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老工业城市化解过剩产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7-12-11 15:34刘信兵
时代金融 2017年32期
关键词:化解产能过剩建议

【摘要】湖南株洲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煤炭等老工业基础产业特征明显,过剩产能较为严重。2014年,国务院把株洲列为“全国21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城市”,随后株洲市政府全面启动治理工程,计划于2020年前完成全市过剩产能化解任务。本文重点分析了株洲市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策略、金融策略及政策配套等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化解 产能过剩 问题 建议

一、化解过剩产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通过关停、转移搬迁等被动式化解手段完成“去产能”目标,产能过剩行业亏损面超八成

截至2017年6月末,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基地共有175家包括钢铁、平板玻璃、水泥在内的产能过剩企业,其中165家企业完成产能化解任务,主要依靠关停、转移搬迁等被动式化解手段完成去产能任务。165家企业中,109家企业依靠关停完成产能化解,54家企业通过搬迁到其他地区实现去产能,仅有2家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实现去产能目标。今年上半年,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144家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亏损面82.3%。全市煤炭行业亏损面80.3%,其中辖内攸县产煤区受“5.7”矿难事故和连续暴雨因素影响上半年全部关停,亏损严重。

(二)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较快,产能过剩行业经济贡献率全部下滑

2017年1~6月,全市工业产值641.2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产能过剩行业增加值不升反降,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1%,降幅分别较基础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降幅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同比降幅高23.9个和27.5个百分点,下降较快。同时,产能过剩行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同比下降7.7%。其中,基础化工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煤炭业贡献率同比分别下降9.2%、5.9%和6.3%。

(三)产能过剩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难度增加

6月末,全市产能过剩企业资金周转率17.4%,其中,超过60%的企业资金周转率不足10%。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急剧下降加大了资金链断裂风险。截至6月末,全市产能过剩行业新增贷款2.6亿元,同比下降71.4%;产能过剩行业貸款储备项目转化为信贷投放的比例为11.8%,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

(四)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逐步暴露,银行信贷风险扩大

一是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远高于账面,贷款质量下行压力较大。部分银行机构采取借新还旧、假出表、违规上调贷款分类等方式隐瞒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产能过剩行业实际不良余额在21.1亿元以上,是账面不良余额的4倍。其中,10.8亿元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通过“借新还旧”等技术手法进行盘活,3家已停产的产能过剩企业的4.7亿元贷款归于关注类。二是抵押担保措施无法覆盖信贷风险,实际风险敞口较大。以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的土地抵押的贷款,由于地方政府改造老工业基地时统一收储土地的价格较贷款评估价格低近一半,加之第三方担保的贷款由于担保公司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对已进入关闭破产程序的企业代偿意愿低,银行信贷损失因而预计较高。三是产能过剩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贷款偿付能力低。部分企业为维持运营转向民间高息融资,加速风险暴露,并导致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威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部分煤企存在民间融资行为,粗略估算民间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

(五)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违约风险沿担保链传染,加剧银行信贷质量下行压力

一是关联企业贷款多,贷款质量持续下行。截至6月末,全市产能过剩企业关联贷款余额131.8亿元,占全市信贷规模的8.8%,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5.4亿元,较年初增加5.8亿元,同比增长46.3%。二是部分产能过剩企业互担互保导致风险沿担保链传染至整个产业。如,攸县煤炭上下游企业贷款近10亿元,企业间互联互保、煤炭企业为其上游企业提供担保的贷款占比为37.2%,处于较高比重。三是由于煤企全部关停整治,经营效益不佳,个别联保企业负责人跑路导致整个产业信贷风险急剧上升。如,某银行向某煤炭上游企业发放的3900联保贷款因联保企业经营风险传导导致全额损失。

