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有效讨论”四步走

2017-12-09 00:41张冰智
考试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三年级小组讨论有效性

张冰智

摘 要: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交流活动,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质疑、整合信息、语言表达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本文针对科学课堂教学中,三年级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存在的讨论习惯差、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了提高三年级学生小组讨论有效性的四个有效策略。

关键词:三年级;学生;小组讨论;有效性

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交流活动,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质疑、整合信息、语言表达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科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是学生活动中的一种互动方式,他们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和判断。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品格等。显然,小组讨论这一教学行为在促进学生发展、贯彻新教育理念等方面有其他教学行为难以实现的功能。反思目前我校三年级学生科学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活动,还存在着讨论习惯差、参与程度低等诸多问题。

其原因分析:首先是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忘记对自我的约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是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其次是缺少规范的讨论条例约束学生,以及缺少有效的评价制度来激励学生;最后是由于学生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不一,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又过高,导致一部分的学生只能充当“听众”。

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四个提高三年级学生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一、 精设问题,兴趣引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就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发现,只要是能让学生 “有话可说”的话题,三年级的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表现意识和竞争意识比较强烈,能在小组讨论中 “有话可说”,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如果自己的看法被采纳的话,那更是能让他们欢呼雀跃一整天。如何在小组讨论时让学生“有话可说”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小组讨论的问题分成 “具象”类和“抽象”类。其中,“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和“观察事物谈发现”这两种类型的问题都属于“具象”类,而讨论活动方案,讨论注意事项和讨论活动结论的话题都属于“抽象”类。实践发现,“具象”类的话题更能激发三年级学生的讨论兴趣。因为,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而且这一类的思维在一、二年级已经得到了适当的训练了。所以,面对“具象”类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兴致勃勃,想要侃侃而谈。因此,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多采用设计 “具象”类的问题,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如,教学《植物和我们》,让小组讨论:“举例说明,植物能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哪些贡献?”,学生都很有兴趣向别人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尤其当某位同学讲出让大家崇拜的例子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那自豪的神情,也相信在今后的讨论活动中他一定会更积极地去参与。

面对“抽象”类的问题时,我会通过演示或表演的方式,把它改成一个或多个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具象”类问题。如,教学《土壤的保护》,在演示完植被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后,我原本让学生讨论一下“植被有什么功能”,但,我发现有一部分分析能力较差的同学对这个问题无从下手,只能在一边充当“听众”。后来,我将问题改为“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讨论一下有植被的土壤和没有植被的土壤在下雨过后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改变,不仅改变了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更是明确了活动目的,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与此同时,这样的活动,无形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解决“抽象”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收集有用的信息,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如,教学《我们周围的土壤》,在进行户外观察前,我先是让小组讨论“观察时,要注意什么?”,但实践发现,很多小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最后只能由教师来制定注意事项,而教师制定的注意事项,学生很不上心,导致观察过程中状况不断。因此,我收集了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其他班进行户外观察前,先利用一个小组来表演错误的观察活动过程,并让其他的小组讨论“这个小组的观察活动,存在哪些错误,你又会怎么做?”通过表演活动,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从而降低了问题难度,保证了学生“有话可说”,提高了学生讨论的兴趣。

二、 合理分组,形成互促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全員参与讨论的保证,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第一步。反思之前,在实验室教学《观察水》一课时,我采用之前在班级按座位前后分组的方式,让他们小组讨论“水的特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能利用烧杯装水,规范有序地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而有的小组则在利用水龙头玩水,甚至把水泼到其他小组的讨论桌上。此次的活动让我意识到了,科学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和观察活动,如果没有合理的分组,不仅影响到了课堂的纪律,更是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我针对部分三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和认知水平较低的特点,采用了“互补”分组。即以4~6人为一小组,小组中既有自制力强的又有自制力差的,有认知水平高的也有认知水平低的,并任命自制力强和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为小组讨论活动的组织者。这样分组的目的在于让自制力强的学生约束自制力差的学生,让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帮助认知水平低的学生,从而保证全员都能参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率。在“互补”分组后,我经常可以听到小组讨论中传出 “不准玩水”,“不能把土撒到地板上”,“把这个记下来”等互督互助的话来,而且小组讨论的过程也更加有序了。

三、 明确要求,有序开展

有效的小组讨论活动应该是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有序地经历 “思考——表达(倾听)——讨论——总结”这些环节。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容易自我约束,从而使得整个小组讨论过程杂乱无序。因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小组讨论活动的要求,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小组讨论习惯,保证了小组讨论的有效进行。endprint

(一)知过程

为保证小组讨论的有序进行,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我先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小组讨论过程要经历“独立思考阶段、小组交流阶段和小组讨论阶段”这三个阶段。首先,在每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我都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在个人记录单上,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在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再让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最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使组内成员的认识趋于一致,最终得出结论。

(二)明规则

良好的讨论秩序靠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本人的自觉及小组成员的相互约束。纪律明确的讨论规则是学生自我约束的标准,也是小组成员中相互约束的依据。实践发现,由学生共同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让三年级的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说教式的规则,而是在学期初让学生表演讨论礼仪的情景剧,让学生了解,他们平时的不良习惯会对整个讨论过程产生什么影响,让他们在反省中共同来制定讨论规则,并把这些规则记在书本上,时时提醒自己要遵守这些共同制定的条例。

(三)定时间

三年级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很容易“走神”,这样不仅会影响讨论的质量,还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进度,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我在小组讨论活动前都会明确讨论时限,并利用课件将时间计时器投影出来。另外,我还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如教学《根和茎》,让小组讨论“比较一下,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时,我会让学生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更多的答案,并给找到最多正确答案的小组加星。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围绕着问题来讨论,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四、 善用评价,引导激励

积极、公平、肯定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还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组讨论活动中,保证小组讨论活动的有序进行。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的小组讨论评价表,从两个部分对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動中的表现进行了评价:1.由小组组员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不会因为小组中某个成员的不好的表现而否定了其他同学积极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力;2.由老师在黑板上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竞赛式的加星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竞争意识,增强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约束力。此外,为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每次活动结束后,我还让小组长将各个组员的星数登记在班级星级评价表上,满50颗星的同学可以换取一个神秘礼物。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合理分组,明确讨论要求及积极评价这四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欲望,提高学生小组讨论的有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年级小组讨论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对话课错例分析及评价作业探究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如何帮助开放教育学生有效开展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