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将流行歌词引入大学语文教材,这可能是大学语文教材史上开天辟地的一次创举,仿佛吹来了一阵春风。它既表明教材编写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开放意识的体现,也是对流行文化中经典作品的认可与尊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流行歌词作为语文课文怎么教、怎么学?为此,笔者作了初步的探索,想和语文教育界的同仁分享。
学情分析:由于我国国情使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文化底子薄,加之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中语文学习导致的“厌学后遗症”,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语文普遍兴趣不高。为此,笔者特意为其征订了霍义平、周东华主编的艺术专业适用《大学语文》(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二版)教材。根据课前调查,从学生翻閱后的反馈情况来看,这套教材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包括彩色装帧和插图设计以及选文方面,都让他们耳目一新。当然,这还只停留在浅层面上,光凭这些并不能完全激发起他们对大学语文的学习热情。相当一部分同学上课前表现出不积极、敷衍的精神状态。
时间: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3、4节
地点: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艺术设计学院16艺术设计2班,36人。
第一课时
导入:上课伊始,播放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MV,营造一种流行音乐欣赏的氛围。
教师:大家会唱这首歌吗?
(学生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会。)
教师:既然有同学会唱,我们推举他(她)为我们展示一下才艺,好不好?
全体学生:好!
(有两位女生被大家推举为歌手,表情上有些不好意思)
两位女生:请老师为我们放一下伴奏。
教师:好的。(播放音乐)
(两位女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哼唱了《青花瓷》第一段。)
教师:大家说她们唱得好不好?
全体:好!
(此时课堂气氛与刚上课时相比,明显活跃了许多。)
教师:对于外国人来说,一说起中国,他们一般会提到哪些东西?或者说,哪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可以代表中国特色?
学生1:瓷器。
学生2:还有丝绸、茶叶。
教师:对,很好。所以有古丝绸之路,今天习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思想,就是这种传统的延续。今天我们学习的《青花瓷》和什么有关?
学生:瓷器!
教师:对。那么,这首《青花瓷》是写瓷器的吗?
(学生有些茫然,陷入思考中。)
教师(顺势):那先请大家把歌词中写瓷器的句子找出来——
(学生开始寻找、划句子。)
教师:请哪位同学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把它读出来。
学生:开头第一句“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教师:很好!大家熟悉瓷器制作工艺吗?这里写出了制瓷中的哪道工序?
学生:在胚上画画。
教师:看来大家对瓷器制作还是有所了解的。除了这句,还有吗?
学生:第二段中“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教师:这句点出了哪道工艺?
学生:上釉。
教师:是的。还有吗?
学生:“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教师:很好。这是写?
学生:落款。
教师:也叫打章。再找找看——
学生:“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教师:这里是写?
学生:写落款,还有烧造。
教师:好,刚才我们把歌词中写瓷器制作的部分,基本上找出来了。那么,这首歌只是写瓷器的吗?如果这样,那和电视上的广告歌曲有什么区别呢?它还会流行吗?
学生(齐声):不会。
教师:是的。接下来我们看看,除了写瓷器,它还写了什么。先看第一段中有“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是写瓷器吗?
学生:好像不是。
教师:还写了什么?
学生(若有所悟):噢,还写了“你初妆”。
教师:“你”指谁?
学生:少女。
学生:美女。
教师:对。牡丹是什么?
学生:中国国花。
教师:哪里出产的牡丹最有名?
学生:洛阳牡丹甲天下。
教师:真棒!牡丹在这里体现了?
学生:中国元素。
教师:是的。
教师:有什么寓意?
学生:代表富贵。
教师:对。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比喻,比较形象。
教师:把什么和什么作比?
学生:把瓶身和初妆的少女作比,写出了少女的美。
教师:把美丽的女性比作花,这在流行歌曲中有很多,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例子来?
学生:梅艳芳有首《女人花》。
(学生笑,课堂气氛进一步被点燃。)
教师:很好。从歌词中还能找到类似的句子吗?
学生:“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学生:“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学生:还有“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教师:很好。这一句中“细腻”是写人的哪种感官的感受?
学生:触觉。
教师:绣花针落地是写?
