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会计实践中来,并不断提高应对财务问题的能力。再次,提高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财务会计部门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部门,对内,会计人员需要与其他各部门就资金流动情况进行沟通,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对外,还需要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工商、税务、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进行财务沟通。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应该将人际沟通技巧作为一项内容,以确保学生顺利适应职业环境。最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无论是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在实现就业之后,学生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都是非常复杂的,这与校园内三点一线的学习环境截然不同。因此,在职业素质培养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建设,在就业前打好“预防针”,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就业。
二、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一)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践教学的载体,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加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剔除课程体系中与当前会计人员岗位素质需求相脱节的内容,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逐渐了解、掌握会计专业规律。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从企业中吸收最新的案例,作为项目教学素材,并利用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结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督促学生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职业考试的基本要求,设计课程体系,用学位证和资格证增加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二)打造真实的实训环境,构建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是提高会计专业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单纯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才能够发现其在专业学习中的不足,并在实践中摸索改进。中职学校在营造实训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内实训环境的投入,结合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增加信息化投入,为学生打造电算化实验室,以提高学生适应信息化财务管理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岗位实习工作,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并依据合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顺利对接。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体系构建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传统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师长期脱离于会计岗位的第一线。因此,其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基于此,中职学校应该利用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制”,将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引入到教学体系中来,针对当前的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并在实践中教授学生实践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
三、结语
总之,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市场对于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从职业前景规划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有利于其职业素质提升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及实践环境,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缩减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
[2]韩德静.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2).
[3]侯健英.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培训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结合的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8).
(作者简介:钱海军,男,本科,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