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一天,开私家车出门是违法的

2017-12-09 09:53王志明
汽车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一辆车私家车高铁

王志明

传统的以汽车制造商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围绕个人出行的新型生态系统正在孕育而生,这种方式就是共享汽车。共享汽车会有怎样的前景?人们的出行将与共享汽车有何种关系?未来几年出行领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技术对交通工具本身会有哪些升级与改变?看起来或许有些不解,但是其实早已有答案。

拥有私家车是件傲驕的事:“自行车+公共汽车”被私家车代替

住到城里去,这是大多数人美好生活的“诗与远方”,人口大量聚集是商业的极乐世界,因为商家获取流量的成本幅度下降,提供服务的效益大幅度提升,B/C端提供与享受服务闭环生态,形成这种互动,让城市化规模越来越超级化,城里人生活也“春暖花开”。

数据显示,人们的居住的确越来越聚集,全世界人口达到数千万的超级城市会不断出现,以至像北京这样把规模扩张到雄安。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14年,世界上已经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会增长到66%。伴随着城市的扩大,交通工具也在变化。近30年来,人类尤其是中国人的出行方式经过了剧变。

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中国人的出行主要靠自行车或者公共汽车。那时候,一辆永久或凤凰牌28自行车不仅承担着人们出行移动的功能,而且还是少量货物的交通运输工具。想去远一点的地方就得坐公共汽车,但那时候等一辆公共汽车就要花很长时间,而且公交路线也少得可怜。到了90年代,马路上跑的小轿车渐渐多了起来,国家也开始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那时候能够拥有一家庭轿车,不仅可以解决交通问题,还是身份的彰显。因此,一辆私家车,就是一件有面儿的事,一件傲骄的事。

与此同时,大街上开始出现各种牌子的出租车,一种那个时候的共享轿车。过去人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自行车+公共汽车”的出行方式已经被大大地改变了。

从商业及产业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不同时代的出行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机遇。最早的时候是自行车制造商的机遇,改革开放时代是汽车制造商和出租车运营公司的机遇。但从出行角度看,不管怎么变,都是在共享和私人拥有之间变换或共存。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的美好,交通工具多,出行方式多。但人口的聚集,私家车的大量涌现,却也带来了另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的车让我们“出行”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麻烦。

新共享时代来临:从拥有一辆车到拥有一套出行解决方案

共享这个概念在互联网时代被推到了新高度,汽车这个在20年前还是个奢侈品,还是个身份象征,还是个中产阶层标志的物品,到了今天却面临着共享汽车及新共享交通工具的替代与颠覆。而这次颠覆与原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一是社会、时代和观念完全不同,还有就是汽车引以为傲的传统汽车技术不同。如内燃机等技术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反倒汽车跨界新术,如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与传统技术组合演绎成了汽车营销新的竞争力,而其他交通工具的出现和所运用的新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出行解决方案,让人们出行变得更便宜、更便捷、更省心。不过,人们发现自己需要的不是一辆车,是出行解决方案,而提供出行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也越来越多。

从拥有一辆车到拥有一套出行解决方案是必然,同时也被技术与观念所允许。

首先,出行领域将会迎来新的社会消费趋势。以前很多人都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比如在我们中国,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常常要求男方要“有车有房”。在欧美拥有一辆车是更普通的事。在美国每1000个人就拥有大概800辆汽车,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个数字甚至可以超过1000。但是未来几十年这个局面会彻底改变,我们说,人们越来越希望拥有一套出行解决方案而不是一辆车。也许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马路上没有一辆私家车,所有汽车都归运营公司统一调度,甚至如果你私自开车上路就会被当成是违法行为。

你可能会问,这样不可思议的场景有可能存在吗?会,而且可能性还不小。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者、科技智库RethinkX的创始人Tony Seba曾经和英国科技投资人James Arbib一起联合发布过一份报告,报告中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私家车保有量将下降80%。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层:社会原因和技术原因。

我们来解读一下:社会层面的原因。“Y世代”(80后)正在引领按使用来付费的出行风潮,而不再倾向于自己买车(买辆车是他们父辈、爷辈的想法)。据统计,近一半的“Y世代”消费者喜欢用手机应用查找交通工具以及安排出行计划。这从根本上挑战了以私人拥有汽车为主的消费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以汽车制造商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围绕个人出行的新型生态系统正在孕育而生。这个趋势不仅体现在汽车出行方面,比如滴滴、Uber,就连自行车也加入了进来,比如我们熟知的摩拜、ofo。在这一轮对消费趋势的感知上来说,我们中国甚至走在了其他发达国家的前面,摩拜单车最近刚刚得到高通的投资,它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了海外150多个城市。 共享单车和高铁、网购、移动支付一起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技术层面的原因。汽车三化新能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已经正在成为人们愿意享受共享汽车或共享交通趋势的推手。大众、福特、通用、丰田等众多传统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百度、蔚来汽车等新汽车商,都计划在4-5年后推出4级的自动驾驶车辆,5级自动驾驶也有希望在2025年左右实现,这相当于实现了完全自动驾驶。

