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武
摘 要: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峰期,躁动和缺乏耐心是情理之中。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枯燥单一地讲授知识必然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所以新型授课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新型授课方式就非常重要了。本文抛砖引玉,论述高中化学的新型课堂模式。
关键词:新型授课;教学方法;化学课堂
一、 新型教学理念的意义
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是具有着推动作用的,所以在面对新课程转变的时候所带来的教材的缺陷问题就需要教师来填补这一块的空白。教材需要教师在研究中去开发和创造。教师要在转变的过程中对教材的使用方法从以前的教学生教材内容转变成用教材去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教研大会的时候去与其他教师一起去相互探讨和研究问题,加强团队建设的知识团结力量。教师要学会对于课程的预设与生成,这两样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的两个重要内容,只有这样生成的课件在课堂上才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是一堂精彩的教学课。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强调学生们的思维发挥与想象力,否则失去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就会变得沉闷无力,感觉像是暮气沉沉的老人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学生也是课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前提是要做好课前准备,否则课堂可能会出现一片混乱的局面。所以教师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保证化学课堂的生动完整性。
二、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课堂教学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好的教学课堂绝对不会是老师在课上对着书本给学生们复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且内涵丰富的艺术,并不是谁都可以来教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外部的条件进行随时的改变。对于把教学模式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不会得到学生们的喜爱的,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中是千变万化的,是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随时改变的,所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在平时的课堂上总结出学生们喜爱的教学方式,然后把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那么怎么评判一个教学方式是不是适用于新型授课。第一点就是要看看这个教学方式的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第二点是要看看这个教学方式是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初步的教学目标。第三点就是要看看这个教学方式是否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是所需要的。第四点就是要看到学生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有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情况。一个好的教学方式是不会没有学生的参与的,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整个班集体的课堂。第五点就是这个教学方式是不是适合这位教师本身,也许这个教学方式是好的,但是并不适合这位教师本身的情况,那么好的教学方法也将发挥不出来了。第六点要看到这个教学方式是不是针对整个班级的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的要求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人性化,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要始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进步空间的。
三、 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是会对一个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古人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能够把心思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班集体中的存在价值。教师在与学生们进行互动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去参与到学习的环境中去,要敢于参与,不管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对敢于参与的学生提出表扬。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不只要当学生的指路明灯,而且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能够认真地去倾听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然后耐心地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是不会去指责学生对于新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的,他们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也正是符合了新课程的标准要求。
四、 教学情境设计要有吸引力
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去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对于相同事情,感兴趣的人完成的效率是要远远超过不感兴趣的人。所以兴趣是一个学生去学习的动力所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是比较低的。如何能够很好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情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加入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金属燃烧的颜色变化以及与烟花是如何形成的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到化学的乐趣。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去学习化学是提高学生学习乐趣,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的方式。
五、 加强学生们的思维练习
在学习的实践中表明,学习其实是一个从无序到整体化的变化形式。所以教学的好坏是能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参与感,要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对这个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起来,做到举一反三的目标。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交流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的来说,化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学习的学科,教材中不能够做到全面的知识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上加强学生们基础知识的联系,同时也就要求学生们可以在课下去观察生活中的化学,让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毕华林.高中新课标必修化学实验教材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2005,(10).
[2]王磊,胡久华.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第一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3).
[3]范利平.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实验的特点及教学模式探讨[J].化学教育,2003,(07).
[4]竺麗英,赵雷洪.高中化学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学,2006,(01).
[5]佘平平,熊辉,黄令.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案”的特点——以新课程人教版“萃取”为例[J].化学教育,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