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娉娉+赖文燕
【摘要】目前我国农民工超过了2.8亿人,其中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据了半壁江山。广东是新生代农民工输入大省,虽有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供给基数,但在现实中仍存在着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劳动力和企业有效用工需求不足的情况,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企业招工难两大问题,因此,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有效培训,促进农民工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着手,剖析“互联网+”在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过程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可改进的方面,为构建完善的“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教育 “圆梦计划”
一、引言
2016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接受职业教育①。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多渠道就业,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新生代、身患职业病等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②。可见国家对农民职业教育和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视。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民工,这一群体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要构成。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7%③。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口输入大省,新生代农民工队伍庞大。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对职业技能、劳动安全、学历提升、创新创业等方面培训有着更加强烈的愿望,希望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维权有渠道。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量大面广,传统的培训方式成本高、覆盖面小,急需我们探索一种新的培训方式。
李克强总理2015年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种低成本、广覆盖、零时滞的新技术媒介已经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从“互联网+”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现状入手,剖析“互联网+”在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过程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可改进的方面,为构建完善的“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提供现实依据。
二、“互联网+”背景下广东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
(一)广东省团委发起的“圆梦计划”
“圆梦计划”是由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单位共同实施的公益项目,旨在帮助企业新生代员工更好的成长和成才,学员根据自身需要在两年半至五年内完成本科学习并获取相应学历。课程采取網络远程教育的方式,配送相关教材和网络资源,并安排相应导师和助理,学员学习时间较为灵活,其中每晚19时至21时为在线课堂答疑时间。一般情况下,通过继续教育读本科或大专的学费约为人均8000至12000元。通过主办方积极筹措资金,参与“圆梦计划”的新生代农民工只需支付1000元,即可接受为期2至3年的本科或大专层次继续教育,实现“一天一块钱”,轻松读大学。自2010年“圆梦计划”项目在广东开启全国先河以来,广东省内外合作高校由1所增至56所,招生人数由每年的100人扩展至10000人,已为广东培训了五万名新生代产业工人。
“圆梦计划”的主要受惠对象基层产业工人。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圆梦计划”已成长为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或中层管理人才,甚至有人通过自主或和合伙创业成了“老板仔”。“圆梦计划”可助推“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当然,“圆梦计划”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将为企业提供素质更高、匹配更精准的人才,带动整个产业链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
产业和劳动力转移是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广东省已构建覆盖城乡的技能培训体系,建立了珠三角各市与粤东西北各市“一对一”对口劳务帮扶机制,畅通转移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就包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广东省择优认定800多家优质农村劳动力培训定点机构,这些机构涵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旅游、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此外,还建立了多个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年培训能力达到90万人次以上。同时,在全省推广“一网四库”建设(即人力资源信息网、人力资源信息库、空岗信息库、培训资源信息库和人力资源转移信息库),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等信息。
(三)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
2015年3月25日,国家开放大学、广东省总工会正式签署《关于开展“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教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将进一步合作开展“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双方自此将共同合作,努力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东省职工提供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及岗位技能培训,并为企业职工培训和职工终身学习提供课程及学习资源④。
国家开放大学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把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现代教育资源库通过广东职工教育网输送给职工。国家开放大学还将适时开放一批适应企业培训需求和在职职工终身学习需求的课程,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服务。此外,国家开放大学支持国开广东分部、广州分部和深圳分部与广东省总工会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为广东省总工会实施“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提供支持,为广东企业转型升级和职工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目前,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广东省引入了以提升职工关键职业核心能力和知识型职工培养为目标,为各行业企业职工首期提供10个课程体系、50个讲座内容的微课程,职工可通过移动设备展开免费学习。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还可在本企业内部的学习中心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培训。这种以企业为基地、以开大的教学资源为媒介、以工会的力量作为组织保证的三结合模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不离岗脱产、又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服务,培训效果也更好。
三、“互联网+”背景下广东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培训模式下新生代农民工受众有待提高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一直以来都是农民工输入大省,新生代农民工达千万以上。“互联网+”培训模式,这种低成本、广覆盖、零时滞的新技术媒介本应给数量众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带来高效便捷的知识技能获取方式,但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仍然有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获取知识。他们对数字化学校、数字化教师、网络课堂、远程学习、在线教育、云教育、云计算、微技术、大数据等虚拟化、扁平化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游戏化学习、翻转式课堂、远程视频教学等仍然很陌生,众多新生代农民工虽然都有智能手机、电脑等硬件,但其对各类知识软件的获取方式仍然表示困惑,需要加大“互联网+”培训模式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广宣传工作。
目前广东省政府、总工会、企业、高校等各方也为新生代农民工开发了很多基于“互联网+”的培训项目,但受益人群仍然较少,如“圆梦计划”每年招生人数一万人,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每年培训近百万人,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虽然是旨在扩大培训受众人群,但目前企业设立的学习中心还较少,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点和学习受益人数。
