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师在初入学校实习,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经验的缺乏,往往会向自己的实习指导老师或是名师请教学习,通过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模仿他们的神态、语言等来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但由于仅仅只是依葫芦画瓢,并未学到其真正的思想与内涵,最终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笔者在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实习期间,给学生们上了一节语文课,内容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在确定了上课内容之后,首先,我查阅了大量名师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观看了相关的教学视频,其次,认真观察了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周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而将笔者认为的精妙之处写进了我的教学设计。后来,在周老师帮助下,多次更改,形成了一份在笔者看来还不错的教学设计,然而整节课下来效果却并不理想。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经过周老师的分析和我的反思,发现原来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我盲目向名师学习上。
诚然,名师的课堂总是那样气象万千,浑然天成,对于一名缺少实践经验的实习教师来说,这简直就像教科书一样的存在。因此,当看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与视频,以及观摩了指导老师的课堂后,单纯的认为自己没有想到的或是不同寻常的教学设计就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就是好,有的时候甚至会觉得名师的教学哪哪都好!但是好在哪儿,他们又为何这样设计却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因此当我开始备课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拿来主义”。然而,好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对于这种只学其“形”而未学其“神”的做法,自然就出现了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结果。
但是,不能因为一节课的失败而不再学习名师,名师还是要学,却绝不是盲目学习和效仿。根据这一次上课的反思,笔者认为实习生应该这样学习名师。
一、学教学理念的运用
各家教学理念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其实并不陌生,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却很容易将这些理念抛于脑后,不能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也是我们每天挂在嘴边的,但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却总是爱说一个词:“检查”。“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的掌握”“我来检查一下谁会读这段话”等等,这使得我的课堂中又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而这却恰恰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后来我在看周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同样的一件事,她却对学生说:“有谁想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學习情况吗?”“还有谁想要来展示一下,给大家读一读这段话?”虽然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教师表达的方法不同,导致课堂的主体不同,相比较我的做法,周老师的做法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思教学设计的思想
很多名师的课确实很独树一帜,但是我们在学习和模仿之前一定要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他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除此之外,他们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缺乏经验的实习者来说,是否可以和这些名师一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是否可以达到同等的效果,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这些都没有思考清楚,那么便会出现盲目的“拿来主义”,很容易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
(一)形式背后的真实目的
在理解词语“多亏”一词时,薛法根老师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理解“多亏”一词来让学生感受小骆驼那又厚又大的脚掌在沙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却仅仅只是学了个皮毛,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过是让学生知道“多亏”的意思,因此当有的学生说“多亏”就是“还好”的意思的时候,我也并没有立刻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说“多亏”是“还好”也算是沾得上边,因此并没有接着讲下去。课后,周老师在点评时说如果是她来上,她会这样处理:将“还好”放进原文中,让学生们来体会“多亏”与“还好”所表达的感情其实是不一样的,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小骆驼脚掌在沙漠中的重要性。
(二)正视自己的能力水平
名师的教学设计总会有令人由衷的赞叹与佩服的精妙之处,但是这是建立在精通教材,熟悉学生心理特征,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完成的。实习生即使精通理论方面知识,但是仍旧缺乏实践经验,水平不足,能力有限。若是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盲目模仿便会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境地。比如薛法根老师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中,在新课导入部分是通过分别重读题目关键字来解读题目。当初看了薛老师这段教学视频时,觉得设计得非常精彩!他让学生体验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题目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却会有不一样的读法、说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因此我便“拿来”放进了我的教学设计中,但是周老师看过之后却建议我将这一部分去掉,改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导入。即使我了解、明白这一部分背后的设计意图,但是由于缺乏课堂实践经验,很多东西会把控不好,比如时间、课堂氛围等。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成质疑题目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堂导入效果还不错,也并没有造成在导入部分耽误过多时间的情况。
作为实习生想要将课上得好,上得精,这些想法是很好的,但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如同新生婴儿不能要求他立刻跑起来一样。要从会翻身开始,到会坐,会爬,会走,再到会跑,一步一步不可操之过急。
三、观教学机智的应对
真实的课堂总是千变万化的,实习教师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常常预设不足,导致最终出现冷场或是尴尬的情况。在让学生想象当小骆驼受到小红马的嘲笑内心会想些什么时,笔者以为学生会有很多想法,我还预设了如果学生想法不准确我该如何引导,但结果就只有一位学生举手,虽然很想让这位学生回答,至少不会如此冷场,但是我还是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我便对同学们说:“没关系的,不用害羞,说出来。”可是还是没有其他同学举手,我又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也没关系。”但是仍旧只有那一位同学举手,无奈之下我只好让那位同学回答,好在受到了那位同学回答的启发,又有两三位同学举手回答,但总体而言此时的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沉闷的。
课后,周老师在分析我这个环节的时候给我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可以让他们同桌或小组讨论。有的学生不举手是因为不会,而有的则是学生本身比较害羞,不愿意起来回答问题。如果了解班级学生这些情况就可以请后者起来回答,这也是在锻炼他们,但是因为之前几周的实习我并未注意这些,在这种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通过同桌或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至少可以使一部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学生心中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或是思路。第二,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比如让他们想象如果自己是小骆驼,面对小红马这样的嘲笑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然而,即使是充分的预设,在实践过程中也总会出现各种“意外”,名师或是说优秀的教师总能很好的应对,甚至可以将其转化为一节课中最精彩之处。作为实习教师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观察名师教学机智的应对策略同样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向名师学习固然是攀登课堂教学巅峰的捷径,但是盲目学习,不加思考,生搬硬套,只会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作为实习生,还应多多研究教材,扎实专业基础,将教学理论在实践中转化并与实践相结合;揣摩名师教学设计背后的目的、思想,切勿眼高手低,从自身实际水平出发;在观摩与实践中,学习名师处理课堂“意外”的方式方法,化“意外”为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此外,还应多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多多虚心请教,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孙莹 江苏师范大学 22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