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
清新秀丽的山峦溪流,勇猛无畏的维京海盗,童话与浪漫汇聚于此——坐落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万岛之国”挪威。这里不仅诞生过易卜生、格里格等伟大的近现代艺术家,还诞生了一位被世人公认的竖琴演奏大师:爱伦·塞吉尔斯特德·柏特克(Ellen Sejersted B?dtker)。
竖琴才女柏特克先后就读于挪威国立音乐学院、维也纳音乐学院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丰富的求学经历与独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极高的音乐修养与精湛的竖琴演奏技艺。1997年,柏特克创立了“贝拉·北极星(Bella Polaris)”竖琴与长笛重奏团,专门演奏法国与西班牙音乐。作为一名竖琴演奏家,柏特克在挪威当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她常年与奥斯陆爱乐乐团与挪威室内乐乐团合作,并且是奥斯陆小交响乐团的成员。
本期Naxos發行的柏特克竖琴专辑《雨后巴黎的竖琴》(French Music for Harp and Strings),便是柏特克与维尔塔弗弦乐四重奏团(Vertavo String Quartet)、长笛演奏家弗莱斯特罗姆(Per Flemstr?m)、单簧管演奏家弗尔斯(Fredrik Fors)、低音大提琴家比野尔克(Sjur Bj?rke)合作录制的法国音乐专辑。专辑中共收录了拉威尔、萨蒂、德彪西、伊贝尔(Jacques Ibert)和皮埃内(Gabriel Pierné)等五位法国作曲家的十一部作品。
拉威尔的作品包括《引子与快板》(Introduction et Allegro,竖琴、长笛、单簧管与弦乐四重奏)以及《为已故公主而写的帕凡舞曲》(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竖琴与中提琴)。《引子与快板》创作于1905年,是年,早已成名的拉威尔第四次参加法国政府举办的罗马大奖(Prix de Rome)竞赛,却在预选赛阶段被淘汰。这样的结果不仅震动了当时的法国音乐家、评论家,甚至使人们对比赛评审人员的水准产生了质疑。最终,这一事件所酿成的社会风波,迫使当时的巴黎音乐学院院长辞职,而拉威尔的作曲老师加布里埃尔·福雷接任了院长一职。此曲曾被作为圣诞节背景音乐在英国广播电台播放,因此广为流传。
作于1899年的《为已故公主而写的帕凡舞曲》原本为钢琴独奏曲,而后拉威尔对其进行了重新配器。这一标题的灵感来源于西班牙画家维拉兹盖兹(Diego Velázquez)所画的一副年轻公主的画像。而“帕凡舞曲”这一题材则源自西班牙宫廷,乐曲为回旋曲式。此曲虽然是拉威尔的早期钢琴作品,但已明显带有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语言。例如,乐曲中的主部与插部常结束在三级和弦、低音声部使用琶音式的和弦、和声富有色彩性但仍遵循传统和声体系等等。音乐充满了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拉威尔曾否认自己的创作受到过同时代另一位大师德彪西的影响,然而在这两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中的确能够找到某些共性。德彪西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获得了比拉威尔更高的成就,早在1884年他便凭借合唱作品《浪荡儿》(LEnfant Prodigue)荣获了罗马大奖。德彪西的钢琴演奏水平极高,创作了大量钢琴独奏曲目,其中的部分曲目被德彪西本人及其他法国作曲家改编为带有竖琴的器乐合奏。本张专辑中收录的六首德彪西的作品均源自钢琴作品。其中,《梦幻曲》(Reverie)创作于1890年,《阿拉伯风格曲第一号》创作于1888年,均由德彪西本人改编为竖琴曲。在《第一阿拉伯风格曲》中,德彪西使用五声音阶创作主题,并大量使用“赫米奥拉”节奏型,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朦胧却富层次感的美妙音响。《渐慢》(La plus que lente)是德彪西在1910年创作的,而后由里昂·罗克斯(Léon Roquse)改编为竖琴与小提琴合奏。
在德彪西的六首作品中,最被人熟知的当属德他在1910年创作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了。此曲原为德彪西钢琴曲集《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八首,创作灵感来源于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同名画作。乐曲以开始时的两个和弦分解作为主题动机,此主题动机贯穿全曲,不断以变化重复、位移、分裂、倒影等形式出现。在和声方面,德彪西大量使用不协和和弦、复合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等极具色彩性的和弦,使该曲成为了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之作,也是德彪西后期创作的典范。德彪西在改编《神圣之舞》(Danse sacrée)和《世俗之舞》(Danse profane)时,运用了早期竖琴曲的创作技法,这些高超的作曲技术是极难掌握的,因此后来这两部作品也受邀参加了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举办的旨在探索古代竖琴演奏与创作技法的比赛。
德彪西在这两首舞曲中所使用的早期竖琴的音乐风格,在另一位“怪诞”的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中也出现过,这位作曲家便是埃里克·萨蒂。作为“法国六人团”的“宗师”,萨蒂反对印象主义,他认为德彪西的音乐是“粉饰太平的海市蜃楼”,并主张音乐中不应有过多的华丽。萨蒂总是以简约的材料和质朴的配器取代冲突与复杂。这样的作曲风格反映了萨蒂的审美取向,同时也为法国音乐摆脱瓦格纳的影响做出了努力。《裸体舞曲第一号》(Gymnopedie No.1)原是萨蒂在1888年创作的钢琴小品,在本张专辑中被首次改编为竖琴曲。乐曲标题本意为古希腊代斯巴达祭祀太阳神的祭典,祭典中人们赤裸着身体在神殿前献上神圣的舞蹈。音乐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激昂的情感,只有平静从容的简洁与淡雅。
除拉威尔、德彪西、萨蒂等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作曲家以外,专辑中还收录了十九世纪法国“年轻一代”作曲家的作品。雅克·伊贝尔(Jacques Ibert)生于1890年,1919年获得罗马奖,1937年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伊贝尔的音乐创作受德彪西和拉威尔影响,同时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自愿从军成为海军军官,在此期间创作了六首竖琴小品,本专辑中的《小诙谐曲》(Scherzetto)便是其中之一。乐曲风格轻松诙谐,犹如山间流淌的泉水,清澈灵动。
竖琴独奏曲《即兴随想曲》(Impromptu-caprice)由法国作曲家、指挥家皮埃内(Gabriel Pierné)创作。皮埃内1870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跟随弗朗克和马斯内学习管风琴与作曲,并于1882年获罗马大奖。《即兴随想曲》是皮埃内创作的一首广为人知的竖琴曲,乐曲以极富魅力的华彩乐段作为开始,之后进入生机勃勃的波莱罗舞曲旋律。整首乐曲饱含活力,且不乏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