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继钢舞蹈作品创作特征

2017-12-09 00:42戴金叶
考试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

戴金叶

摘 要:张继钢,带着一身土气,从晋中平原走进我们的视野里,他的经典作品,例如《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千手观音》,这都突显了他的才华横溢,也让我们深深记住了这个名字。本文主要根据张继钢的舞蹈思维和创新能力来分析其创造特征,例如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重复的恰当运用,“情”味浓等。

关键词:张继钢;舞蹈作品;创作特征

纵观中国艺术舞台上的巨擘们,張继钢或许未必是最优秀的,但却是独树一帜的。张继钢,带着一身土气,从晋中平原走进我们的视野里,他的经典作品,例如《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千手观音》,这突显了他的才华横溢,也让我们深深记住了这个名字。他生长在山西省普通家庭,从小就喜欢当地的民间文化,对那片黄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张继钢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编导,亦在于其热爱生活之心,善于观察,捕捉生活细节。

张继钢是国家颁发的20世纪艺术“世纪之星”中国舞蹈界唯一获得者;“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获奖人;作品获国家比赛大奖、金奖、一等奖近五十次;其次,大型作品获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四次;并两度摘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桂冠,作品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项有:第十四届维捷勃斯克国际舞蹈比赛唯一大奖;日本国际舞蹈比赛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等等。张继钢在舞蹈界不断地大刀阔斧辟出崭新境界,从早期的民间文化代表作《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中,我们关注他厚重农耕文化的“大地情怀”,接而又从他在金戈铁马的军旅艺术发展出的《士兵与枪》《红蓝军》中,感受到英雄气概中不失柔情,然而他又在推动着中国残疾人艺术发展,创造了那无限璀璨的《千手观音》。

张继钢在舞蹈创编中,不拘泥于舞蹈种类的束缚,在中国民间舞、中国当代舞领域,都有所成就。他所创编出来的舞蹈,都折射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张继钢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其内核是意象结,其底色是源自他生命经验的“大地情怀”——对他来说,大地孕育着灵性,意味着对生命巨大的养育、蕴藏、关怀、庇护和承载,大地就是生命大爱的本身。这种本源性深深的爱,俨然天地善根,一直就在,无需寻找。它在张继钢心灵深处催生出最基本的人格化原型,就是中原大地上永久的民间传说中相亲相爱的“哥哥”“妹妹”。但是这“哥哥”“妹妹”的相亲相爱总是伴随着被压迫的悲剧性,呼吁着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表达其人文关怀,表现出人天然的实在和善良。在他的军旅艺术中,由于有其对生活的感知经验,有其善于创造意象的能力,他超越了常见的一味奋进的高大全模式,为军旅舞蹈吹入了一股新的深沉的气息。他创造的军旅舞蹈作品像《红蓝军》那样的高调对抗中,大开大合磅礴恣肆之余,依然终结为对垒双方指挥者远远伸出的两只大手紧紧一握,既表现出军人的刚毅和保卫国家的义不容辞的精神,又表现了军人刚强中带有柔情的一面,总有一种温暖流淌其中,转化成无处不在的深情。张继钢对残疾人艺术的独特感悟,揭示了生命的大爱,不只是停留在自强精神的一般号召和表现,而是直接抓住了艺术的本质。身体动作是舞蹈的基本元素,可是对于残疾人来说,似乎对于他们来说,舞蹈是陌生是不可触摸,但是张继钢独特的创编能力,让有限变成了无限,爱就能引导他们超越残缺,从残缺的限制中获得另一种更为极致的生命魅力。张继钢创造的《千手观音》结合了佛教文化,勾勒出如水莲花一样绽开出的无限的静谧和祥和,如旭日朝晖一样将喷薄出灿烂之极的美丽。

