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与思维培养

2017-12-11 19:41袁文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分析思维设计

袁文铮

近年来,我听了许多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科技课,接触了各种教龄阶段、能力不同、风格迥异的教师,尽管他们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课型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每节课上教师都会向学生提问。在这些问题的设计之中,在师生的问与答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共性的问题,即课堂问题该如何设计,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对学生的思维,特别是高级思维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每堂课上都会有涉及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提问,有疑问,有反问,有自问自答。而在这些问题的设计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提问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比较匮乏。如果要对教师们所提的课堂问题做一个大致归类,我想暂且可以将其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层。

低阶层的问题,是指学生无需经过大脑思考,即刻可以全班齐声回答的、毫无意义的问题。例如,“今天,我们尝试用形状工具来画一个房子,大家说好不好?”诸如“好不好”“是不是”“要不要”这类问题,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

中階层的问题,是指一些尚有意义的问题。从分析来看,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观察性问题,即既成事实的问题,只需要学生稍作观察就可获得答案,大多用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辅导环节。例如,有位高中教师在讲“无损压缩”这个概念时,要求学生使用WinRAR软件对两个大小均为1.28KB的文本文件分别进行压缩,记录这两个文件压缩前后文件大小的变化并计算压缩比。两个文件的区别在于文本内容,前者是重复的330个“压缩”文字,后者是一段节选自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瓦尔登湖》的散文。随后,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如果对这两个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它们能完全还原吗?这就是一个事实性问题,即它有客观存在的唯一正确答案,学生只需解压缩文件后,打开压缩前后的两个记事本文件进行对比、观察,就能获知答案。这个问题培养的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即中阶的思维能力,而这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是必须有的,对学生思维培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阶层的问题,则是需要学生真正开动脑筋,调用已有的知识去推测、分析、判断、评价后获得结论的问题。还是上面那个“无损压缩”的例子,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两个同样大小的文件,用同样的工具压缩,为什么前者压缩后只有106字节,而后者压缩后却有1033字节呢?请从这个问题进一步分析、推测,无损压缩的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透过表象观察,分析两个文本文件在内容上的差异,推测无损压缩可能是对重复的内容进行了简化方式的重新编码,以达到较高的压缩比。至此,无损压缩的概念就浮出水面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给概念下定义。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回避低阶问题,多设计能真正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其分析、综合、评价、创造能力的中阶、高阶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思维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有种设计叫而专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