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萍,刘 敏
(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易国萍,刘 敏
(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自贡 643000)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联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联合护理组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和个体化心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hPG)、甘油三脂(TRI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的水平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进行护理后,联合护理组患者2hPG、TG、TRIG、HbA1C、TC的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和饮食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个性化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女性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此病是糖尿病一种特殊的类型。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5%。近年来,此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此病的发生严重危害孕妇及其胎儿的生命安全[1]。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和饮食管理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联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联合护理组患者的年龄为24~36岁,其平均年龄为(32.2±2.3)岁;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年龄为26~38岁,其平均年龄为(33.4±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在患者第一次产检时,护理人员为其建立产检档案。在该档案中记录患者每次产检的情况,并为其监测血糖。在此基础上,对联合护理组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和个体化心理干预。进行饮食管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测量体重、身高和血糖水平,并了解其孕周和饮食习惯。护理人员为患者计算每天需要摄取的三大营养物质的总量和所占的比例,告知其早餐、加餐、午餐、晚餐的热量应按照每日总热量的15%~20%、5%、30%、25%~30%的比例进行分配。根据患者的体重指导其食用血糖含量较低的豆类、粗粮、薯类、水果,并告知其可食用适量的鱼、肉、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要食用动物油。让患者将每日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250~300 g之间,告知其可选择核桃、杏仁等坚果进行加餐,将整个孕期体重的增长量控制在10~12 kg之间。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的方法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生产,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负面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例,使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督促患者进行自我饮食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的水平。
1)监测、记录两组患者的2hPG、TRIG、HbA1C和TC的水平;2)使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评分表的总分为100分。得分>8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得分在60~80分之间表示患者对护理一般满意,得分<60分表示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2hPG、TRIG、HbA1C和TC的水平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护理后,联合护理组患者2hPG、TRIG、TRIG、HbA1C、TC的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在联合护理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一般满意的患者分别有28例、2例,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75%(30∕32)。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一般满意的患者分别有18例、4例,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8.75%(22∕32)。联合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女性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研究发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效果不错,可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联合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管理和个体化心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其严格控制对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少其机体对糖分的吸收,从而控制其血糖水平。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负面情绪。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和饮食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1] 贾晓炜,赵鑫,张颖,等.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与个体化干预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3):327-328,331.
[2] 司涟,丁浔,王丽娜,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148-149.
R473
B
2095-7629-(2017)17-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