张继钢创造的舞蹈作品之所以能赏心悦目,就在于其特有的舞蹈思维模式、创新能力。

一、 舞蹈思维

“舞蹈的艺术构思是舞蹈编导在孕育舞蹈作品时所进行的舞蹈形象思维活动。它包括选取和提炼题材,酝酿和确定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和考虑整个舞蹈结构的布局安排,探索和寻求舞蹈艺术最恰当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完美的统一。”舞蹈的艺术构思不仅同其他艺术一样,要进行形象思维,还有其舞蹈创编过程中是一种人体动态思维。舞蹈创造过程中,是以人体动态肢体为前提的,用肢体语言去表达舞蹈创造者的思想、观念等这样特殊的体现。“舞蹈思维就是舞蹈艺术思维或者舞蹈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特定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指作家、艺术家在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直至具体创造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由于舞蹈的特殊性,在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结构,设计画面,人物性格的塑造、表现手段等,舞蹈创造者都要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

张继钢的作品选材独特,他往往不走宏观的模式,而是注重细节,以舞蹈作品人物关系为切入点,像《士兵与枪》,24位战士身穿军装,佩戴一支步枪,气势磅礴。张继钢并没有把枪当做一种摆设,或者是普通的道具,而是精心设计战士与枪之间更多的肢体语言,传达保卫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枪在这个舞蹈中,它已不是简简单单的物体,而是一种符号——责任和荣誉,更是有一种军魂的体现。

在张继钢的作品中,也体现着重复的思维方式。重复是舞蹈编导进行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手段,目的在于对主题性动作加深印象。但是使用这一手段的直接目的、思维方式、角度,会有所不同。因而,张继钢对待这一创编手段也有独特的处理。张继钢在使用重复手段时也会考虑观众的审美心理,是否恰如其分,是否能引起共鸣。像群舞《哈达献给解放军》中,藏族女孩与解放军战士重复的藏舞旋子系列的动作,就是一种情感诉说,讲述着藏民与解放军之间的深情。

二、 创新能力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对于舞蹈来讲,创新亦是推动其发展的来源。舞蹈创作,必须有自己新颖独特的动作以及意象。而限制成为张继钢创造过程中创新的必须元素。正如他所说的,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无限的内容与形式是最挑战人的极限方式。限制是他的切入点,并不是目的。当事物少至极少,停留在极少,难免就会干巴而无生气。故而需要更进一步,在极少中求极多。他在创造动作,牢牢限制在“针尖上的黄金”,遵循着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思想,采用由极少萌发出多的模式。限制到极致,发挥限制到极致,才是从“限制”的磨刀石上磨出了“天才”,是艺术家探险过程中绽放出来的无限灿烂。例如《千手观音》一排纵队不同方位伸出手,然后韵律丰富地如幻变化;例如《红蓝军》红军的匍匐与蓝军的对立,然后两个空间的突破穿插;例如《壮士》中红旗在哪儿,战士就在哪儿 的那面红旗;比如早期作品《梦儿晾在绳绳上》的那根晾衣服的绳绳。

张继钢作品中都透出浓浓的情味。张继钢对于选材,创造过程中都是基于生活中的感知经验,也就是苏珊·朗格所认为的“生命情感模式”。他始终不断地从远处的草根情感中获取精神资源,却又似乎拥有强烈追求态度的高贵,毫不隐瞒出人头地的渴望,如鱼得水地融汇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如《八桂大歌》的《网住两条鱼》中,张继钢将舞蹈的表达方式只停留在手臂上,是用一个爱情的主题只用两条线来表达,是舞蹈材料上的抽象,在舞蹈动作中,他将两只手臂变为两条鱼,手指缩在一起变成为鱼的头部和嘴,亲吻、害羞等写实性的动作弥补了高度抽象化的茫然。

张继钢用苛刻的完美主义严谨态度与自由飞翔、渴望浪漫的巨大拼搏精神并行不悖去创造作品。张继钢的技法手段还埋伏着很多的“杀手锏”,对舞台元素的多层构成,舞台假定性的充分利用等等。他的艺术风格,是内在的诗性经验与外部技艺体系相互争执,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向前推进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隆萌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隆萌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何群.舞蹈创作思维[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7]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袁和.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论传奇类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明清女性词坛创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