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已不再仅仅限于语文理论知识和相关做题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学习发展能力的锻炼,美育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美育;问题;措施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包括对受教育者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性美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在初中教学中,美育培养的是学生对于美的正确认识,是发现美、辨别美、鉴赏美的能力,以及学生对美的创作和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内容、古典诗歌、现代诗歌、散文等众多素材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学习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取向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和学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更加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学习发展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但是对于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却不够,或者说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忽视了美育这一方面。在通常的观念中,审美教育与语文这一学科好像并没有什么关联,而是与初中的美术课,甚至是音乐课的联系较为密切。但是事实上,初中语文中的美育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学生阅读品味的培养、作文能力的提高,乃至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都与对学生审美就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
这种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忽视,也就造成了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审美教育能力。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只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内容和语文基本知识为中心,并没有相关的审美教育意义。并且,即使教师有意识的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内容,由于教师和学校对审美教育的忽视,教师往往并不会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审美教育理念和相关的最先进的教学技巧,也就会导致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相关教学活动的单调和僵化,也就达不到理想的美育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并没有什么帮助。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视
这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理念转变的问题,应试教育的阴影犹在,而教师和学校也不得不面对考试这实际问题的挑战,但是教师和学校应该明确一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审美相关方面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正面影响的。并且,教师和学校也应该具备长远的、全局性的眼光,学生审美意识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高中、大学的语文学习以及其步入社会后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视,这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措施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 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融入,可以通过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价值来实现。初中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多种方面的内容,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文学美还是人性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
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于散文语言美的阐释,这种散文语言的审美价值可以通过对一些修辞手法的讲解来教授,比如文中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例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一句就是生动运用拟人手法的典型,将济南老城当做人,“晒太阳”、“睡着”、“等待唤醒”等一系列人才有的动作不仅表现出济南老城冬景的安逸和人们闲适的生活,也间接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赞美以及怀念热爱之情。通过这些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语言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再比如《理想和信念》以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两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性之美,比如居里夫人在《理想和信念》中表达的对科学执着的探索和坚持,再如李大钊先生在文章中传达的深刻的爱国之情,这些伟人的伟大品质和精神的传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初步的展示和引导,让学生有机会去感受,去自己理解这种人性之美。
(三) 重视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引导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美育融入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能否达到其应有效果的关键之一。教师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建立其正确且高水平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教师自身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閱读相关书籍、参加专业饿培训课程,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也非常重要,此外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审美教学水平,促进学习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指导,以及榜样作用,应该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例如,在讲授《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时,教师首先应该对诗歌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在讲授时注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所营造的凄凉哀伤气氛以及诗人深切思乡之情的理解和感受,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诗歌教学情景,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鲁迅先生文章《社戏》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写作风格等有透彻的了解,并且有能力去鉴赏先生的文章,比如鲁迅先生简练而又深刻的文风、犀利又不失婉转的语言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学习。
三、 结束语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固定的课程和规定的教材,这也是本文题目中“融入”一词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青青.以人教版为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新课程:中学,2012,(07).
[2] 黎布泽.探究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对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8).
[3] 牛小红.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3).
[4] 杜彩虹.试论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美育[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