回过头算算私家车的性价比真是太低了。除了上下班、接送孩子和参加聚会使用,即使是上下班、接送孩子和聚会,如果因为不好停车或返程不宜驾车,我们会选择更便捷的共享汽车,私家车80%以上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但是一旦实现了完全自动驾驶,这种情况就会彻底改变。汽车可以24小时不间断自主行驶,到时候人们就失去了买车的必要,出门只要叫一辆车就可以了,来接你的那辆车一定是干净的车,感觉到与私家车没什么两样。不但方便,而且还免去了买车、开车、停车和保养车的麻烦,甚至停车场都没必要存在了,因为汽车永远都在高效运转中。

所以总结起来,这一轮出行领域的一个大社会趋势是,人们会越来越希望拥有一套出行解决方案,而不是一辆车。

交通出行未必需要汽车:技术对交通工具本身的升级

我们看看技术对交通工具的重大影响。

人类的交通工具从滑杆、轿子、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到今天的动车、高铁、飞行汽车等,我们发现技术与交通工具是相生相伴的关系。其实,历史上每一次出行领域的变革,都离不开技术对交通工具的升级。从最早的马车,到后来的汽车、火车,再到今天的电动车、飞机和高铁,都是如此。当然,未来交通领域的变革也依然离不开技术。比如我们都知道,现在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是地面空间有限,那么能不能把交通工具扩展到天空或者地下呢?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汽车在天上飞,这能不能用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呢?确实有很多技术公司在作这方面的尝试。

比如,吉利汽车收购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已经设计出了两款产品。第一款产品是一辆叫Transition的有折叠机翼的固定翼飞行汽车,车上可以载两个人。Transition飞行汽车这辆飞行汽车的巡航时速为160公里,续航里程为640公里,最高能在3000米以上的高空飞行。车上除了配上一系列的汽车安全装置外,还有确保车辆在紧急时刻能安全着陆的降落伞。2013年,它已经通过联邦航空局FAA和联邦机动车署FMV的测试,据说2019年就能上市了。这家公司设计的另一款产品叫TF-X,这是一个能够垂直起降,由电脑操控的纯电动飞行汽车,目前还处于概念验证阶段。

当然,Terrafugia是第一家公司,但是类似的飞行汽车公司还有很多,比如斯洛伐克的飞行汽车公司Aeromobil,以及垂直起降飞机开发公司Lilium Aviation等等。这些公司都看到了高空对于缓解交通压力的无限可能性。特别是在相对偏远、公路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比如岛屿之间的运输,这个时候,飞行汽车就能派上大用场了。中国的飞行汽车最早是由亿航推出来的,在最近的高交会上,更多的飞行汽车科技公司纷纷亮相。

再比如,长途出行领域,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曾经提出一套长途交通的解决方案,叫作Hyperloop。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一个内置在接近真空的管道里的悬浮高铁,它的时速可以高达1200公里。如果这个设想真能实现的话,速度还能快上3到4倍,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你大概只需要1个多小时,比飞机还要快。值得高兴的是,已经有初创公司开始去实践这个想法甚至已经开始测试了。

在Hyperloop之后,Elon Musk又提出了地下隧道交通的思路,而且组建了开挖地下隧道的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可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交通拥堵在今天虽然是“老大难”问题,未来还真有可能解决。

可以说这一轮出行领域的变革不仅会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而且交通工具本身也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发生转变,然后新交通工具的诞生反过来又会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出现。

共享单车和高铁、网购、移动支付一起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其中移动支付与网购对传统汽車颠覆已经发生。那可是一地鸡毛,倾巢之下没有完卵。而高铁、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会对人们出行方式带来的颠覆其实已经在发生,它对以私家车为中心的汽车行业带去的冲击肯定是颠覆性的。这也许正是汽车名企们的涅磐机会。

猜你喜欢
一辆车私家车高铁
乘坐私家车
高铁会飞吗
图说
人地百米建高铁
第一次坐高铁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