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瓷枕夜生香

2017-12-11 08:43刘善文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瓷枕定窑磁州窑

刘善文

瓷枕,是我国古人夏日纳凉的寝具。李清照名篇《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形象地将青白釉瓷枕喻为“玉枕”,并反映了瓷枕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

《说文解字》称:“枕,卧为所荐首者也。”中国古代的枕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又逐渐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枕”字为木字边,表明早期木枕的使用可能最广泛,然而,历代留传下来数量最多的枕头则是瓷枕。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瓷枕始见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夏日乘凉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古人认为,瓷枕有“清凉沁肤、爽身安神”的作用。古代瓷枕的品种复杂多样,南北方各大名窑都有烧制,以宋代的艺术成就最高。宋代以磁州窑、曲阳定窑、扒村窑、当阳峪窑、登封窑所出瓷枕为多。其中尤以河北磁州窑和曲阳定窑的产品最负盛名。磁州窑瓷枕富有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瓷枕形状多姿多彩,有长方形、腰圆形、半月形、鸡心形、四方形、六角形、八方形、椭圆形、银锭形……也有塑成婴孩、卧女等人物形,还有卧虎、卧龙、双狮、寿龟等写实形以及雕镂成宫殿、戏台等建筑形。其造型精巧,制作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瓷枕上施以彩釉,并绘精美的图案,或花鸟鱼虫、珍禽野兽;或诗词歌赋、格言警句,或山水人物、日月星辰,还有很多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画面,意趣盎然,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如“童子钓鱼图”瓷枕就是一例:小河边,一孩童持竿垂钓,神情专注,几条小鱼欲咬欲溜,童趣盎然。远处,寥寥三条波纹表现了缓缓流淌的河水,使人顿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感。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定窑孩儿枕闻名中外,其枕造型为一男孩卧于榻上,他双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一副天真顽皮的神态。胖胖的圆脸,双目炯炯有神,身着长袍,外穿坎肩,下着长裤。衣纹线条和衣着、木榻上的刻花装饰简洁流畅。定窑白润的色调和质感,给人以自然恬静、雅致高洁的艺术感召力。不但磁州窑瓷枕上儿童题材的纹饰很多,同时期其他窑址出土的瓷枕,也多有憨态可掬的儿童形象,如踢球的、拍鼓的、执莲的……这些童子形象的瓷枕画面在绘画风格上一脉相承,极富时代特征。这些瓷枕,每每观之,总令人耳目一新:看那只鹭鸶置身芦苇之中,双腿岔开,回首相望,可谓生机无限;看那一孩童躬身拂袖,神情专注地盯着脚下皮球,可谓动感十足;无论赶鸭追鸟的俗世特写还是细雨红蓼的自然一瞥,都是当时人们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的体现。

另外,瓷枕枕面上诸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等通俗而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都透露著古人知足常乐、旷达处世的人生观。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由此可见,瓷枕不但有助于纳凉去暑,更有助于睡卧者获得安乐祥和的心境而酣然入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瓷枕定窑磁州窑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简淡疏阔 意韵悠远
千年定窑 古老技艺重焕新生
瓷枕的门道真不少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近年来定窑研究的进展和新走向
乾隆皇帝的定瓷鉴赏观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
瓷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