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

2017-12-11 01:43:40彭国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7期
关键词:矫正术偏曲鼻中隔

彭国华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50)

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

彭国华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50)

目的:分析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矫正-开放组与鼻窦开放组。为矫正-开放组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为鼻窦开放组患者采用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矫正-开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鼻窦开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11)。结论: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显著。

鼻中隔矫正;鼻窦开放术;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一种发生于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和嗅觉障碍等[1]。慢性鼻窦炎患者常合并有鼻中隔偏曲。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手段[2]。近年来,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在本次研究中,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采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对43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86例患者均经鼻窦冠状位CT检查与鼻内镜检查被确诊患有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

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矫正-开放组与鼻窦开放组。矫正-开放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20例,其平均年龄为(38.63±4.15)岁。鼻窦开放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21例;其平均年龄为(38.76±6.9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为鼻窦开放组患者采用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用0.1%肾上腺素与1%盐酸丁卡因棉片对其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然后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和浓度为1%的肾上腺素对其蝶窦部位进行神经阻滞麻醉。2)根据病变的范围切除鼻钩突、摘除鼻息肉,开放前后组筛窦和蝶窦,扩大上颌窦、额窦和蝶窦的开口。为矫正-开放组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进行鼻窦开放术的方法与鼻窦开放组相同。2)于鼻中隔黏膜上做一个L型切口,切开鼻中隔黏膜,沿黏骨膜下对鼻中隔黏膜进行剥离。3)切除部分鼻中隔软骨,并对偏曲鼻中隔的骨性部分进行咬除。4)用膨胀海绵对鼻腔进行填塞抗感染治疗,并于术后2 d内取出膨胀海绵。定期清理术腔内的分泌物,以防止术腔感染,直至术腔内组织上皮化。

1.3 疗效分级标准

治愈:患者的头昏、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基本消失,鼻腔黏膜的色泽恢复正常,中下鼻甲肿胀完全消退,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窦腔密度正常。显效:患者的头昏、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明显减轻,鼻腔黏膜的色泽趋于正常,中下鼻甲肿胀基本消退,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窦腔局部模糊。有效:患者的头昏、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有所减轻,中下鼻甲轻度肿胀,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窦腔模糊,但病灶密度有所降低。无效:患者的头昏、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无明显改变,中下鼻甲肿大,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窦腔模糊,且病灶密度未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矫正-开放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16例(占37.21%),为显效的患者有12例(占27.91%),为有效的患者有12例(占27.91%),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占6.98%)。矫正-开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鼻窦开放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9例(占20.93%),为显效的患者有12例(占27.91%),为有效的患者有10例(占23.26%),为无效的患者有12例(占27.91%)。鼻窦开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9%(31/43)。矫正-开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鼻窦开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P=0.01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据统计,约有40%以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合并有鼻中隔偏曲。有研究指出,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鼻中隔偏曲主要是由于鼻中隔发育异常或受到撞击引起的。鼻中隔偏曲程度较轻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等症状[5]。日本学者高桥良基于鼻整形的技术,改良了传统的鼻中隔黏膜切片术,在施行该手术的过程中只切除少量的鼻中隔软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这就是“鼻中隔矫正术”的雏形[6-7]。

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可改善患者鼻腔的通气功能,保证其鼻道、鼻窦口的通畅,从而可降低其鼻腔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9]。屈双燕[10]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与用传统的鼻窦开放术相比,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矫正-开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2%,鼻窦开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3%。矫正-开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鼻窦开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P=0.011)。

笔者认为,在实施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进行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鼻黏膜肿胀的症状。因此,在术后 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2)在术后,应按时为患者换药,并及时清理其鼻道内的脓性分泌物,以防止其发生鼻黏膜感染。

综上所述,用鼻中隔矫正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鼻腔的通气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刘新艳.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5,34(30):83-84.

[2] 唐江华,唐凤翔.探究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4):87-89.

[3] 查雄.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185.

[4] 刘为民,曲琳,马志华,等.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632-633.

[5] 王云杰.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6):383,后插3.

[6] 王力红,赵宇,安惠民,等.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的并发症特征[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6):374-375.

[7] 姜双仙.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对变异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9):5586-5588.

[8] 程琳,何志龙.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92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15-417.

[9] 李清波.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3(1):113-114.

[10] 屈双燕.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常规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63-965

R765.4+1

B

2095-7629-(2017)17-0049-02

猜你喜欢
矫正术偏曲鼻中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2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0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临床观察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重庆医学(2012年18期)2012-08-15 00: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