学生:听觉。
教师:用听觉描写触觉,这是?
学生:通感。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把前面学过的东西都联想起来了!在这首歌词中,除了前面提到的牡丹体现了中国元素,还有吗?endprint
学生:仕女。
(教师出示课件中青花瓷牡丹图片)
教师:对,还有呢?
学生:汉隶。
教师:对,中国书法。
学生:锦鲤。
教师:好,一般在什么时候能看见锦鲤?
学生:过年时候在年画上。
教师:表达什么美好愿望?
学生:鲤鱼跳龙门。
教师:对,老百姓都希望生活越来越好。还有哪些中国元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第二课时
教师:刚才我们找到的代表中国元素的还有?
学生:泼墨山水画。
教师:很好!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说说青花瓷名字的来历。
(出示课件:青花瓷的色彩名称为“天青色”,语出宋徽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
教师:宋徽宗是北宋的皇帝,有人说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因为北宋就败在他和他的父亲钦宗手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是一位艺术大师,他发明了一种书体,大家知道吗?
学生:宋体。
教师:准确地说,是瘦金体。它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山水画,所以说在艺术上他是有成就的,历史错误地选择了他,他错误地选择了职业——做皇帝。
教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词中有些句子从语法角度来看,好像是病句,譬如说“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韵味是一种感觉,怎么能被私藏?大家还能不能找到相似的句子?
学生:“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学生:“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学生:“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看。“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物品是可以被私藏的,韵味怎么被私藏?把抽象的感觉用形象来描写,这在修辞上叫拟物。你们能分析其他句子吗?
学生:“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把美看作像烟一样,若有若无,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教师:这句要和前面的哪句歌词对应起来看?
学生:“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老师:对,歌词创作也要讲究前后呼应。这句歌词让你们联想起什么?
学生:有首歌词里有“女孩的心思你别猜”。
老师:很好!女孩的心思像多变的檀烟一样,很难捉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这句,伏笔本来是什么词?
学生:名词。
老师:这里用作什么词?
学生:动词。
老师:回想一下,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叫?
学生:词类活用。
教师:对。“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这句怎么理解?它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学生:猴子捞月。
教师:一场空。它写出了男女感情上难以把握的虚无飘渺之感。青花瓷烧造是很难的,成品率很低,主要是靠师傅对火候的把握。所以后面才有“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有一千年吗?宋朝到今天才多少年?所以这里用了什么修辞?
学生:夸张。
教师:还有哪里也用了夸张?
学生:“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教师:好的。在这首歌词中最经典的是第五段,大家读读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自读)
学生:“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里面出现了3个“惹”字。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雨打芭蕉淅沥沥,芭蕉本来是被动的,这里却变成主动的,它主动去招惹骤雨的击打;同样,门环生锈是因为被空气氧化,这里却说是它主动去“惹”来了铜绿。谁能来总结一下这种表达有效果?
学生:它化被動为主动,表达更加生动。
教师:说得很好。虽然初看上起来像是病句,但细细想来又很巧妙,这是语言上的大胆创新。汉语表达就是在这当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这首歌中像这种反复出现的词句还有吗?
学生:有,“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出现了3次。
教师:这在诗歌创作上称为重章叠句,也叫复沓,从诗经那时候就开始用了。在流行歌曲中就更为常见,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强调。
教师:对,有句流行语叫做什么?
学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教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流行歌曲,人们常叫它是什么风格的歌曲?
学生:中国风。
学生:古风。
老师:都对,那最后请哪位同学总结一下中国风或叫古风的这类歌曲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歌词里面有很多中国元素;
学生: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表达比较含蓄。
教师:不错,刚才这两位同学已经总结得比较全面了。课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看看还有哪些流行歌曲也运用了中国风的写法?试举例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青花瓷》这两节课,笔者从学生容易理解的写瓷器的句子入手,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一步步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歌词的美。在说、想与读之间,始终紧扣文本,涉及到语文知识的内容,也尽量通俗,少术语化,并自然巧妙地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经典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同时,注重能力迁移,除课堂上让学生举一反三,还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检验学生对中国风歌词欣赏能力的达成情况。
(姚江红 浙江省衢州市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32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