(二)“互联网+”培训模式下教学资源质量有待升级
在实施“互联网+”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过程中,广东省政府、各级部门联合高校、企业投入巨资建设“互联网+”网络学习资源。虽然在过去几年里开发了大量的文字教材、音视频教材、配套了网络课件和计算机课程等,取得了教学资源建设在“量”上的巨大进步,但是在整体网络教学资源“质”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刚进入大城市求生的青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其从事的岗位大多是基层劳动岗,因此在初始阶段,应有针对性的通过“互联网+”培训方式提升其实操能力,即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帮助其更快上手,得到更多薪资,但目前的培训项目有很多不能及时反映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训内容与生产服务相脱节。在第二阶段,新生代农民工不满足于从事基层劳动刚,想要进一步提升职位,提高薪水,那么就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即此阶段可以进行“互联网+”学历教育,帮助其实现价值观人生观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可能历练成为企业的中高层。此阶段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历教育网络课程仅简单地把文字教材变成电子文本,把录像教材变成IP课件,知识内容陈旧,新生代农民工“混文凭现象”严重,并未能真正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在第三阶段,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满足于一辈子打工,就会萌生创业当老板的想法,那么在此阶段,就需要研发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体系,目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开发的创业培训课程还很少。
因此,要进一步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兴趣,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需要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提高“互联网+”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教学资源质量。
(三)“互联网+”培训模式下技术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互联网+”背景下对网络的要求是覆盖面广、主干光纤容量大、传输速率高,对带宽的要求是可以进行实时交互的远程教学,不仅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实时的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然而目前在广东省开展的远程教育中大多只能实现教学内容传递、课程学习、作业提交、答疑、教学教务管理、信息查询等异步教学的要求,对实时授课、实时答疑等现代远程教学技术上还有待完善。此外,远程教育倡导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变革,而新热点VR虚拟现实技术将掀起新的一轮教育技术革新浪潮,这些新技术目前在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当中还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空间。
四、“互联网+”背景下广东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互联网+”培训渠道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受众
打造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基于“互联网+”教育培训的氛围。各级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传播媒介,宣传新生代农民工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与信息、提供最新的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自我评估,进而规划培训路径,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规划铺平道理。
(二)建立“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
高校、企业和政府要联合起来考虑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特点,探讨建立标准化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可包括如下四个子模块:一是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系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基层岗位操作技能水平、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能上岗会干活效率高)、二是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安全培训系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劳动者维权意识,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有保障会维权敢申诉)、三是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提升系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层次,使得农民工懂理论能学习拿文凭)、四是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系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农民工有想法有创意能实现)等。针对上述四个子模块开发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资源,更有的放矢的进行系统化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三)完善“互联网+”培训模式下技术支持体系
完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系统中的应用。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智能手机覆盖率很高,几乎人手一台,可利用这些移动设备,开发并提供免费的或低廉的可移动平台教学资源,如手机APP学习软件下载、微信公众号知识推送等,让新生代农民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自我。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将大数据和教育资源相结合,把各行各业最新最有效的信息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信息化联盟,通过互联网把教育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和优化配置,让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一种流动的良性循环,让分享和贡献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这个联盟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不同方式实现知识学习的目的,教学者可以通过多元数据库工具、远程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管理的目的,而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交互式网络课堂也将在这个联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注释
①节选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②节选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③节选自:南方农村报,2017年5月4日,A1版要闻,《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49.7%》。http://epaper.nfncb.cn/nfnc/content/20170504/Articel01004FM.html。
④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27日,03版新闻 要闻,《国家开放大学:为广东培训新型产业工人》。
參考文献
[1]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2016.1.27.
[2]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2017.2.5.
[3]邵艾群.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3).
[4]娄玉花,徐公义.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
[5]霍玉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3).
[6]张梓英.网络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5).
[7]袁浩.构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远程教育机制[J].成人教育,2010(11).
[8]广东省农业厅网站http://www.gd.agri.gov.cn/.
[9]国家开放大学网http://www.ouchn.edu.cn/.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2016GXJK2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娉娉(1984-),女,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财经系讲师;赖文燕(1970-),女,广东开放大学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