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和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017-12-11 20:16胡雪峰陈丽
中国教师 2017年21期
关键词:素养活动设计

胡雪峰+陈丽

语文活动是指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和素养为主要内容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因其灵动有趣、雅致精巧,为课文解读和写作教学注入鲜活魅力,把学生带入有情趣的、无限广阔的语文空间中遨游,所以很受学生青睐。

一、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管是常规课还是活动课,都应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的举措和行为,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设计与开展的语文活动也应与这一理念相吻合。

1.为学生和课堂教学的需要而设计

课堂活动设计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

2.过程着眼于“自治”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善于思考、善于控制,多放手,辅以引导点拨。而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因材施教,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发展为宗旨

教师应努力开发整合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活动。加强语文活动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关注学生活动过程,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知识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实际需要,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二、如何设计和开展语文课堂活动

1.将复杂元素简单化、隐性情感显性化,准确定位角色

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那教师要怎么“导”,学生的“主体”应如何体现?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的课堂,一些学生的“无形活动”“隐性思维活动”会表现得比较充分,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够简练自然,切中要害,极大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力获取知识,并发展自身思考力。而且,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涉及的元素众多,如背景、情节、描写等,若每一个元素都设计成问题,就显得过于琐碎,可通过一个活动“拧”起全篇来解读人物。

例如,钱梦龙先生在讲授《故乡》一课时,他的授课思路为:将课前学生预习时书面提出的20多个问题进行分类,如一般疑问、回乡途中的“我”、闰土、杨二嫂、宏儿和水生、离乡途中的“我”、写景等,然后逐个讨论解决,最后由学生小结学习方法。其特点较为突出:问题分类很有技巧,围绕人物形象顺扣另两个要素(情节和环境描写),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在这一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放羊”、不“填鸭”、不“庖代”,没有当讲不讲。

2.将抽象思维具体化、静止知识活性化,明确意义

写作过程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过程,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具体的、感性的过程。语文活动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它既能体现语文课程大目标,又能实现课堂小目标,开启学生深度解读课文之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自然而然的心灵呼应,借助师生互动分析课文,让学生的单一看法变成多重评价,转变其预习阶段初步产生的错误认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教学形态与教学美感诱发学生的智能结构与审美意识。

例如,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为“孔乙己”设计名片,发现其身上的矛盾之处,找出依据,归纳写法,再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由教师给出一副对联,由学生拟横批,旨在让学生明白文“道”。

又如,特级教师程少堂在讲授《世说新语·咏雪》时,“语文味”十足,既闪耀着理性与智慧的光彩,又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教师教学活动的意义明确,主要体现在关键点的巧导巧讲:(1)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迫切渴求,从让学生背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导出谢家,从章开沅校长按会议既定时间等教育部长十分钟后离场的故事导出《陈太丘与友期》,特别让教师称赞的是激发学生高层次探究的问题:“千古文人《世说》梦”—知识分子的个性化精神生活。(2)学生探究文意设计得也很巧妙,首先让学生现场网上搜索《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比较推崇鲁迅的评价,接着朗读、背诵、提问、互动解答,最后补注课文,疏通文意,解决疑难词汇。(3)拓展环节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教师投影,边读边译边讲述《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贤媛》,语言幽默风趣,学生笑声不断。

3.将枯燥学习情趣化,抓住实施契机

语文活动的设计应倡导合作,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思维活动,并营造积极主动探究的氛围,防止个别同学把自己当“旁观者”。把握好活动节奏,让起伏、快慢、轻重、疏密、动静、收放都在教师的掌控中,防止放而不收、活而不实,注意内容多元化,评价多元化,活动多元化,做到将枯燥的学习情趣化。例如,教师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情感选择,让他们初读文章后拟副标题,并结合课文做解释。这一调控行为看起来虽小,但给了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积极参与,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改变课堂结构,由教师讲懂变成学生学懂,在教师的点拨下,由“点”成“面”,进而成“体”。

这对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加强自身的组织能力,抓住实施契机。这是因为语文活动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当地安排准备、实施、评价的时间,要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抓住实施契机。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徐社东有一套自动流水线,班级中有轮值的“词语专家”负责做注音和词语解释工作,“发问专家”收集、整理、提出疑问,人员可轮流。例如,在讲授《口技》一课时,他的课前准备活动非常充分,课堂展示就会比较顺畅,最主要的是课堂结尾契机抓得好,待学生疏通文意、领略民间艺术魅力、反复诵读后,超越文本,返回生活大本营,让全班学生参与场景表演,互相点评。

巧妙的设计不如自然的生成。语文教学讲究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在思维教学方面,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从字里行间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释问题,依靠文字和文章内容来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之格虽然开始了明显的发育,但还处于经验型发展阶段,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这时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捕捉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把復杂的元素简单化,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把隐性情感显性化,把静止的知识活性化,把枯燥的学习情趣化。语文活动开展的最高境界是水到渠成。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现实人格精神在教育情境中的相遇。我们若有了这种相遇,那一定是愉悦的、幸福的、有归属感的,那就让我们语文教师为此为努力吧。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养活动设计
“活动随手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BUBA台灯设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有种设计叫而专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