(六)关停退出的产能过剩企业安置资金存在缺口,社会维稳压力较大

多数关停退出的产能过剩企业由于经营效益长期欠佳,地方政府配套扶持及奖补政策未完全落地,人员安置资金缺口大,面临职工工资拖欠、职工转岗安置补偿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社会维稳形势较为严峻。据调查,截至6月末,全市化解过剩产能预计需要资金150亿元,目前到位资金45亿元,资金到位率30%,导致部分关停退出企业无法足额领取补偿款,职工不满情绪积聚引发群体聚集事件。如清水塘老工业基地存在20亿元安置资金缺口,上半年发生了职工聚集围堵事件。

二、政策建议

(一)经济策略层面:内外施策,稳步推动过剩产能化解

一是对内方面:不断扩大内需消化部分产能。首先,要通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新兴产业投资,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此带动过剩产能行业升级;其次,要发挥社会消费对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低收入者购买力作为策略核心,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再次,短期内要发挥“稳增长”政策、措施作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过剩产能行业需求形成一定支撑,为行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时间缓冲。二是对外方面:引导过剩企业“走出去”化解部分产能。改善对产能过剩企业“走出去”的引导和服务,简化投资审批,支持辖内产能过剩企业在积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的同时,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利用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引导企业开展跨境合作,全球配置产能,优化制造产地分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实现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化利用。

(二)金融策略层面:强化创新,有效防控“去产能”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一是强化过剩产能企业风险监测。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过剩产能信贷执行评估机制,通过对政策与管理目标耦合度分析,加强对过剩产能企业信贷资产监测分析,及时有效识别、防控信贷风险。二是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实行限额管理、差别对待,控制行业授信总量和单个企业贷款集中度,对产能过剩行业纯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提供信贷支持;对产能过剩行业中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对竞争力弱、发展前景差的企业授信逐步减持、压缩;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同时,在信贷产品创新上,应重点围绕过剩产能行业的应收账款、产品所有权等权益开展抵质押类信贷产品创新,鼓励和引导银行发放银团贷款、并购贷款,支持资源行业兼并重组。三是完善不良贷款处置配套政策。落实金融机构呆账核销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协调建立政银企银行债务集中处理机制,推行逃废债黑名单制度,实施部门间联合惩戒,强力约束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脱保”行为,切实维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研究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支持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提高金融司法合作效率,在去产能重点地区设立“金融法庭”,集中处置相关金融案件,为银行核销不良贷款提供便利。四是积极推广发行并购债等创新工具。通過大力发展换股并购、可转债等股权性和混合性融资工具、并购债等债务性融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用风险违约互换(CDS)等金融工具,盘活产能过剩行业存量信贷,分散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风险。五是积极实施债转股。债转股不仅能降低杠杆率和提升再融资能力,而且能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在深层次上实现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有效推进混合制改革。在当前银行融资占资源性企业负债比例较高的情况下,要建立健全各个层级的股权交易机制和平台,方便银行贷转股股权转让、退出。六是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财政注资、贴息、增信等方式,集中收购当地产能过剩企业债务实施债转股;鼓励各类民间投资主体设立基金、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收购产能过剩企业的应收账款、到期债务以及直接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实施直接或间接债转股操作。七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完善“走出去”投融资服务体系,依托财政信用和贴息等支持,提供规模大、期限长、利率低的融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导,加强金融对资源性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三)政策配套层面:激励扶持,全面构建产业、财政、金融、社保等多部门参与的全面政策体系

一是完善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强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公告符合条件的生产线和企业名单。适时发布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利用、市场供需等相关信息。定期发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地方财政应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适当扩大资金规模,支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压缩过剩产能。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政策,对“去产能”企业给予退税或者税收减免等支持。对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的企业,其出口设备及产品可按现行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修订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财税优惠政策,支持资源性产品技术升级和循环利用。三是落实职工安置政策。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中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体系。落实促进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政策,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按规定落实好其社会保障待遇,依法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

作者简介:刘信兵(1978-),男,汉族,江西万安县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金融稳定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化解产能过剩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班主任如何化解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